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预后的评价指标探析

    罗程程孟湘禄徐雨歆袁玉...
    1481-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肺部感染(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评分、痰细菌清除率、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白细胞介素 17(interleukin 17,IL-17)、白细胞介素 23(interleukin 23,IL-23)的表达情况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儿治疗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80例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受试者病情严重程度(CURB-65评分标准)分成轻度(0~1分)、中度(2分)、重度组(≥3分,即SCAP组),各26、27、27例.3组均单纯予以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轻度组,100mg/kg;中度组,150mg/kg,重度组,150mg/kg,均分2~4次滴注,疗程1周)治疗.统计治疗前、治疗1周时各组的痰细菌清除率、CPIS评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治疗前后各组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将上述各项资料纳入SPSS 23.0软件处理,探析痰细菌清除率、CPIS评分、HMGB1、IL-17、IL-23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及其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这些指标单独与联合预测重症肺炎的价值.结果 ①CAP患儿病情越严重,痰细菌清除率越低,CPIS评分越高(P<0.05).②治疗前HMGB1、IL-17、IL-23表达越高,SARS患儿病情越严重(P<0.001),治疗后SCAP患儿病情越轻,HMGB1、IL-17、IL-23表达越低(P<0.05).③ 痰细菌清除率与CPI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HMGB1、IL-17、IL-23与CP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5).④ 痰细菌清除率、CPIS评分、HMGB1、IL-17、IL-23联合检测的AUC值(最大为0.982,95%CI 0.851~0.995)依次高于HMGB1、IL-23、IL-17、痰细菌清除率和CPIS评分.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观察痰细菌清除率降低、CPIS评分、HMGB1、IL-17和IL-23综合评价SCAP患儿预后的作用,SCAP患儿的痰细菌清除率降低、CPIS评分升高,HMGB1、IL-17和IL-23呈异常表达,可作为SCAP患儿病情及不良预后的评判依据.

    痰细菌清除率CPIS评分高迁移率蛋白1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陈逸青陈福华应瑞雪艾李雅...
    1487-1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糖波动相关指标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老年男性T2DM患者252例,根据患者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以及骨质疏松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临床信息的采集,同时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CGM),并收集血糖波动相关指标.采用t检验或方差检验对3组患者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波动相关指标与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骨量减少的严重程度的增加,患者的年龄、病史时间显著增加,BMI显著降低,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患者比例在骨质疏松症组显著减少.同时骨形成指标OC、PINP以及骨吸收指标CTX、TRAP均有明显减少.血糖波动指标TIR、SDBG、CV、MAGE、MODD随着患者骨量减少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另外,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OC与CV、MAGE、MODD呈显著独立负相关,CTX与TIR、CV、MAGE呈显著独立负相关,TRAP与MAGE呈显著独立负相关.股骨颈T值与全髋T值与MAGE呈显著独立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糖波动和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之间存在独立的负相关关系.故积极控制老年男型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可能有利于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的改善.

    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骨代谢指标骨密度

    血清CEA、NSE、SCC-Ag和CA125联合检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韩菊玲王婧郭英范志刚...
    1495-1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相关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检验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110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CEA、NSE、SCC-Ag以及CA125水平的差异;依据病理T分期将NSCLC组患者分为T1期、T2期、T3期3个不同亚组,依据病理N分期将NSCLC患者分为N0期、N1期、N2期3个不同亚组,比较不同病理T分期、N分期NSCLC患者血清CEA、NSE、SCC-Ag以及CA125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在NSCLC诊断中的效能.结果 在CEA、NSE、SCC-Ag、CA125水平比较上,NSCLC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A、NSE、SCC-Ag、CA125水平均随NSCLC患者病理T分期的递增而升高(P<0.05),且各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NSE、SCC-Ag、CA125水平均随NSCLC患者病理N分期的递增而升高(P<0.05),且各分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NSE、SCC-Ag、CA125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 0.869(95%CI 为 0.827~0.917)、0.873(95%CI 为 0.812~0.921)、0.854(95%CI 为 0.789~0.905)、0.826(95%CI为 0.758~0.881),4 者联合诊断 NSCLC 的 AUC 为 0.982(95%CI 为 0.947~0.996),均较 CEA、NSE、SCC-Ag、CA125 各单一指标效能更高(Z=4.152、4.268、4.663、4.783,P<0.001).结论 血清 CEA、NSE、SCC-Ag、CA125 与 NSCLC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数目、EGFR基因型等存在关系,且通过联合检测CEA、NSE、SCC-Ag、CA125水平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NSCLC的效能.

