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毅

双月刊

1009-5101

bhdxxb@sina.com

0432-64682622

132033

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北华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培养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为使命。所发表的学术成果力争带有创见性、前沿性和现实性。本刊由学校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编委会,对学报的办刊方向、宗旨与质量进行审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专业心理支持需求与心理服务可及性调查

    张爱莲
    8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心理支持对促进空巢老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为深入探究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专业心理支持需求与心理服务的可及性,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城市社区空巢老人表示需要专业心理支持.特别是年龄较大、独居、无子女、被动成为空巢老人的群体,他们对专业心理支持需求更为强烈.多数空巢老人期望社区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服务.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空巢老人表示所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了心理服务,而认为社区提供的心理服务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空巢老人不足半数.基于此,建议加强心理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拓宽城市社区心理服务供给渠道,建立社区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档案,成立城市社区空巢老人互助组织,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所需心理服务,以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空巢老人专业心理支持心理服务可及性调查城市社区

    非均衡的互惠实践——基于辽宁省Y村"瞎礼"现象的人类学考察

    刘士缘贾仲益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尚往来"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互惠实践中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生活中打破"惯例"的"例外"总是不可避免的.基于辽宁省Y村田野调查发现,虽然日常互惠实践主导形式是均衡互惠,但亲友邻里"随礼"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有去无回或去多回少的"瞎礼"现象,其形态符合马歇尔·萨林斯提出的"慷慨互惠"和"消极互惠"类型.其中"慷慨互惠"型"瞎礼"存在不求回报、单向流动、向上走礼等情况,"消极互惠"型"瞎礼"主要是由家庭经营策略不同、社会阶层分化、家庭矛盾冲突、生活重心转移等因素导致的.乡村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决定了"瞎礼"的互惠性质.非均衡互惠所体现的"豁达"与"大度",是乡村互惠行为持续进行、社会秩序长久和谐的重要文化基础.

    "瞎礼"非均衡互惠乡村互惠行为随礼

    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俄语禁忌语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考察

    付春红王洒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禁忌语是指在社会交流中为避免冒犯他人或引起反感、不快,甚至冲突而应避免使用的词语或提及的话题.禁忌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受到文化、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民族语言都有各自的禁忌语,了解这些禁忌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俄语中的语言禁忌现象较为丰富,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跨文化交流语境下俄语中的禁忌语,有助于了解俄语言语禁忌现象的种类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及心理根源.

    社会语言学交际语境俄语禁忌语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本质规定

    杨志宏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性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双重问题的根本性回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为时代特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激发个人价值作用"为时代特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中国人的现代性,促进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处理"国家—社会—个人"的三重价值关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的时代动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应探索形成"集体与个人内在和谐"的时代特质,并在理论精神、思想方法、价值原则三重思想维度进行创新性发展与完善.同时,这一理念还应立足于我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展开实践维度的时代创新,探索"尊重的教育""科学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

    研究生"导学思政"的内涵意蕴、现实挑战与优化进路

    邹运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导学思政"是落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完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需求.当前,"导学思政"在实践中存在部分研究生导师缺乏全面育人意识和能力、研究生参与导学思政积极性有待提高、导学思政缺乏协同式体系建设等问题.高校应当在充分把握研究生"导学思政"内涵意蕴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将其置于"三全育人"的指导下,从导师、学生、人才培养机制三个层面来探讨和推进建构"大思政"格局,推动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研究生导学思政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吉林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孙丽君江可佳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林省不仅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也是东北抗联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阵地.吉林地方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五维联动"机制,使抗联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东北抗联精神物质表现形式和非物质表现形式要进行适合思政教育的再整理、分类、转化,将东北抗联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地方红色资源在属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政教育各环节之中发挥整体联动效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助力吉林省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东北抗联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吉林地方高校

    守正与创新: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优化路径

    车菲菲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不仅是新时代引领中国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鲜活教材,而且对培育大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开发好、利用好红色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独特优势,明确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构建完善的高校育人共同体,使红色文化全面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各类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铸魂育人功能,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学校

    农业产业链视域下"五位一体"的农业硕士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马哲明张竞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农业硕士培养存在实践能力不足、培养主体间协同不畅、导师团队优势互补不足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地方高等院校应明确五项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四方主体协同合作,加强农业产业三个关键环节实践,实行两种培养方法平衡,组建一支优势互补导师团队,以此保障"五位一体"农业硕士培养机制有效运行.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出发,保障农业硕士理论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培养具备五方面基本素质的高水平复合型农业产业发展人才.

    农业硕士培养机制农业产业链"五位一体"

    基于智能互动技术的涉海类英语智慧课堂建设——以G海洋大学为例

    冯巧丽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促进涉海类学科交叉及推升高校英语提质增效的目标,G海洋大学运用智能互动技术,精心构建涉海类英语智慧课堂,旨在推动涉海类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营造智能化涉海类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涉海类英语语音能力.智能互动技术在涉海类英语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可以起到构建涉海类英语智能个性化深度学习平台、实现涉海类英语教学数据一体化、创新涉海类英语多元评价方式的作用.通过智能互动技术在涉海类英语智慧课堂的应用,可以打造涉海类英语语言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学情检测,创设涉海类英语智能学习场景.学生得以开展自主探究、个性化深度学习及体验式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国际涉海人才,促进涉海类英语专业发展,推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智能互动技术英语智慧课堂涉海类英语教学智慧课堂建设

    Abstracts

    150-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