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王国宾

季刊

1008-2018

010-6893576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9号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是中国舞蹈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专业学术性刊物,1998年正式升格为中国国家级刊物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2003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唐代乐舞分类观在日本的接受与变迁

    周汨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乐舞分类意识对日本的乐舞分类有所影响,但并不完全.唐代祭祀之乐舞有文舞、武舞,胡俗之乐舞按地域分九部乐、十部乐,按表演风格分为健舞和软舞,按表演形式分为坐立部伎、字舞、花舞、马舞,是文化融合思想引导下的技艺划分.日本承袭唐代文舞、武舞两种类别名称,以及童舞、咏舞(啭舞)两种表演方式,但其内容和功能已发生变化.传入日本的唐乐舞有其特殊的表演场域和传承路径,体现了 日本在乐舞分类中的国家意识.

    唐乐舞分类观文化融合国家意识

    中国舞蹈国际传播:时代使命、现实挑战与应对方略

    王安妮任姝维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舞蹈作为凝结着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艺术形式,在跨文化交流中具有超越文化语言的独特优势.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背景下,中国舞蹈如何在复杂时局中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文化大国形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是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聚焦于中国舞蹈在政治、文化、贸易方面的价值优势,厘清其作为叙事文本、交流媒介、文化产品的使命担当,分析中国舞蹈国际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以问题为导向,思考新形势下中国舞蹈国际传播的可能进路,由此提出应对方略,助力中国舞蹈国际传播能力的提高.

    中国舞蹈国际传播时代使命应对方略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4年度征稿启事

    102页

    舞剧传播的受众卷入度研究——基于《只此青绿》微博数据的内容分析

    韩玉坤樊晓燕
    10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舞剧传播的解释框架,探寻舞剧传播效果的提升进路是舞蹈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接受理论为基础,运用词频、语义网络和扎根分析方法,从2710条《只此青绿》微博评论中提炼出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卷入度的范畴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直观、情绪和个人化的话语修辞更易于进入舞剧传播舆论场;舞剧传播具有显著的小世界效应和圈层化特征,建构起"核心—次核心—过渡—边缘"四层结构;舞剧传播的受众卷入度整体呈现"认知—情感—行为"递进关系,情感卷入是核心环节,应更充分地发挥认知、行为卷入作用.研究提出优化舞剧传播效果的四条建议:提升受众审美素养,规避娱乐化、庸俗化传播陷阱;调适舞剧记忆点节奏,充分运用传统文化符号打通意义空间;依托大型社会文化仪式构建媒介事件,建构普通受众对舞剧艺术的期待视野;拓展舞剧人际传播网络,提升意见领袖媒介素养.

    舞剧传播受众卷入度接受理论《只此青绿》内容分析质性研究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郑重声明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
    117页

    "融通、融合、融汇"舞蹈继续教育新路径——以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马胜飞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继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连接社会与学校的重要一环,在今天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秉承"融通、融合、融汇"的科学理念,开拓舞蹈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的新路径.继续教育作为教育模块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三角"之一,同时也作为面向社会、连接学校的"教育基地"与"实践基地",发挥着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继续教育舞蹈教育发展路径

    中央民族大学佤族舞蹈课程"五点环线"模式的创建

    李惠君苏自红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民族大学佤族舞蹈课程"五点环线"模式是对民族舞蹈教学"三点一线"传统建设模式的深化与拓展,将民族"根文化"的内涵深植于民族舞蹈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中.通过五个时空点,建构从"生活—广场"到"表演—舞台",再到"教学—课堂",又到"表演—舞台",最后回到"生活—广场"的循环模式.这一模式继承已有的"采风、整理、提炼、编排、教学、创作"的教材建设与教学环节,增加"表演—舞台"时空点的过程环节,强调基于民族舞蹈文化的舞台创作对舞蹈教材建设与教学、育人的重要性,旨在深化民族舞蹈教育内涵,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舞蹈教育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民族'根文化'五点环线返乡求证民族认同文化论证

    技术具身与互动语境:"湖北民间舞-莲湘"舞蹈教学实践探究

    杜鹏向琨李鸣薇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莲湘"是湖北省传统的民间舞蹈,通过自由奔放和娇俏泼辣的舞蹈风格展现了湖北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独特性格,以及湖北地方的民间舞蹈特色.舞蹈特别是民间舞蹈是深度具身的文化艺术活动,其地域艺术特色需要舞蹈技术动作鲜明展现出来.文章着重探析对"打莲湘"舞蹈的教学开发,针对身体训练技术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探讨,并认为以身体训练技术为主导思想的教学实践,更有利于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更能科学地、系统地、规范地推动"莲湘"特色课程在现代化课堂中的体现和发展.同时,通过对"湖北民间舞-莲湘"的舞蹈元素的开发教学,也可为保护和传承湖北民间舞蹈文化做出积极贡献,对中国舞蹈教学与民间舞蹈传承也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莲湘教学实践身体训练融合训练技术具身互动语境

    功能性训练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研究——基于下肢动作表现、FMS和YBT测试

    高岩邓文龙张冰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干预实验将功能性训练结合舞蹈基本功训练(实验组)与传统舞蹈基本功训练(对照组)进行8周的训练效果的对比分析,运用功能性动作能力测试、基本功动作三维运动学数据等指标,探讨功能性训练在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中的作用和效果,以期能对基本功训练中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开展科学系统的训练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结果表明:(1)基本功功能性训练后实验组的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总分、YBT综合分值(YBT-CS)显著提升(P<0.05),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BT最大延伸距离标准值(YBT-NRD)的损伤风险阈值明显降低;(2)实验组训练后前折叠搬腿的抖动幅度和抖动频次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基本功功能性训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者的动作表现具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升动态稳定能力和核心稳定性,增强基本功动作稳定性,具有辅助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的应用价值.

    功能性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稳定性

    舞动治疗缓解焦虑情绪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综述

    李里李悦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动治疗(Dance Movement Thenapy,DMT)是运用动作行为促进参与者情绪、社会性、认知和生理相整合的心理疗法,其对于焦虑情绪干预的显著效果已被以往研究所证实.舞动治疗缓解焦虑情绪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觉察于当下、掌控于身体、释放于压力、链接于情感.通过身体形象、节奏、象征和社交网络等疗愈因子,舞动治疗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体的焦虑症状干预中均能发挥显著效果.未来,舞动治疗干预焦虑情绪的研究和实践应关注焦虑干预的治疗时效、区分焦虑干预的效标症状、注意焦虑抑郁的共病现象以及审视焦虑干预的测量方法等方面.

    舞动治疗焦虑心理机制疗愈因子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