    非小细胞肺癌癌胚抗原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癌相关抗原糖类抗原125TNM分期

    C-TIRADS联合血常规炎性参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吕兆吉全晖
    150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C-TIRADS分级联合血常规炎性参数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的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其病理结果划分为良性组(49例)与恶性组(68例).收集和对比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与C-TIRADS分级、PLR、NLR、SII、SIRI等检验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C-TIRADS联合上述炎性参数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及鉴别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维生素D缺乏症等伴发病症以及糖尿病等既往病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C-TIRADS 4类及以上比例、PLR、NLR、SII、SIRI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且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风险因子(OR>1,P<0.05),但两组间L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IRADS(AUC=0.755)与PLR、NLR、SII、SIRI联合应用时诊断效能均有所升高(AUC=0.788、0.791、0.829、0.799);PLR、NLR、SII、SIRI未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论 术前C-TIRADS联合PLR、NLR、SII、SIRI均可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后者可以在无创筛查和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时作为超声检查的有益补充.

    甲状腺结节C-TIRADSPLRNLRSIISIRI

    基于PI3K/Akt通路探究迷迭香酸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徐瑞明曹秋梅
    1506-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究迷迭香酸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高碘水喂养联合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及弗氏佐剂来诱导建立AIT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迷迭香酸低剂量(20mg/kg)组、迷迭香酸高剂量(40mg/kg)组、迷迭香酸高剂量(40mg/kg)+IGF-1(PI3K/Akt激活剂,0.75μg/kg)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SD大鼠,正常水喂养并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以迷迭香酸和IGF-1分组处理后,ELISA测量大鼠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CD45R表达;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情况;ELISA测量大鼠血清中Th细胞分泌的炎症相关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IL-10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GAb、TPOAb、IFN-γ及IL-17水平、病理损伤评分、CD45R相对阳性表达、甲状腺细胞凋亡率、p-PI3K/PI3K、p-AKT/Akt明显升高(P<0.05),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迷迭香酸低剂量组、迷迭香酸高剂量组大鼠TGAb、TPOAb、IFN-γ及IL-17水平、病理损伤评分、CD45R相对阳性表达、甲状腺细胞凋亡率、p-PI3K/PI3K、p-AKT/Akt均降低(P<0.05),IL-4、IL-10水平均升高(P<0.05),且高剂量迷迭香酸作用更强;IGF-1可减弱迷迭香酸对AIT大鼠的作用.结论 迷迭香酸可通过阻断PI3K/Akt通路激活来调控Th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减轻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及甲状腺细胞凋亡,改善AIT大鼠症状.

    PI3K/Akt迷迭香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作用机制

    黄芩消除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质粒的研究

    马婧涵林英何洪杨玉婷...
    1513-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黄芩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抑菌及质粒消除作用.方法 用肉汤稀释法测得黄芩、亚胺培南对CRKP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用质粒消除试验测定黄芩对CRKP的质粒消除率;用质谱检测系统对质粒消除菌株的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discagar diffusion method,K-B法)确认消除子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用碳青霉烯灭活试验/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eCIM)确认消除子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用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消除子是否携带blaKPC基因.结果 黄芩对CRKP的MIC值为6.25mg/mL,在24、48、72h的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0.3%、1%;消除子经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mCIM/eCIM实验阴性,PCR未检测到blaKPC基因.结论 黄芩对CRKP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及质粒消除作用.

    黄芩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碳青霉烯酶质粒消除

    不同标记时间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在靶器官中放射性摄取量的显著性差异分析

    胡海龙金光明张健王东山...
    1518-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判断在标记后第0小时和标记后第6小时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在小鼠肝脏和甲状腺中的放射性摄取率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产品有效期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以3批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和9只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小鼠分为3组,每组3只.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向第1~3组小鼠体内注射第1~3批标记后第0小时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604~734kBq,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先行判断批间显著性差异;以3批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和18只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小鼠分为6组,每组3只.其中,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向第1~3组小鼠体内注射第1~3批标记后第0小时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440~584kBq,同法向第4~6组小鼠体内注射第1~3批标记后第6小时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440~584kBq,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3组小鼠肝脏和甲状腺摄取率的假设检验F值分别为0.307和0.800,均小于F-crit值5.143,即3批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的肝与甲状腺放射性摄取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第1~3组、4~6组小鼠肝脏和甲状腺摄取率的假设检验F值分别为0.084和0.941,均小于F-cirt值4.494,即标记后0h和标记后6h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标记6h后的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在小鼠肝脏和甲状腺的放射性摄取率均满足药典要求,且药物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物分布特性,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的有效期制定为不大于6h.

