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顾明远

月刊

1003-7667

bjb@263.net.cn;bjb@bnu.edu.cn

010-58808310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刊适合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各级各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柬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成就、挑战与展望——柬埔寨副总理兼教育、青年和体育部部长韩春那洛书面访谈

    曾晓洁张清玲
    3-6页

    国际职业教育绿色技能的内涵、构成与开发路径

    岳伟李文娟陈俊源
    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拯救地球以及促进人类社会持续繁荣,国际社会提出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发个体的绿色技能.从不同维度出发,各国际组织分别阐释了对绿色技能的理解.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可持续生活与从事绿色工作的技能,欧盟倡导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技能,经合组织呼吁助推社会有韧性绿色转型所需的技能.在构成要素上,国际组织所提出的绿色技能主要包括绿色工作技能、绿色生活技能以及绿色变革技能.在开发路径上,国际组织强调通过跨部门协作,制定有效的绿色技能开发计划,将绿色技能嵌入国家资格框架,共塑主题多元的绿色技能课程,培养优质的绿色技能开发教师以及打造包容的绿色技能终身学习生态,培养和提升人们的绿色技能.

    国际组织绿色技能职业教育与培训可持续生活绿色转型

    日本学校如何推动垃圾分类教育

    黄宁宁
    20-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起,在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消费主义盛行和国际环境教育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开始实施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公民教育,推动垃圾分类.日本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教育方针,采取全面融入教育科目、运用体系化的环境知识、联合家庭及社会力量并兼顾国际视野的课程模式,切实推进学校垃圾分类教育.日本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呈现实践性、全民普及化、法制化、体系化和国际化特点,积极应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垃圾分类问题,旨在带动全民垃圾分类,促进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维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中小学课程公民教育

    从"学媒之争"看媒介技术对学习的影响

    张建桥
    3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技术的进步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手段,也引发教育学界关于"学习与媒介是否相关及如何相关"的学术争鸣.强媒介派认为,媒介技术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弱媒介派认为,媒介技术不能提高学习效益,但是可能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研究表明,媒介技术既不能带来学习效益,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是会引发学习范式的转型.当今时代正处在主导媒介从电子技术向信息技术转型的过渡期,信息技术正逐步开创一个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学习范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廓清信息技术开创的新型学习范式.在媒介转型的过渡期,教育研究者需要警惕"后视镜思维"的干扰,运用前瞻性思维引领新媒介主导的学习范式转型.

    教学媒介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范式

    如何实现可持续、可扩展的跨学科学习——国际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宋歌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若实现在更广泛的体系中影响教育变革,跨学科学习必须从研究型干预走向普遍适用的教学常规.这需要借助学习科学研究,明确"整合"和"创新"的具体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可扩展的跨学科学习.学习科学家主张运用生态视角,从个体活动、集体协作、学校课程及社会中的教育系统四层相互关联的嵌套结构入手,打开跨学科学习黑箱.具体而言:一是发展适切的认识论,促进个体自主地深度参与整合;二是发挥认知主体性,实现集体持续地协作创新;三是面向参与者、知识人造物与媒介环境的多元交互,设计整体的跨学科课程活动系统;四是基于批判研究,审视社会政治背景如何影响跨学科教育实践.

    跨学科学习学习科学知识创造学习生态

    情感劳动研究的模型比较——兼论教师如何改进情感实践

    田国秀朱小爽张紫涵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一项情感实践,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首创的"情感劳动"概念及相关理论引发丰富的后续研究.格兰迪、托特泰尔、博尔顿和哥伦布四位学者分别从情感劳动策略的完善、情感劳动过程的细化、情感劳动动机的探究、情感劳动行为的识别视角建构情感劳动模型,在操作取向、动机探究和关系思维三个维度上对情感劳动理论进行推进.这种情感劳动理论发展的动向提示教师以过程性、关系性、文化性视角审视情感劳动:提升文化敏感度,情绪情感表现要因地制宜;增强动机觉察力,情绪情感处理要理性客观;提高行为适切性,情绪情感运用要因势利导.

    情感劳动模型比较教师情感实践

    澳大利亚国际高等教育市场开发的亚洲新战略

    马健生张芳铫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政治和经济因素的考量,澳大利亚积极调整国际高等教育战略.从目标市场营销理论来看,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开发的亚洲新战略表现为:在市场细分上,澳大利亚从地理因素、教育层次和专业类型的维度出发,实施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澳大利亚将中国作为第一大生源市场,印度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未来主要市场,东南亚作为战略转变过程中的平衡市场.就市场定位而言,澳大利亚努力改善教育品牌形象,以维持中国市场;塑造开放包容、学历含金量高的新形象,以挖掘印度市场潜力;增强教育援助力度,以打开东南亚市场.澳大利亚政府和高校间的利益协调、政治与经济效益间的平衡等关键变量将决定其亚洲战略的最终成效.

    高等教育目标市场营销理论国际教育教育战略

    基于学习的教师教学发展: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模式探析

    沈晓雨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型大学教师由于持续的教学与科研冲突,教学发展面临有效性与合法性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美国研究型大学打破教与学的二元对立,实现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教学变革,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理念.在教师教学发展目标与内容维度,美国研究型大学将教师教学发展和学生学习发展相结合,帮助教师掌握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能力以及前沿的教学技术.在教师教学发展方式维度,以非正式发展项目作为正式项目的补充,通过融入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建设教师—学生学习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关键教学技能.为保证教师教学发展有效性,美国研究型大学引入教学发展项目评估,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主要评估工具,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研究型大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学习中心

    英国小学生涯教育新动向:举措、特征及挑战

    潘黎曹广莹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在 2017 年《生涯战略: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技能与天赋》中正式提出在小学中开展生涯教育,自此生涯教育的政策重点逐渐向小学阶段扩展.英国政府为落实终身生涯发展理念,构建世界一流生涯教育体系,采取一系列新举措保障小学生涯教育的顺利实施.通过提供多项资金扩大小学生涯教育的影响范围,引导各类生涯教育机构和主体开展合作,提早生涯教育时间以实施早期生涯干预,致力于打造有机完整的生涯教育体系.英国小学生涯教育在开展过程中体现出公平性、多元性、及早性和衔接性特征.随着小学生涯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英国小学生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有待在未来的生涯教育发展中予以解决.

    英国小学生涯教育生涯规划

    安全、公平和发展:美国中小学教育惩戒改革新动向

    毕进杰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教育惩戒中"安全忧患"和"种族差异"问题,以及满足后疫情时代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需求,美国发起一轮彰显"安全、公平和发展"价值的中小学教育惩戒改革.为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美国禁止中小学采用惩罚性的纪律措施和歧视性的纪律处罚,主张教育惩戒应有助于学生社会情感发展.在推动教育惩戒改革的过程中,美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明确排斥性惩戒的范围与限用条件以保护学生教育权益,启动"歧视性停学调查"以助推教育惩戒公平,加大联邦和州的资金投入以助力学生社会情感发展,加强恢复性司法的专业培训以规范纪律管教行为,豁免各州学业问责与评估要求以支持学校纪律重建,加强与民间非营利组织合作以构建惩戒改革共同体.

    美国学校纪律政策教育惩戒改革替代性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