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医学
北京医学

月刊

0253-9713

bjyxzz@yahoo.com.cn

010-65223466

100005

北京市东单三条甲7号

北京医学/Journal Beijing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对象是广大中、西医学卫生人员及科研人员。本刊的任务是推广交流北京地区及周边各省市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和中、西医药防治疾病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医学科学水平服务。主要栏目有论著、论著摘要、实验研究、综述、药物与临床、短篇报道、病例报告及临床经验交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孕早中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范辰辰宋伟王雪昕赵友萍...
    44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对妊娠期女性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单胎孕早中期妊娠女性,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采用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简称SF-36量表)评估QOL.比较SF-36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睡眠监测各参数、BMI、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单胎孕早中期妊娠女性171例,年龄25~45岁,平均(34.0±3.9)岁.SF-36总分与非快速眼动期(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呼吸暂停最大时长呈负相关,躯体疼痛与NREM期呼吸暂停平均时长呈负相关,精力与最长氧减时间呈负相关.年龄对QOL影响不明显,但BMI与生理机能维度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OSA对妊娠期女性QOL均存在一定影响,肥胖能显著影响妊娠期OSA患者的QOL,临床医生在关注母婴并发症和结局的同时,更应关注其身心健康,并提供相应生活方式指导和心理干预;与AHI相比,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对妊娠期OSA女性QOL影响更大,临床上可将AHI、最低血氧饱和度程度、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综合考虑,为OSA患者评估提供一种新思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生命质量妊娠孕早中期多导睡眠监测SF-36量表肥胖

    北京市绝经后女性生殖特点与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

    王东阳杨巧慧林欣潮
    449-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市绝经后女性生殖特点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北京市不同城区的多个社区常住居民绝经后女性827名,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非OP组(n=488)和OP组(n=339),根据握力测定结果分为非肌少症组(n=698)和肌少症组(n=129).采用现场问卷方式收集其月经史、绝经史、妊娠史等相关资料,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定量测定血清25(OH)D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双髋关节骨密度,采用手持式电子握力计测定握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OP和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827名绝经后女性,年龄46~85岁,平均(65.0±7.6)岁.其中OP 339名(40.99%),肌少症129名(1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经持续天数越短(OR=0.930,95%CI:0.909~0.951,P<0.001)、绝经阶段越晚(OR=2.442,95%CI:1.964~3.307,P<0.001)、怀孕次数越多(OR=2.335,95%CI:1.202~4.616,P=0.013)、生育次数越多(OR=2.056,95%CI:1.945~2.173,P<0.001)、维生素D水平越低(OR=0.909,95%CI:0.903~0.916,P=0.001)的绝经后女性发生OP的风险越高;怀孕次数越多(OR=1.309,95%CI:1.195~1.434,P<0.001)、生育次数越多(OR=2.657,95%CI:2.064~3.421,P<0.001)、维生素D水平越低(OR=0.623,95%CI:0.466~0.833,P=0.001)的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风险越高.结论 北京市绝经后女性OP普遍存在,应重点关注绝经后女性的月经持续天数、绝经阶段、怀孕及生育次数、维生素D水平,做好早期筛查,减少或延缓OP和肌少症的发生.

    绝经后女性生殖特点骨质疏松症肌少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456页

    子宫假性动脉瘤误诊分析

    王茜王莉玄英华孙丽娟...
    457-460,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UAP)超声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UAP患者35例,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UAP灰阶超声呈肌层或同时累及宫腔及肌层的含有液性无回声区团块状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一条或多条载瘤动脉血流射入假腔,频谱多普勒超声呈高速低阻血流;部分可伴发动静脉瘘(uterine arteriovenous fistula,UAVF),表现为与子宫静脉同方向的粗大血流,频谱呈与心动周期一致的搏动性频谱.UAP误诊率为71.4%(25/35),被误诊的疾病包括与滋养细胞相关疾病的富血供征象(12例)、UAVF(9例)、滋养细胞疾病(3例)、胚物残留(1例).结论 减少UAP误诊首先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超声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调节仪器的条件设置以获得更佳图像帮助诊断.

