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院8种抗精神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杨萌李文秀武爽何锐...
    2019-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海淀区精神病患者常用的8种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供我院住院和海淀区各社区服药精神病患者参考,为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康复医院2023年1月至12月所有进行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阿立哌唑、氨磺必利及氟哌啶醇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原始数据汇总,分析住院和海淀各社区服药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分布、多重用药率、治疗窗情况以及性别年龄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等.结果 8种抗精神病药物TDM结果所示,利培酮(26.3%)、奥氮平(21.6%)、氯氮平(21.0%)在抗精神药物用药人群中使用频率最高;抗精神药物多重用药率为19.8%;住院患者奥氮平、氟哌啶醇血药浓度在治疗窗范围内的比例较高,均大于65%;除氨磺必利外,住院患者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阿立哌唑及氟哌啶醇在治疗窗范围内的比例均高于社区患者;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氯氮平与去甲氯氮平、奥氮平的血药浓度女性均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与年龄的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血药浓度低于60岁以下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氯氮平与去甲氯氮平血药浓度与年龄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奥氮平血药浓度与年龄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血药浓度高于60岁以下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精神病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密切结合TDM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治疗不足和药物使用不当情况,保障患者临床用药有效、安全.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

    锝(99Tcm)二巯丁二酸盐注射液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贾娟娟张文在孙得洋施亚琴...
    2024-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锝(99Tcm)二巯丁二酸盐注射液放射化学纯度分析方法.方法 考察EP、USP及我国现行标准中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的专属性.通过优化固定相和展开剂,分析各色谱条件下的峰型、专属性、展开时间等因素,拟定放射化学纯度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验证.结果 现行方法存在专属性不足、峰型拖尾、展开时间长等问题.经色谱条件优化,建立了双系统测定方法,以ITLC-SG为固定相,丁酮和0.3mol/L盐酸饱和的正丁醇为展开剂,通过测定丁酮体系中高锝(99Tcm)酸盐(Rf值1.0)的含量、正丁醇体系中还原水解锝(Rf为0.0)的含量,计算本品的放射化学纯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锝(99Tcm)二巯丁二酸盐注射液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

    锝(99Tcm)二巯丁二酸盐放射性药品放射化学纯度注射液

    极谱法测定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的含量

    崔晓艳王玉玺杨佳宁王勇...
    2030-2035,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经氮气饱和的0.2mol/L硝酸溶液作为稀释剂,甩汞电极(SMDE)操作模式,以极谱仪从-0.22 V起扫,在电极电位为-0.22~-0.50 V范围内记录极谱峰高,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新建立的方法专属性良好,稀释剂和辅料成分在氯化亚锡出峰位置处无干扰,方法线性良好(Y=0.9644X+2.6993,r=0.9997),平均回收率(n=6)为102.0%(RSD=2.2%),精密度的RSD为0.8%,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溶解后在30min内测定比较稳定,相对误差小于3.0%.结论 建立的极谱法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中氯化亚锡含量的准确测定,为《中国药典》标准的增订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注射用亚锡甲氧异腈氯化亚锡极谱法SMDE模式标准加入法

    3种方法学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李晔李晓松李梅李旭艳...
    2036-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目前实验室常用3种方法学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的差异与一致性.方法 从本院诊断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患者中留取97例样本作为AID组,体检健康人群留取43例样本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采用多数实验室常用的间接免疫荧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IF)、线性免疫印迹法(line immunoassay,LIA)、磁条码免疫荧光发光法(magnetic bar code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MBC)分别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LIA和MBC可检测ANA 15种抗体,利用x2检验、Kappa检验进行3法分别在两组间阳性率的比较,AID组3法之间的阳性率比较,LIA法和MBC法检测AID组ANA分别15种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和结果一致性的分析.结果 3种方法检测的AID组ANA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检测AID组ANA3种方法之间的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A法和MBC法检测AID组AN A15种抗体结果分析,差异性比较中2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分析中有1项一致性差,6项一致性一般,7项一致性好.结论 3种主流方法均有好的阳性检出率,LIA法和MBC法检测ANA15项总一致性较好,但抗CENP-B抗体一致性较差,与IIF法核型(着丝点型)比对,该项用LIA法检出率显著高于MBC法且IIF法是不可替代的经典,应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和临床安排合适的检测方案综合判断减少漏诊和过度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磁条码免疫荧光发光法

