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物
北方文物

于建华

季刊

1001-0483

beifangwenwu@sina.com

0451-82717994

15000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德街44号

北方文物/Journal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刊物。反映和探讨本地区的文物考古,兼顾地区的民族史和地方史,介绍周围地区和邻国的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文物特色和地方特色。栏目有文物考古发现及研究、民族史论、地方史志、博物馆学与研究、译文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西峡县十亩地碾道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研究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武侯祠博物馆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9-10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旧石器联合考古队对其境内的老灌河流域进行旧石器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10多处旧石器时代地点,其中十亩地碾道地点共发现22件石器.包括石核、石片、断块、二类工具和三类工具.用锤击法剥片;三类工具中,以刮削器为主;锤击修理;以正向加工为主,加工简单.石器以小型为主.经对比分析,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统,故暂归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河南老灌河旧石器旧石器时代早期

    阴山西段牛石山岩洞岩刻调查简报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北方岩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和2018年,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磴口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成阴山山脉西段岩画断代考察组,对牛石山区域以往文博部门调查的资料进行复核,在岩洞中新发现新石器早期石器上岩刻符号正面36幅、背面9幅,石器岩刻经北京大学加速质谱碳十四测定,其年代距今约1.27万年,迄今为止在我国经科学测定出现最早的岩刻之一.为进一步了解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研究岩刻图像与初始文字符号传承与发展,探讨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悟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阴山牛石山岩刻

    陕西西安市祝村唐墓M19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祝村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时代跨隋、唐、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尤以唐代墓葬数量最多.其中,M19有明确纪年,墓主为唐代官员陈少游之子陈正仪.该墓形制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墓,墓中出土石经幢,体现了佛教文化对唐代葬俗的影响.陈正仪墓的发掘为研究晚唐时期高级官吏墓葬提供了新资料.

    晚唐石经幢墓葬陈正仪

    黑龙江大庆市九间遗址2022年发掘简报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6-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黑龙江大学等单位在以往调查和发掘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大庆市九间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本年度共发掘房址5座,灰坑50个,沟5条,窑1座,出土了陶器、瓷器、骨器、金属器等重要遗物600多件.

    九间遗址辽金时期聚落遗址大庆市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双兰村遗址发掘简报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兰村遗址是一处辽金时期的女真文化居住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街道双兰村北约300米处.2021年6-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吉黑高速山河(吉黑省界)至哈尔滨(永源镇)段工程建设,对双兰村遗址基本建设施工范围内的区段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此次共清理房址2座、灰坑20个、灰沟3条,出土陶器、铁器等遗物.

    哈尔滨市辽金时期房址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南城内道路遗址2018年发掘简报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上京城是金朝第一座都城.2018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南城内道路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出2条道路、4条排水沟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器物.此次发掘首次揭露了城内的道路遗存,明确了上京城内金代道路的结构与形制特征,为研究金上京城址的布局沿革提供了重要资料.

    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道路遗址

    史前猎头习俗新证——洪河遗址昂昂溪文化墓葬葬俗分析

    刘琪张开亮
    62-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齐哈尔市的洪河遗址经过多年发掘,提供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昂昂溪文化的资料,发掘中发现相当数量的人骨存在头骨缺失的现象.对这批发现头骨缺失的遗迹进行介绍,并依据其相对年代的关系,对洪河遗址环壕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对人骨进一步的分析,认为该遗址的头骨缺失现象应与史前的猎头习俗有关,结合相关材料,论证洪河遗址的猎头习俗是受到原始部落血亲复仇的影响.

    洪河遗址昂昂溪文化猎头习俗血亲复仇

    试析辽西地区夏商矿冶遗存

    田伟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西地区夏商矿冶遗存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相当于夏及商前期;第二阶段约相当于商后期.第一阶段虽出现了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采、冶、铸分离模式,但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存在根本区别.这一时期的矿料资源主要供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另有少量可能输送至中原地区;第二阶段的矿冶生产模式与第一阶段类似,但也存在采、冶生产在同一遗址进行的情况.该阶段的金属矿料资源除供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外,还可能输送至商王朝、李家崖文化的铸铜作坊.

    辽西地区夏商时期采矿遗址炼铜遗址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功用新探

    高云逸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斜口筒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之一,有关其功用是该文化玉器研究中争议颇大的问题.从牛河梁遗址出土材料出发,运用形态比较及情境分析等方法,判定此类玉器应是与木柄组合使用的权杖头,是一种标示权力的特殊礼仪用具,对其使用方式与功能提出了新的认识.红山文化筒形权杖头的辨析,说明我国有着独立起源且独具特征的权杖使用传统,而非全部与西方文化影响有关.

    红山文化筒形玉器功用权杖头

    渤海国带銙研究

    孙晓彬王志刚
    81-8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的"銙",已在渤海国疆域内大量发现.銙的材质、形制、纹样丰富多变,但因材料较为零散,长期以来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形制与纹样的比对分析,发现渤海国带銙深受周邻地区文化的影响.深挖带銙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揭示出它在区分人群等级、年龄与性别方面的不同意涵.基于使用制度与社会风尚的延伸解读,诠释渤海国的"华风"面貌,及其对唐文化的心理认同.

    渤海国带銙章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