    锝[99Tcm]植酸盐注射液生物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

    44例疑难血型处理策略与结果分析

    顾小文邓之奎
    1522-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疑难血型处理策略,探讨血型基因检测在疑难血型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输血科疑难血型标本44例,采用血清学及血型基因检测方法完成疑难血型的鉴定.结果 44例疑难血型中,血清学实验结果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ABO正反定不一致5例,疾病或生理因素造成抗原减弱致ABO正反定不一致9例,抗体减弱致ABO正反定不一致14例,自身冷凝集致ABO正反定不一致6例,蛋白干扰致ABO正反定不一致6例,同种抗体引起ABO正反定不一致3例,RhD变异1例.44例疑难血型中血清学无法排除亚型的疑难血型8例,其中2例未能进行血型基因检测,其余6例血型基因结果提示,3例未有亚型突变基因分别为ABO*O.01.01/ABO*B.01、ABO*A1.02/B.01、ABO*O.01.02/B.01,2 例ABO 亚型分别为 ABO*B.01(with28G)/ABO*O.01.02、ABO*BA.02/ABO*O.01.02,1 例 Del 型为 RHD*01EL.32/RHD*17.05.结论 对于血清学实验解释不了的结果,可以结合血型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血型,为临床提供可靠的ABO/RhD血型报告,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疑难血型血型基因亚型血清学实验

    免疫固定电泳及血清蛋白电泳检测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

    徐鑫鑫保方苏建友褚福营...
    1529-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2~2023年8721例免疫固定电泳(IFE)检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多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Sebia Hydrasys2电泳仪检测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的8721例患者的免疫固定电泳,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21例免疫固定电泳结果中,阳性例数为2135(24.48%),阴性例数为6586(75.52%),阳性结果中以IgG-κ型占比最高(30.07%).送检阳性率最高的前5位科室IFE主要型别存在差异,不同疾病类型IFE主要型别也存在差异.951例IFE阳性患者检测了血清蛋白电泳(SPEP),M蛋白在不同区带IFE主要类型有区别.SPEP γ区带M蛋白不同类型与TP含量相关.尿轻链K的含量与不同疾病IFE结果无明显相关性,尿轻链λ含量与MM及肾功能不全患者IFE结果有关,而与其他疾病无关.血轻链κ及λ在IFE阳性患者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结论 不同科室、不同疾病IFE主要型别存在差异,SPEP γ区带M蛋白类型与TP含量有关,且尿轻链及血轻链与IFE结果相关.这些统计结果可为临床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免疫固定电泳血清蛋白电泳尿轻链血轻链

    不同纤维蛋白原检测方法在患者溶栓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波孙群书孟伟孟庆书...
    1535-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结果在患者药物溶栓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需药物溶栓患者78例为实验组,全部为应用尿激酶患者(急性心梗溶栓43例,肿瘤放疗科溶栓患者35例),所有患者药物溶栓术后均进行Clauss法、PT-衍算法、免疫比浊法检测Fib浓度,Fib以Clauss法检测结果为标准,覆盖0.4~5.05g/L区间.同时选取非溶栓组标本110例为对照组,Fib以Clauss法检测结果为标准,分为3个区间,<1.6g/L区间内为低水平组,30例;1.6~4.0g/L区间内为中水平组,40例;>4.0g/L区间内为高水平组,40例,进行Clauss法、PT-衍算法、免疫比浊法检测Fib浓度.通过对溶栓与非溶栓组3种方法学结果比较,分析在溶栓时不同检测方法对Fib浓度的影响.结果 非溶栓组标本中,Fib浓度在<1.6g/L和1.6~4.0g/L区间内,Clauss法与PT-衍算法、免疫比浊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浓度在>4.0g/L区间内,PT-衍算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均高于Clauss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栓实验组中,PT-衍算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Clauss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溶栓过程中,PT-衍算法与免疫比浊法受溶栓片段的影响,结果明显高于检测Fib功能的Clauss法,建议在溶栓过程中使用Clauss法检测Fib浓度.

    纤维蛋白原Clauss法PT-衍算法免疫比浊法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