    血浆与血清标本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梅景曌冯杰高艳红
    2041-2046,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生化项目在血浆与血清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浆标本的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62例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同时采用肝素锂抗凝管和血清管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出血浆和血清.在同一生化分析仪上,检测29项生化项目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将血浆标本在4℃储存24h进行相同检测,结果与储存0h的血浆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血浆组的钙(Ca)、氯(Cl)、二氧化碳(CO2)、葡萄糖(GLU)、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明显高于血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组的白蛋白(ALB)、钾(K)、镁(Mg)、磷(P)、尿酸(UA)、钠(Na)、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Y)、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A)、脂肪酶(LI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高于血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项目的r>0.75,P<0.01,说明血浆组与血清组之间存在相关性.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和本实验室质量要求,对差异进行偏倚分析,Ca、LDH、ALB、K、P、Na、AST、CREA、DBIL之间的差异超过可接受范围.血浆在4℃储存24h上机检测,与储存0h检测结果相比较,ALB、K、Mg、UA、AST、CREA、LDH、LIP、CKMB、MYO、LDH1、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升高,Ca、Cl、CO2、GLU、ALP、肌酸激酶(CK)、脑利钠肽前体(proBN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倚分析显示,ALB、Cl、CO2、GLU、K、AST、GGT、LDH、proBNP、LDH 1的差异超过可接受范围.结论 血浆组和血清组的Ca、LDH、ALB、K、P、Na、AST、CREA、DBIL这9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存在明显差异.血浆储存24h,ALB、Cl、CO2、GLU、K、AST、GGT、LDH、proBNP、LDH1 会发生明显变化.

    肝素锂血清血浆生化检测允许偏倚

    丙酮酸假性减低的影响因素研究

    郑荣冯杰石纯倩高艳红...
    2047-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丙酮酸假性减低的临床个案,梳理分析前干扰因素对丙酮酸检测结果的影响,优化检验路径,确保检测质量.方法 分别使用分离胶采集管和肝素抗凝管采集血液样本,分析不同样本周转时间(TAT)、冷藏(2~8℃)和室温保存样本的丙酮酸变化率.结果 分离胶采集管对比肝素抗凝管,在未离心条件下放置30min和60min时丙酮酸变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离心条件下放置30min、60min和120min时丙酮酸变化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离心的分离胶采集管样本保存在室温对比冷藏时丙酮酸变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酮酸检测结果假性减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血管种类、样本周转时间和保存温度.推荐使用分离胶采集管,室温保存在30min内进行离心检测,丙酮酸检测结果更稳定.

    采血管样本周转时间温度丙酮酸变化率

    羟苯磺酸钙对基于Trinder反应原理的血清ADA、Crea、UA、TG、TC、GSP水平的影响

    周茜宁高静张旭冯杰...
    2051-2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羟苯磺酸钙对血清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10份血清分别加入10mg/L羟苯磺酸钙的血清为实验样品,测定各生化项目数值,计算偏倚,筛选出平均偏倚大于1/2总允许误差(TE)的项目.配置50、40、30、20、10、5mg/L羟苯磺酸钙干扰的血清,检测平均偏倚大于1/2 TE的项目结果,计算偏倚.结果 羟苯磺酸钙浓度为10mg/L时,ADA、Crea、UA、TG、TC、GSP 6个项目的偏倚大于1/2 TE.随着羟苯磺酸钙浓度的增高,Crea、UA、TG、TC、GSP、ADA与真实水平的平均偏倚呈负向增高状态.此6项测试在羟苯磺酸钙浓度为5mg/L时,平均偏倚最低,分别为-10.47%、-6.44%、-7.16%、-5.53%、10.95%、18.87%;在羟苯磺酸钙浓度为50mg/L时,平均偏倚最高,分别为-42.99%、22.23%、-27.84%、-9.83%、-36.08%、-57.32%.结论 羟苯磺酸钙对基于Trinder反应原理的血清生化检测有影响,随着样本中羟苯磺酸钙浓度的增大,相对偏倚负向增大.

