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测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北京测绘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测绘学会

王磊

双月刊

1007-3000

bjch@chinajournal.net.cn bjch@bism.cn

010-63955085

100038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15号

北京测绘/Journal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具有实用性、超前性、信息量大、特色鲜明等特点,融科技、信息、生产为一体的科技刊物, 不仅是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学习园地,而且是了解测绘科技发展与市场动态的窗口。本刊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以推动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以宣传和贯彻党在测绘科技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北京市地方法规为宗旨,紧密结合生产、管理、科研、教学等开展技术与学术交流,介绍测绘体制改革经验,为测绘各界传播高、新科技信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建筑设计方案模型融入实景三维的方法

    刘演志
    337-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城市建设规划审批过程中对重要建筑方案三维模型比选的直观性和便利性,弥补传统三维规划审批系统的不足,本文基于SuperMap iDesktop软件平台,通过将虚拟建筑方案设计模型、无人机航摄实景三维模型以及审批用地红线进行数据融合,展示用地红线范围内设计模型建成后与周边环境匹配的效果,并制作全方位飞行视角的浏览视频,更好地还原建筑设计意图,逼真展示建筑方案实际建成后的效果,所见即所得,为规划评审提供直观准确的真三维可视化辅助,提升三维辅助规划审批的效率和水平.

    无人机航摄实景三维数据融合规划审批

    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道路标线自动提取方法

    凌晓霞蒋斌
    34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的发展,能够高效、准确地提取城市道路标线尤为必要,本文根据道路标线在车载激光扫描点云空间场景中的强度特征以及几何形态,提出了一种联合布料模拟滤波(CSF)算法、强度特征图像以及边缘检测的道路标线提取新方法.首先利用CSF算法从原始车载点云数据中提取出地面点;其次将地面点转换生成强度特征图像,基于强度特征特性图像进行图像边缘检测以及连通分析提取的标线边缘;最后引入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ed model)对标线候选点进行分类,剔除地面噪声点.为检验本文提出算法的效果,使用两种不同类型道路点云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道路标线提取结果的平均完整率、准确率以及综合提取质量分别为92.5%、85.9%、89.0%,均优于对比模型,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可靠性与优越性.

    车载激光点云道路标线布料模拟滤波算法强度特征图像边缘检测

    单反相机在仿古建筑精细建模中的应用

    荆常伟徐工
    349-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单反相机、手持相机等非量测相机用于近景摄影测量辅助精细建模时,由于仿古建筑细节纹理具有高度相似性,获取的影像又缺少高精度定位测姿系统(POS)信息,在空中三角测量运算时,会匹配出大量错误连接点,以至于不能顺利重建三维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单反相机用于大型仿古建筑精细建模的方法,采用先分区后融合的空中三角测量方法,避免出现错误连接点,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避免出现错误连接点,融合建模的纹理精度和位置精度均能满足地理实体生产和实景三维的要求.

    数码单反相机倾斜摄影近景摄影贴近摄影空中三角测量

    基于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的城市建筑轮廓立面提取

    罗兵
    35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物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城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取和描述城市建筑物轮廓立面特征.基于此,研究基于多光谱无人机遥感的城市建筑轮廓立面提取方法.通过张氏定义模板标定可见光相机参数,在平移矩阵和选择矩阵的作用下,选择多光谱无人遥感技术采集城市建筑影像;利用点云数据展示建筑图像中的轮廓立面,采用数学变换匹配理论转换点云向量,划分并特征拟合建筑轮廓立面点云数据;采用规则化重建方式建立拟合函数,分别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提取城市建筑轮廓立面,完成提取方法设计.实验以三组不同类型的城市建筑摄影图像作为测试对象,分别按照正确性指标、完整性指标以及质量指标进行验证,新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轮廓立面点云数据提取,具有应用价值.

    多光谱无人机遥感技术城市建筑轮廓立面提取方法

    城市建筑形态特征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

    吴凤敏郑稚棚李睿桐钱进...
    36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筑形态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能够为城市未来空间形态优化、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等提供科学参考.以重庆市南岸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数据和城市建筑物调查数据,开展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形态指标(平均建筑密度、平均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平均建筑体积、天空开阔度)相关性研究,分析不同梯度视角下地表温度与城市建筑形态指标的线性关系特征,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城市建筑形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城市建筑形态指标中仅平均建筑密度与地表温度相关性较高,其余指标相关系数均较小,表明在山地城市区域地表温度对建筑形态指标响应不强;建立城市建筑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子数量越多模型越准确,但计算复杂度越高,且超过3个因子后模型虽然与地表温度相关性增加,但增加幅度较小,在兼顾模型准确性和计算复杂度时考虑2因子或3因子模型较为适宜.

