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鲜为人知的经验

    洪成文张博林王佳明张峰铭...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35年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就是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为成就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铺垫坚实基础。虽然很多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做了大量梳理和总结,但鉴于一流大学建设要素的繁多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大学发展受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一流大学发展所体现的策略个性化,仍然有一些成功之道少有探讨,抑或是研究不够深入,甚至为决策者和实践者所疏忽。因此,探究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特殊经验,不仅有探讨的必要性,而且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通过以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六个方面探讨一流大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何种独特而非广为人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需求,展开分析和反思,以便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些许参考。

    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鲜为人知的经验

    新型研究型大学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赜

    阙明坤倪涛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大学组织颠覆性创新的产物,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研究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发挥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优势,坚持以顶尖人才为基、以前沿技术为用、以交叉学科为限,在基础科研攻关、管理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持续发力,助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面向未来,应从政府服务、内涵建设、开放合作等方面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新型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变革及促进举措探析

    周湘林赵英媛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经历了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阶段,目前进入新公共治理变革时代。在每一阶段,相应存在不同的实现管理目标的动力机制。从新公共治理角度来看,新时代高校办学成效的生成与提升,需要高校内外部多元主体持续共治,其中促进动力机制由类似列车的"动集模式"转为"动分模式",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教育事业的能力尤为重要。评价具有引导、激励、鉴别、监督等多种功能。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改革高校治理动力机制,充分促进多主体参与高校治理,可为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高校治理现代化动力机制教育评价综合改革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四重境界

    马陆亭
    22页

    末端监控到前端驱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策略转型

    段戴平王欣雨丁林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收录有关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2,036篇文献进行关键词词频分析、历时性分析与前沿探测,发现当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面临外部压力推动,内生驱动乏力;管理中心实质,学生中心边缘化;末端问责主导,信任管理势弱;重视结果评估,忽视反馈改进等问题。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实现从末端监控向前端驱动转型,高校使命驱动体系建设,保障过程要回归学生发展中心本质,要基于教育信任文化推动保障实施,评估结果应该为反馈改进提供循证支持。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历时性分析末端监控前端驱动

    高等教育本体论下"唯论文"现象的破除思考

    王亮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论文"是一种浮躁的科研现象,违背科研的规律,损害健康的学术风气。基于高等教育本体论对"唯论文"现象进行驳斥,"唯论文"现象的产生是科研评价导向的异化,既弱化教育教学,又降低科研质量,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不符合高等教育固有的知识、研究和社会服务属性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需要论文,这缘于高等教育的本体属性,但是不应该"唯论文"。高校破除"唯论文"现象,应遵循科研发展的固有规律改革传统评价模式,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尊重学术个性和学科差异;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强化学术共同体意识,增强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上的参与度。

    高等教育本体论唯论文破除教育评价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域下高校科研评价变革思考

    王慧朱玉山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管理和学术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要求科研评价做出相应转变,主要表现为科研评价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科研评价方式从同行向跨界转变、科研评价价值取向从学术影响向非学术影响转变等。这些转变促使高校科研评价做出变革:一是要适应变革趋势,构建多元的科研评价主体;二是要重申价值理念,突出科研评价的社会价值导向;三是要优化衡量标准,采用多向度的科研评价方法。

    知识生产模式高校科研评价新质生产力学术治理

    "去师范化"与"再师范化":师范院校发展路径的思考

    雷鸣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梳理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师范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认为推进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摒弃向综合性大学盲目看齐的追随心态,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多重维度把握未来师范教育发展要求,强化"师范姓师"的办学本位,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新时代师范教育的道路自信,面向未来答好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之问。

    师范教育教育强国教师教育办学本位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周敏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格局;把握好重点与难点的关系,提升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质量;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理论阐释和生动实践上下功夫;把握好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做好"两个结合"的深入阐释和主动实践工作;把握好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观念高校两个结合中国故事

    高等艺术院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路径

    吴哲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高等艺术教育承担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指南,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等重大论断和鲜明特征都对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充分指导着高等艺术院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进行高水平艺术创演等实践路径的探索。

    习近平文化思想高等艺术教育理论意义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