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编辑之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编辑之友
编辑之友

康宏

月刊

1003-6687

bianjizhiyou@126.com

0351-4956011/4922194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出版大厦

编辑之友/Journal Editors' Frien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杂志,是中文新闻出版类核心期刊,以“探索出版规律,引领出版潮流”为宗旨,以前瞻、深刻、务实,形象为特征,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一级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发展30年间媒介化生存的演进

    彭兰
    5-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在中国的大众化应用已经走过了30年,在其发展过程中,人的媒介化生存也在不断深化.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媒介化的不断演进,媒介化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若即若离变成相互融合;二是人的关系的媒介化的演变,不同阶段的网络媒介应用对社会关系、亲密关系和拟亲密关系的形成、维系与流动等起着不同作用;三是人的媒介化的演化,人的整体、人的大脑、人的身体三个层面都具有媒介的意涵,人与传播的关系也在不断深化.

    互联网30年媒介化媒介化生存作为媒介的人

    再思平台:概念旅行与范畴拓展——兼论平台研究的新维度

    刘勇倪小帆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Web2.0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平台概念的兴起,国外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以平台自居,将平台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平等的表达工具,刻意回避了平台的商业属性以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引发了西方学界对于平台公司的强烈批判.在国内,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开启,新闻媒体纷纷开始平台化建设的实践,并生发了一系列与平台相关的概念丛,在这些新概念中,既有对于平台概念旅行的解读,也有平台相关理论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是在媒介融合的框架下进行的.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范式向数字传播范式转型,平台研究的范畴扩大,虽然给平台研究带来了新的议题,但其多将平台约化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随着平台社会的到来,平台并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对象,而是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

    平台媒体融合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生态系统

    起源与扩散:形塑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的知识研究

    王玉风张晓红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是理解平台实践的一种富有洞见的理论视角.文章以知识社会学为方法论,基于对业界实践的考察,探讨形塑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的知识的起源与扩散.知识起源伴随着平台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普通用户的实践知识、传统广播电视的专业知识、MCN机构的官方经验,以及平台技术在资本逻辑规训下形成的算法知识,经过迭代发展最终形成一套内涵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知识扩散通过不同偏向来形塑平台内容生产,从主体偏向来看,是多元参与和权力博弈驱动的进程;从媒介偏向来看,呈现出具身性、组织化和商品化的特征;从内容偏向来看,存在从业意识形态和具体操作方法两种类型.

    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知识起源知识扩散知识社会学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共享发展——以出版公共服务为基础推动出版业共享发展

    方卿何珊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归宿.文章在阐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如何共享""如何推进"的共享发展内涵基础上,围绕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保障特殊群体基本阅读需求和提升乡村阅读服务水平三大核心内容,提出了出版业实现共享发展目标的核心举措.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出版公共服务

    数据要素驱动出版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机理与进路研究

    陈铭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发展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成为出版产业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据要素正在成为提升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型基础性生产要素.文章通过剖析数据要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析其如何打破传统要素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并借助分层模型,从基础层、支撑层、整合层揭示数据要素驱动出版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内在机理和传导路径,考察其如何成为赋能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潜在力量.文章以"资源—组织—产业"三位一体发展为战略考量,提出数据要素驱动出版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的发展逻辑和进路,为培育出版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数据要素出版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新质生产力

    数字时代素人出版的兴起逻辑、影响限度及优化路径

    曾建辉李宁馨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素人出版的热潮.其产生及发展有着自身较为清晰的内在逻辑:素人可见性的平台赋能是技术逻辑,素人自我表达的社会情境契合是文化逻辑,出版机构对素人标签的强势营销则是市场逻辑的表现.作为数字时代一种新鲜的知识生产与传播实践,它在快速发展中逐渐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多元化新场景与同质化痼疾并存、流量化手段与奇观化倾向伴生两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素人图书影响效力的有限性.有鉴于此,素人出版需要针对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隐患,采取积极的改革新动作和优化新举措.具体而言,需要转换观念,善于发现和经营素人作者,强化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内容质量;追求跨界融合的创新举措,多管齐下,盘活特色资源;强化流量维系,实现作者品牌塑造.这样才能推动素人出版健康持续地发展,达到社会效益和市场收益的双赢.

    素人出版可见性流量化作者品牌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李明德刘娇杨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其高效能、数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融合性等特征为建设高质量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发展机遇,能够引领全媒体传播体系提高舆论引导力、增强国际传播力、提升传媒竞争力,并培育传媒治理能力.文章依据全媒体传播体系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要素创新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增强新型融合人才牵引力、激发资源要素供给活力、驱动新生产工具支撑力的建设路径中,构建基于"社会协作—人机协同"的数智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期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地理信息呈现对媒介空间的两级建构——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视角

    王卫明周晓宇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的空间研究中,空间已不再是单纯的社会容器,而成为包含社会、地域、文化等在内的多元存在.互联网作为一种典型的空间类目,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不仅产生新的空间关系,还规训着人们的社会实践与媒介实践行为.文章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视角出发,探析地理信息对电子媒介空间的生产建构,发现IP属地位置的全量显示建构了基于话题讨论的一级媒介空间,同时还催生了基于地理主观感知的二级再现性空间.该空间不是现实地理的简单照搬,而是一种基于社会关系的复杂腾挪,具有勾连人、地理和社会的功能.此时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人们对于地方感的认知,而且介入电子空间的两级建构,重塑传播模式.

    IP属地电子空间空间生产地方感互联网

    亲密体验:移动美学视域下网络视听新样态的用户行为研究

    尤达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网络视听节目新样态发展欣欣向荣,而实践场域则出现了大量不同于以往的用户行为.鉴于传统美学很难对这些行为加以阐释,文章沿着数字美学的发展脉络建立移动美学范式,以此关涉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而根据这一范式下的核心理念——"亲密"来分析新兴样态的用户体验.研究发现,用户的这种体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因触觉、视觉和听觉的具身感知形成亲密感觉;其次,在点赞、评论、关注和转发的认知反馈中建立亲密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研究提出了一种有关新兴样态的全新方法论,即立足移动美学观察新出现的现象.

    短视频微短剧具身感知认知反馈

    法益视角下数字时代的"编辑权"体系新探——从"编辑权"与著作权的关系谈起

    罗明东周安平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编辑权"诉求始于经营权对"编辑权"的侵夺,在数字时代愈发迫切.当前,国内"编辑权"研究已深入"编辑权"的权利内容,但学界与业界仍无法就"编辑权"的若干基础范畴达成一致.文章从与著作权关系的角度指出,"编辑权"的本质即编辑权益,包括著作权和法益两部分:编辑著作权包括一般作品著作权和特殊作品著作权;编辑法益则由编辑创造性活动和职责性活动产生的利益构成.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法益处于快速变动与发展之中,因此,数字时代编辑法益的认定,须综合考量编辑的独立利益、编辑类型化的主体以及编辑界限化的客体三个核心要素.

    数字出版"编辑权"法益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