    羟苯磺酸钙Trinder反应偏倚干扰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脂溶性维生素模拟校准品基质的选择和评价

    李敏孙江漫孟祥兆赵光轮...
    2056-2061,2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择和评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脂溶性维生素标准曲线的模拟基质.方法 采用纯甲醇、4%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拟基质,配制脂溶性维生素的标准曲线.通过线性实验、正确度实验、基质效应实验,对模拟基质进行评价.采用两条标准曲线分别对临床44例血清样本进行定量,依据CLSI EP9-A3文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以纯甲醇为基质,维生素A(VA)、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维生素E(α-VE)对应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7、0.997、0.999,加标回收率为90.0%~110.1%,相对基质效应为-7.40%~7.90%.以4%BSA为基质,VA、25(OH)D3、25(OH)D2、α-VE对应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97、0.997、0.999,加标回收率为91.1%~111.2%,相对基质效应为-8.84%~7.60%.两条标准曲线对44例临床样本的定量结果进行线性拟合,VA、25(OH)D、α-VE 对应的 Passing-Baklok 回归方程分别为 Y=0.9083X-3.7026、Y=1.0406X-3.0114、Y=1.018X-72.786,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估偏移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纯甲醇和4%BSA均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校准品的模拟基质,各实验室应评估模拟基质的适用性,以确保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脂溶性维生素模拟基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脂肪酶试剂携带的污染对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检验的干扰作用分析

    王萌翟燕红曹正
    2062-2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测工作中脂肪酶(LPS)试剂携带的污染对于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检测不同样本中血清TBA水平,观察LPS的R1和R2试剂对于血清TBA检测的携带污染.结果 LPS的R1和R2检测试剂均对血清TBA水平的检测存在显著的干扰(P<0.05),且这种干扰作用呈现递减趋势.结论 血清TBA水平检测易受到LPS检测试剂的干扰.在临床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可通过将互相干扰的项目设置在不同的检测模块中,从而保证检测水平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脂肪酶总胆汁酸携带污染生化检测

    利用室间质评数据进行两种常见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间检测结果互认的可行性分析

    彭红新梅燕萍王一杉
    2066-2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京市血细胞分析检测在两种主要检测系统间结果互认的可行性.方法 对南京市2023年两次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1~2023年南京地区血细胞分析室间质评参加单位逐年递增(2021年259家、2022年265家、2023年267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血细胞分析室间质评合格率无统计学差异.迈瑞仪器组和Sysmex仪器组各批次样本WBC计数、RBC计数、Hgb和PLT计数项目中位数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均在允许范围内,在Hct、MCV和MCH项目上,两仪器中位数也无明显差异,但变异系数未能全部达到行业标准要求,Sysmex仪器组明显优于迈瑞仪器组.对于MCHC项目,两仪器组除在中位数上存在差异外,变异系数未达标准.其他仪器组虽在中位数方面与迈瑞仪器组及Sysmex仪器组无显著差异,但其组内变异系数不符合行业标准.结论 通过监测室间质评数据可作为血细胞分析检验结果互认监管的依据之一,南京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WBC计数、RBC计数、Hgb和PLT计数4个项目在迈瑞仪器和Sysmex仪器上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满足结果互认的要求,可暂不考虑迈瑞仪器和Sysmex仪器检测系统的差异.

    室间质评血细胞分析系统可比性一致性检验结果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