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王志刚

双月刊

1008-4193

bjwlxywkxb@163.com

0917-3364287 3361018

721016

陕西宝鸡市宝光路44号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宝鸡文理学院主办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刊物,绐终立足周秦文化故地,突出学术理论探讨的特色,坚持“双百”方针,求实创新,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知识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和认可和学术界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彭州竹瓦街出土青铜觯考源

    杜勇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彭州竹瓦街曾于1959、1980年两次发现商末周初的青铜器窖藏,计出青铜器40件。其中,覃父癸觯、牧正父己觯为殷人铜器。殷人铜器在成都平原出土,学者以为是蜀人随武王伐纣获得的战利品。其实,也可能是周公东征之后,大规模分割迁徙殷遗民,某个擅长制造青铜器的殷遗家族,不愿接受周人的统治,便不惜翻越崇山峻岭,远为迁徙,最后到了成都平原。他们到了这里,对所归附的蜀地贵族不仅赠送了原属自己的青铜觯、尊,还帮助仿造了一批既有蜀地特色又与中原铜器相似的青铜容器和兵器。这或许就是彭州竹瓦街青铜器窖藏杂有殷人铜器的由来。

    彭州竹瓦街青铜觯武王伐纣殷遗迁徙

    释"龏龏(橐)(橐)"——兼说西周金文中的怠政、庸政和惰政

    黄锦前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金文的"龏龏(橐)(橐)"应读作"恭恭包包",即表面恭敬,实则内心却包藏阴谋,表里不一。毛公鼎铭文此节系王告诫毛公作为执政大臣,要以先王作为典范,勤政爱民,行仁政善政,不得怠政、庸政和惰政以伤民;要勤勉事王,从严治吏,恪尽职守,真正起到作为王朝股肱重臣的作用,以助其治国安邦。鼎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了周人"为民父母"的德治思想和"为政以德""乂民以德"的治国治民理念。毛公鼎浓缩了历史的智慧,凝结着古代文明的精华,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毛公鼎龏龏(橐)(橐)怠政德治思想历史文明

    武王告天:西周初期周人政治合法性建构

    张媛媛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俘》篇与周初金文均见武王告天,是西周初期周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世俘》篇武王告天凡两次:第一次告天内容包括克商成功、殷商之罪,表明周人已经完成天所授予的"受命克商"大任;第二次告天内容是文王修商人典,目的是向商人宣扬周人克商是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借天命来化解初失政权的殷遗民的反抗情绪。周初金文中武王告天是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中国"的提出是周人构建君天下新政治秩序的尝试,以此进一步从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上整合地方势力。周初武王告天为周人确立天下共主的政治合法性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武王告天政治合法性天命西土中国

    方以智与晦山戒显的青原之会

    韩焕忠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五年(1666),晦山在青原山净居寺拜会了方以智。方以智非常兴奋,给予了极其热情的接待。晦山戒显对此感动不已,遂赋诗一首,记录下了 自己的兴奋之情。方以智与晦山谈及自己的著作《药地炮庄》,晦山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可以说,晦山戒显与药地愚者方以智青原之会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蕴。

    方以智晦山戒显青原山《药地炮庄》《庄子》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

    王大伟
    28-3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人与僧人之间的酬唱交流是佛教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题材之一。宋元时期由于有大量僧人参与了社会医疗活动,所以一些文人对此类医僧多有赞叹或感谢,同时也不乏真情流露的欣赏。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互动,展现了涉医僧众群体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他们的交游特征。这是以诗文为视角发掘宋元僧众与文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途径,也是从更多层面建构两者之间互动交流的特殊观察方式。

    宋元时期诗文互动文人与医僧

    宋代僧侣史学著述论略

    张俊儒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代僧侣在史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一方面他们采用了多样化的结构来进行历史写作,另一方面他们的历史评价体系也渐趋完善。这一局面既得益于对世俗纂史方法的学习,也有佛教内部理论的创造发挥。宋僧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表明了彼时之佛教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层面,即对过往人物、制度等全面清理,以获取正当话语权力,并争取教派正统的阶段。

    赞宁缘起佛教史

    元白高古观考论

    徐贺安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古是元白共有的审美情趣。白居易诗文中的高古有三重内涵:政治角色层面,创作者对待国家要有深沉的思考与寄托;日常生活层面,创作者要保持高闲散淡的生活趣味;文学创作层面,高古的作品多是古体、散体,抒情主人公多是拥有崇高品格的诗人。元稹凭借主客观条件,在元和末、长庆初发展了白居易的讽喻文学,肩负起了"为天子复古"的历史重任,使得元和文学在制诰文改革声中渐渐落幕。白居易的文学创作在高古审美的主导下不断拓展创作题材,推动了中晚唐文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元稹、白居易高古审美的钩沉发覆,不仅可以重新诠释白居易诗学的审美内核,并且可以反思元和末、长庆初的文学新变。

    白居易元稹高古新变

    求真:朴趾源《热河日记》中的绘画指向

    李玲玲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直以来,由于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中关于绘画思想的笔墨尚简,鲜有学者以画论角度进入文本。但朴趾源以中西比较的视野分析绘画,充分显示了处于转型之际的民族对于"文化自信"建设的渴望。因此,以《热河日记》中关于绘画的片段式言语为基础,探究朴趾源绘画理论的哲学前提,即由科学的自然观、以"利用厚生"为目的的社会观和现实主义的美学观为表征的唯物主义表现,分析朴趾源从经验到本质真实的绘画发生逻辑和以"求实""切情""真趣"为内涵的绘画内容,无不为理解当时的朝鲜进入现代性的方式和现代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提供审美路径。

    《热河日记》朴趾源

    "周秦文化与青铜器"栏目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建设名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54页

    新见《大唐故侍中礼部尚书永宁懿公夫人杜氏墓志铭》献疑

    李煜东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见《杜柔政墓志》出土信息不明,目前仅有拓片流传于世。细检志文,内容颇为可疑:志文称杜柔政为杜预第十一世孙,与当前所知的杜氏世系抵牾;志文叙述杜柔政曾祖、祖之任官,不出《周书·杜叔毗传》;对比其夫王珪的经历,志文所载杜柔政的命妇封授颇有不合理之处;志文叙述杜柔政在王家的经历,很可能是从《旧唐书·王珪传》转写而来。此外,尚有一些理解和技术上的疑问。因此,《杜柔政墓志》可能是一方伪志。

    墓志辨伪杜柔政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