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顾明远

月刊

1003-7667

bjb@263.net.cn;bjb@bnu.edu.cn

010-58808310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刊适合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各级各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伦理视域下的新加坡网络健康教育研究

    万秀兰石倩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伦理与安全成为国际关注重点.新加坡创造性地提出了网络健康教育理念,将网络健康内涵延伸为更广义的社会文明状态.新加坡网络健康教育形成了多元主体联合推进的格局.教育部将网络健康教育纳入正式课程教学;媒体素养理事会、网络安全局开展"网络安全日""网络安全职业生涯辅导"等活动;学校建立"网络健康巡警"制度,实施"网络健康学生大使"计划,为家长提供网络健康教育指导服务;公益组织积极推出网络健康教育平台;工商企业无偿提供数字学习资源.同时,新加坡在经费、政策、设备、监督、国际协作等方面建立了互联互动的网络健康教育保障机制,特别是创设了网络安全的认证和评估体系,参与构建了国际网络空间的多边秩序.

    数字伦理网络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新加坡

    国际组织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透视

    尹雅丽
    13-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9年以来国际组织具有代表性的4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构建目标阐释、伦理方案和实施框架3个层面、9个维度的分析框架进行梳理.以上政策深刻剖析技术影响,确定学生权益保护的紧迫性,通过参与机构责任分工、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法律规范等举措,突围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伦理困境,在目标层面指导政策实施和评估,在方案层面构筑数据隐私屏障,在实施层面鼓励各方协同参与."公平与安全""开放与自治"是4个政策的核心要义和行动指南.国际组织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的新动向体现出以人为本、关爱儿童的价值追求,强调因地制宜地推进政策落实.然而,监管规则的统一性和资源保障的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础教育人工智能伦理政策,国际组织

    瑞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政策与实践

    吴雪萍张靖佶
    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数字化时代产业升级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变革带来的挑战,进一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职业教育质量,瑞士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瑞士"国家战略引领下,瑞士基于相关纲领性转型战略、指导性转型意见和专项资助计划,分层次、分重点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支持.瑞士职业教育通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扩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推动教学多场景数字技术应用、鼓励多主体参与数字资源开发与学习平台建设、制定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评估标准以及促进数据流通和信息共享等途径,在多领域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瑞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秉持以产业需求为中心的转型导向,强调"以内容为依"和"以学生为本"的转型原则,遵循"循序渐进"和"难点突破"相结合的转型逻辑,重视数字化转型相关标准的研制及数字化资源共建和共享机制的建立.

    数字瑞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巴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动因、路径与挑战——基于知识生态学的分析

    胡昳昀李子彤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作为新兴大国的重要代表,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全球财富转移的过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基于知识生态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受内部变化的"自源过程"和外部环境刺激的"异源过程"共同驱动,巴西从促进知识系统内部的合作、知识系统与技术系统的互动以及知识系统对环境系统的调适三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巴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巴西也面临知识系统内部的知识交流不畅、资金协调困难等挑战.同时,数字鸿沟、数据泄漏等风险阻碍巴西公平、良性的数字教育价值生态的形塑.

    巴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知识生态学

    美国教师培养新路径:新教育研究生院项目的实施与特征——基于八个教师培养项目的比较分析

    杜静王雨露
    44-5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初,美国教育改革的解制派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构——新教育研究生院.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体现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通过比较分析八个新教育研究生院教师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发现这些项目在培养目标、招生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拥有共同点但又各具特色.整体而言,美国新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培养项目使教师培养独立于大学场域,解决了教师培养供需脱节的问题;致力于为薄弱的公立学校培养师资,回应了现实诉求;驻校实习与课程教学同步设置,体现了临床实践取向;注重探究式教学与项目式学习,实现了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基于证据展开实践教学,秉持了循证教学理念.

    美国新教育研究生院教师教育教师培养项目

    文化回应性教师教育的国际动态及发展趋势

    袁丽王梦霏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文化回应性教师文化回应性教学多元文化教师教育

    "全科教学"背后的"整全教育者"——芬兰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育人理念、课程设置和培养逻辑

    张军凤王世岳彭韬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科教学是芬兰基础教育的特色,高质量的全科教师由综合性大学培养.通过对芬兰八所综合性大学的全科教师培养方案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芬兰教师教育旨在培养融教师、研究者和社会人角色于一身的"整全教育者",发展教师汇教学素养、科学素养和公民素养于一体的复合型素养.这呼应了通过教育达到"完整人格发展"的"教化"育人理念.芬兰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整合了跨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跨学科教学旨在跨越学科边界以整合多维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研究旨在拓展心智边界发展认知、思维和视野;通识教育旨在突破自我的边界以唤起丰沛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科学研究和通识教育打通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壁垒,三者交互联动培养具有复合型素养的"整全教育者".

    芬兰教师教育全科教学整全教育者复合型素养

    日本学校撤并的多主体决策参与研究——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

    三好大树高益民
    74-8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撤并是许多国家存在的共同现象.学校撤并涉及各方利益,不同主体对相关决策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撤并的效果.日本有过强行推动学校撤并引起官民严重冲突的历史,这为研究学校撤并的多主体决策参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日本学校撤并的决策过程,发现各行动者的偏好差异和利益冲突、权力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决策监管机制的缺失等导致决策效率较低、家长和社区居民对决策的公平参与缺乏保障、决策的程序化和形式化明显、政策适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等问题.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且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日本的学校撤并决策还是逐渐从政府独断走向了政府主导下的民主协商.

    学校撤并教育政策决策参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孩子放学后的未来——日本小学课后服务发展制度、模式及特征探析

    首新熊致墨刘杨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双职工家庭数量增加、"少子化"现象加剧、儿童放学后安全保障不足以及国际学业测评结果不理想等问题,日本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逐步推进课后服务.日本小学课后服务历经三个阶段:法制化阶段,将课后服务纳入基本法律体系,并逐渐形成课后服务福利事业;普及化阶段,一体化推进课后服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五年计划"阶段,将小学课后服务建设成为与正式教育平行共生的普及化教育事业,实现常态化.通过对日本"放学后儿童俱乐部"和"放学后儿童教室"两大类项目课后服务模式的分析,发现日本课后服务趋于稳定和完备,在多元化和一体化之间实现稳态发展,体现出支援制度依法健全化、联合"家校社"一体化、双重评价机制走向可持续化、师资专业且多样的课后服务特征.

    日本课后服务放学后儿童小学教育

    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政策要点与实践推进

    孙涛高慧
    9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政策实践,以培养全球化人才,进而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日本推动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政策要点包括:接收外国留学生以提升学生多样性,建设国际化课程以培养全球化人才,推动教师国际化发展以带动学生与课程的国际化,构建国际化支援体制以助力在地国际化发展.在政府政策指引下,日本高校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了富有特色的探索与实践,在留学生数量及比例、外国教师比例、留学生留日就业、特色教育项目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未来,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将更加重视留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化课程的建设.

    日本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