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术研究
武术研究

田文波

月刊

2096-1839

wskxshanxi@163.com

0351-7044201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大营盘寇庄北街3号

武术研究/Journal Wushu Studie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生动武术图景——评《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退役生活为中心(1958—2008)》

    马天辕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社会变迁和重建运动员生活秩序的深层理论探究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武术图景,主要从现代运动员肩负的重任、"国家需要"以及运动员个体期待与适应的生活秩序方面对《社会变迁与运动员生活秩序的重建:以山西省武术运动员退役生活为中心(1958—2008)》进行理性思考与社会学分析.

    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武术图景运动员退役生活

    传承武术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研究

    魏邦明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武术文化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前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的继承、发展和凝练;后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的具体表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阐述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论证传承武术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统一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术文化传承

    经典侠客人物对习武者理想人格的影响研究——以金庸小说中侠客人物为例

    李港萍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环境日益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武者群体应立足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复杂的局势中构建起理想人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本细读法等研究方法对金庸经典侠客形象进行分析,探寻其对习武者理想人格建构的影响.研究认为:金庸笔下经典的正面人物主要包括了"家国优先、不吝己身"的理想之侠与"委身市井、秉持小义"的现实之侠.理想之侠的特质促使习武者构建家国一体、守护弱小、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涵,侠义现实促使习武者树立乐于实践、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行为特点.

    金庸武侠习武者理想人格

    以"武"成"功":中国武术的生成理路

    裴姣姣王柏利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是当今世界对中国武术的两种称呼,二者常被混为一谈,导致人们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有失偏颇,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和"中国功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注重技术的精湛;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强调意志的磨练;中国武术的"功"比"武"更追求德性的修炼.由此认为:(1)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方式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过程体现出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3)中国武术从"武"到"功"的修行境界体现出术以载道的工匠精神.因此,从"武"到"功"体现了中国武术蕴含的工匠精神.

    "中国武术""中国功夫"工匠精神生成理路

    历史功能论视阈下武术套路的演变与展望

    黄逸桓高楚兰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武术套路能够摆脱争议走出困境,运用历史功能论剖析武术功能的转变和在武术套路演变中的体现,并提出发展展望.研究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套路的演变可分为萌生期、繁荣期与转型期,其在宋朝萌生时便带有表演娱乐功能,但技击性远胜于表演性,到明清时期,武术套路在技术上与内容上均得到极大丰富,清末之后,武术退出战场,其技击性随之骤降,从民国开始不断转型,直至今天呈现出表演性远大于技击性的特征;未来武术套路的发展应当在套路中加入更多技击攻防组合的展演以体现中华文化的哲思与智慧,使武术套路能够更好地体现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功能和伟大使命.

    历史功能论需要功能武术套路演变

    尚中思想对咏春拳的影响研究

    杨曜宇滕希望麦美欣
    70-7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尚中思想是我国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对中国武术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中的咏春拳作为研究中心,剖析尚中思想对咏春拳的影响.主要结论:尚中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咏春拳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动作框架、技术技理、训练体系三个方面,而咏春拳在尚中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技击理念.

    尚中思想咏春拳影响武术文化

    太极拳干预老年人肌骨衰老的研究进展

    卞士荣徐玉明刘睿敏梁壮...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目的:探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肌肉和骨骼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查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等网站,将"太极拳""骨性膝关节炎""肌肉衰减症""跌倒""骨质疏松""老年人"作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查阅与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结果:对骨质疏松症、肌肉衰减症、骨性膝关节炎、跌倒的类型与表现,以及太极拳预防老年人肌骨疾病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性总结,得出太极拳可以延缓老年人肌肉和骨骼的衰老情况.结论:太极拳运动值得在老年群体中推广,希望能为太极拳运动延缓老年人肌骨衰老以及为未来研究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太极拳老年人肌骨衰老干预

    文化人类学视阈下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郅慧权黎明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背景下传统武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其在当下的发展需要更新颖的表达形式与传播手段,需要对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文章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传承人的"失位"、武术技术动作的"失真"与"失文"相关,并提出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应融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促进传承人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对传承人采用传习补偿机制,借助互联网等媒介更新传承模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以及活态传承等.

    文化人类学传统武术活态传承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评价调适与创新研究

    吴昊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新文科建设必然推动教学评价作相应的调适和革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太极拳的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研究认为:新文科建设对太极拳教学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要综合考量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多元评价;新文科背景下太极拳教学评价的意旨是端正价值引领,激发学习动力,促进个性发展,锻造创新能力.研究进一步认为新文科背景下太极拳教学评价的趋向是挖掘太极拳的内在价值,突出价值引领;突出太极拳基本功法套路,强调主体内容;均衡太极拳理论,完善知识体系.

    新文科太极拳教学评价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武术教学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王小鹏王会儒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在体育教育和教学方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数字化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提出:(1)丰富的在线课程平台拓展了传统武术教育教学空间;(2)种类众多的运动健身App促进武术教学过程数字化;(3)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促成沉浸式武术练习体验;(4)武术教育教学数字化发展案例:上海师范大学学校武术数字化课程体系,南京体育学院"新型e石锁".研究得出:建议武术教师、教练们要提高自身数字化应用能力,利用数字技术和手段推进我国武术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学校武术武术教学创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