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许文才

双月刊

1004-8626

byxb@bigc.edu.cn

010-60261067;60261474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号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印刷图像传播综合性学术期刊,报导科研与教学成果,以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媒体叙事视角下古籍的大众化出版现状与优化策略探究——以《史记》为例

    吴宇章萌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古籍出版行业的大众化传播与媒体融合趋势日益显著.从跨媒体叙事的角度出发,将《史记》作为具体分析对象,来考察目前古籍大众化出版的主要形式及其特征,分析其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我国古籍的大众化出版提出优化策略.

    跨媒体叙事古籍大众化出版《史记》

    数字化到数智化:生成式AI赋能古籍数字出版融合创新

    王储李军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籍对我国文化传承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贯高度重视古籍资源修复与保护,古籍数字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古籍修复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基于生成式AI发展及其在出版行业应用,生成式AI赋能古籍出版业,解决我国古籍资源深度化不足、古籍著录规则粗粒化、古籍数智化资源交互能力弱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古籍出版数字化困境分析入手,尝试利用现有生成式AI的Transformer模型打破翻译壁垒、LSTM模型细化著录规则、NLP模型与受众共情为古籍出版融合创新提供数智化新思路.

    古籍数字化生成式AI古籍出版

    从"跨"到"转":新质生产力赋能下中国微短剧的出海生态研究

    柴亚楠陈旭虹张聪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产品的出海对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全球形象构建至关重要,是国际传播战略的关注焦点.近年来,以ReelShort为代表的中国微短剧平台积极投身出海实践,颠覆了传统的跨文化传播模式,成为转文化传播的新兴力量.本文以转文化传播与新质生产力为理论视域,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当前中国微短剧的出海实践,揭示在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利用微短剧这一新兴媒介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为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全球交流与融合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微短剧转文化传播新质生产力国际传播"出海"

    晚清至"五四"时期严复出版活动的三个面向

    陈本煌张梅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执迷与顿悟、变革与认同、危机与转型之间,严复带着极为强烈的问题意识"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出版为媒介旨意三个面向,一是通过翻译和出版西方著作来传播先进的政治、科学、哲学等思想,以改良封建政治秩序;二是欲借译书以开民智,将宣传启蒙思想、倡导社会变革为目标;三是在"中西古今"的命题下解决"文明的冲突".严复的启蒙思想在"文本—出版—阅读"构筑的场域盛匣入世,引发近代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导向意义.

    严复出版书籍变革

    扎根本土,放眼国际:中国英文学术期刊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探索

    王楠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Policy英文期刊近年来国际化建设为例,梳理并总结了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在迈向国际化探索和实践中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借船出海"与国际接轨;整合内部优势资源,对外拓展期刊国际影响力;引进国际人才,构建学术共同体,加强国际出版传播力;组织特色专题,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APC定价规则等.中国英文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应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体系和国际学术话语体系.

    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办刊策略中国特色国际学术话语体系

    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红色报纸及其历史作用研究

    杨浩哲张养志
    31-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国民党在内蒙古地区的反动宣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舆论斗争.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特点,创办了一批红色报纸,以配合当地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报纸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贴近实际的宣传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动员与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梳理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红色报纸的宣传内容与办报特点,分析总结其在宣传、动员、组织方面发挥的历史作用,并对当代民族出版工作提出几点启示.

    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报纸内蒙古地区历史作用

    关于构建编辑与作者之间和而不同的共生关系研究

    王黎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秀的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只有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和谐的良好关系,才能实现"一切为了读者"的共同目标.现实中,编辑与作者交流中会产生各种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双方衡量的视角不同,相互缺乏信任.面对这样的困局,编辑应主动寻求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和而不同的共生关系.

    编辑作者共生关系和而不同出版与传播

    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对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启示

    张晓新吴增鑫董玉莹
    42-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中国本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而且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关注青年的成长成才.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等文章中,他提出"青春中华"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李大钊"青春中华"思想的本质特征,把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相统一,把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统一,把理论学习教育与服务出版强国建设的社会实践相统一,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版时代新人.

    李大钊青春中华出版人才培养

    镜像阶段理论视域下阳明心学的生命之思

    王思缘范继忠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镜像阶段理论是拉康思想的起源性概念之一.本文立足中西哲学比较,以拉康"主体性"构建理论中"镜像阶段"为立足点,从其"前镜像阶段""镜像发展阶段""后镜像阶段"三个时期的身心特点与认识规律角度,解读王阳明心学发展中"庭前格竹""龙场悟道""良知之悟"三个重要节点的内涵与关系.旨在揭示王阳明建立在"劳思至疾""吾性自足""此心光明"三个逐层提升的生命体验基础上的心学构建过程,尝试从新角度认识阳明心学特殊的历史结构和生命体验.

    拉康镜像阶段理论阳明心学生命之思主体性

    "文化强国"视域下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三重向度

    孙瑞婷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进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代表性,从战略向度上,应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从价值向度上,应坚持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从发展向度上,应坚持文化创新,辐射带动全国文化共同繁荣.

    文化强国战略向度价值向度发展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