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王国宾

季刊

1008-2018

010-6893576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9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中国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专业学术性刊物,1998年正式升格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3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姿势"固着:现代主体的自我确证——马修·伯恩《天鹅湖》新解

    闫桢桢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修·伯恩的男版《天鹅湖》作为享誉世界的现代舞文本,存在独特的批评"盲点".文章尝试以精神分析的理论思路对这些"盲点"进行"重读",凸显这一经典舞蹈文本所蕴含的理论阐释潜力.从剧中的人物设置,到具体的动作组织形式,马修·伯恩版《天鹅湖》呈现出一个与经典《天鹅湖》文本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并为进一步反思"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结构及其遭遇提供了鲜活的艺术形象.

    马修·伯恩《天鹅湖》精神分析主体

    从文学与舞台的融合中管窥舞剧《朱自清》

    董丽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极富有特色的文学作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虽说文学作品和舞台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然而舞剧《朱自清》却以舞台实践呈现文学作品,不仅实现了对朱自清文学作品的弘扬,更实现了对其人、其作品内在精神的挖掘.舞剧《朱自清》在创作逻辑上有较多独到之处:第一,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对舞剧的叙事结构进行布局;第二,实现了舞剧本体张力与散文文本张力的统一;第三,以家国情怀为深层逻辑铸就生命个体以及舞剧的精神之魂.《朱自清》用其鲜明的风格和精神为中国舞剧创作提供了一种类型,它所折射出来的艺术光芒在当下有着特别的意义.

    《朱自清》散点透视张力精神之魂

    "见微知著"与"本末悉究"——"微舞评"写作探析

    于港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舞评"之"微"在于其简短的体量,并不意味其简单的内涵,传统舞评之"传统"也并不在于评论内容的全览,两者之间是风格上的差异而不是层次上的高低."微"之于"著",在于"微舞评"何以在有限的体量中发挥出多限度的内容与表达;"本""末"悉究在"微舞评"的书写范式中更强调"转译""转化"的方法."本"是其作为评论的功能和价值,"末"在于其评论的内容与形式,两者同出一名,共同标定着"微舞评"的写作特点.

    "微舞评"舞蹈评论文艺评论写舞蹈

    土家族撒叶儿嗬表演场域与主体性别的变迁

    王传历刘梦
    108-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民众用来祭祀亡人的一种仪式歌舞,原本存在着"灵堂之外"和"女性主体"不能跳丧的禁忌,由此形成其表演场域之"神圣灵堂与世俗舞台的对立"和主体性别之"男性与女性的分野".通过观察土家族撒叶儿嗬表演场域与主体性别的变迁发现,其对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不断走向融合.前者经由舞台化和广场化之后已实现了多层面交融,而后者的融合在展演舞台上还差"最后一公里".

    土家族撒叶儿嗬表演场域主体性别变迁

    泰国北部傣泐人紧那罗神鸟舞的文化释义

    彭莉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国北部紧那罗神鸟舞是傣泐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述形式,承载了傣泐人的精神信仰、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识,它源于傣泐人赖以生存的文化生境.文章通过对泰国北部8个田野点的调查,对紧那罗舞神鸟舞进行深描,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作为傣泐人文化标识的紧那罗神鸟舞,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复兴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傣泐人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和增进家园联系的纽带.

    紧那罗神鸟舞傣泐人身份建构

    论舞蹈表演创造力的培养

    段妃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表演中的"创造力",是表演者的独特能力,是舞蹈表演理论重要的研究内容.舞蹈表演的"创造力"源自个人天赋,却伴随着能力的提升、潜能的激发、造诣的独到而不断凸显,并结合各自的生命经验、文化自觉、个性创造、精神气质,逐渐形成舞蹈表演中独一无二、和而不同的神形表现.文章从"创造力"的本质入手,结合2023年全国性舞蹈展演和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演等活动中舞蹈表演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具有"创造力"的舞台表演特质,并提出关于舞蹈表演创造力培养的建议.

    创造力舞蹈表演创造力生命经验文化自觉个性化创造精神气质

    感知、过程、创造:即兴舞蹈的意识分析

    程龙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于即兴舞蹈的"意识",从意识的能动性角度,剖析即兴舞蹈中"意识"的状态、"意识"的过程以及它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进而更深入地认识即兴舞蹈的肌理和奥秘.同时,文章尝试探索在即兴中,舞者如何既不落入惯性逻辑,又能将表演从外在展示深入向内部寻求,真正感知自我的多重面向,从而探索个性,激发创造,最终走向"认识你自己".

    即兴舞蹈即兴意识意识与创造力的关系

    教学与研究的结构性融合:专业舞蹈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

    史博程宇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样本调查,进行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师培训的实证研究.调研发现,舞蹈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科知识的吸收和开发十分重视,但出现忽视教学实施过程研究的情况,教学生态对教学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建议,在舞蹈学科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与研究的结构性融合,进一步倡导复合式教学理念,促进教法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以及跨学科研究,构建教学与学术研究共同发展的良好教学生态.

    教学学术专业舞蹈教师教学科研

    舞剧"双人舞蹈戏剧技术"课程建设探析

    孙晓娟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舞蹈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更新,舞蹈教学内容也得以不断创新.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以舞剧表演人才的培养为实训参照,探索戏剧性的舞蹈语言建构方式和体系建设.舞剧表演体系下的"双人舞蹈戏剧技术"课程的创新体现在表演形式、编创需求、肢体语言风格、审美特色等方面.由此,本文从"舞剧表演"语言出发,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内容实施三方面分析舞剧表演体系中双人舞表演的特点与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剖析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清晰地认知"舞剧表演"语言中双人舞技术建构的有效手段,为舞剧双人舞表演课程的实施提供有效借鉴.

    舞剧表演双人舞蹈戏剧技术课程舞蹈教学

    弹力带在现代舞技术训练中的实效功能探析

    余梦露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弹力带训练近年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领域,成为有效的辅助训练手段.现代舞作为一种个性、自由与包容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肢体表现力的多元化训练成为现代舞教学中的核心思想.由此,文章将弹力带训练与现代舞技术教学相融合,从肌肉能力、身体感知、路径体验与动作开发中分析二者的互融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舞技术训练组合中的具体动作,剖析弹力带对身体能力与身体意识的实效功能,从而清晰认知弹力带训练在现代舞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旨在为现代舞技术训练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构建提供有效借鉴.

    弹力带训练现代舞技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