    城市建筑形态地表温度平均建筑密度天空开阔度

    固原市景观格局和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及响应分析

    张晓东马玉学王银马瑜...
    36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99、2010和2020年3期陆地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模型、植被覆盖度模型、地表温度模型以及土壤湿度模型开展21年间固原市景观格局、植被覆盖、地表温度以及土壤湿度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并分析景观格局与地表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21年间各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整体减轻,草地占有较大优势,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斑块形状逐渐趋于规则化.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斑块的延展性及连通性有所降低,异质性减弱,多样性增强.②植被覆盖度整体表现出北部相对低南部高、东西部低中部高的特点,东部和西部变化显著,植被整体恢复;地表温度整体呈降低的特征;土壤湿度先上升后下降,整体湿度有所下降.③各景观类型与地表参数关系密切,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平均地表温度最高且平均土壤湿度最低.

    景观格局地表特征参量时空变化固原市

    基于国土变更遥感监测的土地资源利用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

    万海峰王源鋆王刘松用陈洋...
    374-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贵州省铜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变化趋势分析以及核密度分析等可视化分析手段,对贵州省铜仁市2021—2022年的国土变更进行全面监测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得出,随着铜仁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21—2022年全市发生变化的区域面积达167.862 k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变化达80.348 km2,占总变化的47.87%,整体呈现扩增趋势;耕地变化达66.283 km2,占总变化的39.49%,整体呈现流失趋势.同时表明,铜仁市变更主要集中在城市扩张和农业用地变化方面,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用地持续减少,整体生态经济的发展处于下调趋势.

    国土变更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影响核密度分析

    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小麦种植面积时空特性分析

    詹志文徐凤喜朱玉香
    38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基于中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省市级以上大尺度小麦遥感监测的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探索河南省省市级小麦种植分布的时空特征.借助哨兵2号(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使用物候信息的阈值法提取出了2018—2022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及其分布,并将其结果与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基于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与统计种植面积具有强相关性(R2=0.8159).从空间上看,河南省小麦种植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其中驻马店市、周口市小麦种植面积较大,济源市、三门峡市小麦种植面积较小.从时间上看,2018—2019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而在2019—2022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呈缓慢递减趋势,通过分析发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城市发展进程和政府支持政策是影响小麦种植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

    哨兵2号(Sentinel-2A)河南省小麦时空特征

    基于GEE长三角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特征分析

    徐立晨邓良陈俊黄建伟...
    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区域正聚焦于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一体化,然而区域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重要影响,如何选取指标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变化和趋势分析是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20年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植被指数(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FVC).通过年际变化、Hurst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FVC时空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FVC从2000年的0.602增长到2020年的0.669,处于中高覆盖度水平,并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对应安徽省西南部、浙江省的中南部以及江苏省的西北部地区.区域植被覆盖度赫斯特指数(Hurst)平均值为0.525,未来其生态环境将继续保持改善趋势.其结果可为后续生态环境变化与环境协同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GoogleEarthEngine长三角

    基于改进DDRNet网络的遥感影像山体滑坡识别

    杨利亚俞淑洋杨静殷非凡...
    393-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体滑坡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滑坡灾害识别和调查是预防灾害工作的重要基础.传统山体滑坡识别方法、识别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分割网络的山体滑坡识别算法.首先,使用双分辨率网络模型作为主干网络,然后在主干网络中添加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以增加模型对滑坡特征提取能力,最后在训练阶段添加辅助损失函数,以增加模型对滑坡特征拟合能力.实验表明:与常用的分割模型相比,准确率、召回率、F1得分和平均交并比均有5%左右提升,参数量下降2/3左右;表示所提模型具有较好的滑坡检测能力,可高效精确定位滑坡位置.

    山体滑坡识别双分辨率网络分割模型卷积注意力机制结构辅助损失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