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朱光

季刊

1004-6011

editor@bucea.edu.cn

010-88378011

100044

北京西城区展览路一号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北京市科委领导下,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主要刊登有关建筑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学术性刊物,以发表本院教师的科技论文为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推动本院教学与科研工作,扩大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泉院中山池意象空间的对比分析

    赵琦韩世翔金秋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碧云寺水泉院面积不大,其中却有两处山池,一处位于院落中段东南一侧,另一处位于院落轴线的西尽端.通过现场踏勘、平面分析、案例比对、古今对照的方法,从空间认知、空间营造2个方面对水泉院中的山池意象空间进行梳理,对院中两处山池意象空间的布局与面向、空间特质、空间过渡、造园要素的协调布置和造景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出院内两处不同山池意象在空间呈现层面的空间设计方法.

    水泉院园林园林意象山池意象空间设计方法

    基于舒适性的德胜门内大街步行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张海洋姜君琳张大玉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街道步行活动的日益增多,街道步行空间的舒适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人们步行舒适性的需求关注和研究不够,导致一些街道步行空间的改造效果不明显.以北京市德胜门内大街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街道步行空间舒适性的4个重要因素:人行道高差、人行道宽度、行道树密度、临街出入口密度.通过实地调查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对德胜门内大街的27个街段进行舒适性评价,总结出街道步行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而提出街道步行空间的4项优化策略:人行道有高差区域优化设计、人行道与建筑前空间一体化设计、道路基础设施优化布置和街道侧界面优化设计.以期为街道空间的更新改造和后期管理提供借鉴.

    街道空间街道步行空间舒适性优化策略空间品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法国景观地图集的经验与启示

    王帆许晨张振威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确定"三区三线",构建了"保护"与"发展"的二元对立格局,却未能充分阐释国土空间系统的复杂关系.法国景观地图集是以"景观"为核心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用来表征区域间的景观特征差异、研究区域发展与景观变化关系,它既是服务于区域规划和支持领土转型的景观管理工具,也是一种反映法国民族主义和风景园林观的文化产品.在梳理法国景观地图集的历史背景与步骤流程的基础之上,研究其内容构成与主要应用,在价值理念、制度体系、方法借鉴、成果展示等方面提供建议,以期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有益经验与思路.

    地图集国土空间风景园林景观管理法国

    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时空语言探究——以北京为例

    杨晓吴艳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景观是当代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表现形式,将可视化的实体景观以时空语言图景映射城市记忆、文脉和地域精神,并在地铁公共艺术的时空语境中建构新的文化景观语系.以公共艺术为视角,通过分析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特征表现,从时空共存的图像语言、时空解构的图形语言、时空联结的叙事语言3个方面探讨地铁公共艺术视角下历史文化景观的视觉语言转化,以期从多维视角综合把握地铁公共艺术的创作形态,并进一步审视地铁公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地铁公共艺术历史文化景观时空语言文化符号时空观

    城市眺望景观规划控制研究——以日本广岛市为例

    陈佳琪张超逸丁奇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眺望景观作为城市风貌保护和特色文脉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对于眺望景观已开展大量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我国同样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在眺望景观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建设性方面仍有待深入.广岛市以二战原子弹爆炸场所为核心,在战后重建过程中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眺望景观规划控制体系,突破了欧美国家在法律法规、控制方法及操作实施层面所存在的局限,开辟了全新且独特的视角.探讨日本广岛市在城市眺望景观规划控制方面的经验与措施,在厘清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其体系建构、保护内容和技术方法,为我国城市眺望景观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城市景观眺望景观眺望景观规划景观控制规划广岛

    武当山遇真宫东宫遗址配殿复原设计研究

    朱宇华刘芙含张淙洲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当山古建筑群肇始于唐代,明代作为皇家道场而兴盛,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武当山遇真宫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遇真宫古建筑群内包含3个区域,分别为中宫、西宫、东宫区域.依据《武当山遇真宫遗址》中提供的考古遗址信息,选择东宫配殿遗址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明代大木作做法,参考同时期的其他明代官式建筑,对遇真宫东宫配殿遗址的信息要素进行尺度权衡推演和复原考量,为遇真宫东宫遗址复原成果提供可视化表达.

    武当山遇真宫明代官式建筑复原研究尺度权衡

    河南禹州义勇武安王庙大殿营造特征研究

    王文锐马全宝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勇武安王庙大殿是位于豫中地区的一座典型的木构建筑,在1963年作为明代建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详细测绘调查研究发现,大殿的木构架保留了大量的早期建筑做法.意从平面布局、梁架结构、铺作特征等方面入手,将大殿与现存官式木构建筑的做法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其表现出的早期营造特征.

    河南禹州义勇武安王庙大殿营造特征地域特征厅堂建筑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为例

    罗屹鸿李明玥龙鹏飞傅凡...
    6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空间的可达性影响着防灾功能的发挥和防灾效率.结合相关数据与实地调研,运用基于DepthMap的空间句法理论,量化分析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内部空间的通行可达性和视域可达性.结果得出:公园内部的整体通行可达性呈现出东部高、中部适中、西部低的格局,而视线可达性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格局;园内空间多为分散状态,整体性较弱,局部空间难以感知到整体空间,不利于灾时疏散,还有待改善.

    空间句法应急避难场所通行可达性视线可达性北京国际雕塑公园

    多维参数组合的建筑形态生成方法及应用——以低层办公建筑为例

    黄兆旭宣蔚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方式实现特定生成规则下的建筑形态性能预测,并实现将其迁移至其他建筑形态对应的性能预测任务中,是目前建筑性能预测与优化研究领域的阻碍之一.提出基于多维参数组合的复杂建筑形态生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建筑外表面日照辐射性能预测数据集制备过程中,得到的数据集用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实现了对于建筑外表面日照辐射性能指标的预测功能.结果表明模型训练结果良好,预测数据拟和程度较高.通过对于未训练过的数据集进行预测并进行误差比对试验,表明该方法形成的数据集可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泛化能力,有助于将该模型用于不同的建筑设计场景,进而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建筑性能预测与优化提出了理论支持.

    建筑形态生成生成式设计机器学习建筑性能预测泛化能力

    风及CRH2列车荷载作用下大跨悬索桥振动响应分析

    王少钦马仕杰乔宏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在CRH2列车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建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系统模型.采用Fortran语言自编计算程序,通过设置不同风速及车速,深入分析多种工况下CRH2列车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大跨度铁路悬索桥的横向位移对风荷载有较强的敏感性;风及列车荷载共同作用时,风荷载对桥梁横向位移影响较大,车速对桥梁竖向位移影响相对较大;列车运行速度由0 km/h增至350 km/h时,桥梁主跨跨中挠度随风荷载的增加而减小,当列车车速由350 km/h提至400 km/h时,桥梁跨中挠度随风荷载的增加而增大;风荷载及列车速度对桥梁的振动响应均有较大影响,应在不同风速下控制列车速度以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

    铁路桥梁大跨度悬索桥高速铁路动力响应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