    子宫假性动脉瘤血管损伤超声诊断误诊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马艳辉连一闻李丽霞孔萃萃...
    4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在老年患者超声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组(EC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组(SC组),每组40例.EC组采用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3 mg/kg及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SC组采用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及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两组均采用持续输注环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低血压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80例患者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65~79岁,平均(70.1±2.8)岁.与SC组比较,EC组术中低血压(7.5%比30.0%)、心动过缓(7.5%比35.0%)、呼吸抑制发生率(2.5%比20.0%)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12.5%比52.5%)均较低,术后低血压发生率(5.0%比22.5%)较低,环泊酚用量[(28.3±4.9)mg比(34.9±5.0)mg]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0.3 mg/kg复合环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老年患者行超声胃镜检查,术中及术后循环稳定,不增加不良反应.

    艾司氯胺酮环泊酚超声胃镜检查老年

    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及胃肠道术后感染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

    张建昭孙静李冬青刘钊...
    466-469,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CA)的病因及胃肠道术后感染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acute post-infectious cerebellar ataxia,APCA)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CA患儿428例,分析CA的病因及胃肠道术后APCA的临床特征.结果 428例患儿中,男251例,女177例,年龄0.8~13岁,平均(4.3±2.1)岁.主要病因为APCA(349例,81.54%)、急性小脑炎(15例,3.50%)、遗传代谢性CA(13例,3.04%)等.349例APCA患儿中,存在胃肠道手术史的患儿181例,其他病因的CA无手术史.有胃肠道手术史的APCA患儿发病时间与手术间隔时间为0.8~2.6年.与无胃肠道手术史的APCA患儿相比,有胃肠道手术史的APCA患儿男性占比较高、年龄较小、共济失调持续天数较短、免疫治疗占比较低、复发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A患儿存在1~3次复发者56例(13.08%),其中42例(75.00%,42/56)有胃肠道手术史.结论 CA病因较多,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做好鉴别诊断.APCA为最常见病因,有胃肠道手术史的APCA患儿容易出现病情复发,但预后良好.

    小脑性共济失调感染后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儿童病因胃肠道手术

    婴儿重症百日咳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永明吴梦思罗靖侠马静...
    470-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重症百日咳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百日咳婴儿224例,根据是否发生重症百日咳分为重症百日咳组(36例)和非重症百日咳组(18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重症百日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24例百日咳婴儿中,男106例,女118例,年龄30~348 d,平均(113±56)d,重症百日咳发生率为1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小(OR=1.045,95%CI:1.010~1.082,P=0.011)、未接种百日咳疫苗(OR=6.705,95%CI:4.453~8.957,P=0.012)、呼吸做功增加(OR=15.471,95%CI:13.081~17.860,P=0.025)的婴儿发生重症的风险越高.结论 年龄小、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及呼吸做功增加是婴儿重症百日咳发生的危险因素.

    百日咳婴儿重症百日咳影响因素

    基于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小伟王向荣肖强兵吕浩源...
    474-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OVCF患者114例,根据术后有无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28例)和未再发骨折组(86例),采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分析OVCF患者发生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OVCF患者中,男31例,女83例,年龄41~89岁,平均(74.5±8.9)岁,28例OVCF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发生率为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越高(OR=1.437,95%CI:1.123~1.839,P=0.004)、既往有骨折病史(OR=4.572,95%CI:1.115~18.741,P=0.035)、有骨水泥渗漏(OR=4.962,95%CI:1.074~22.927,P=0.040)、未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OR=0.101,95%CI:0.022~0.467,P=0.003)、碱性磷酸酶越低(OR=0.929,95%CI:0.888~0.972,P=0.001)的OVCF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越高.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是OVCF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既往骨折病史和抗骨质疏松治疗.ROC分析结果显示,决策树AUC为0.846(95%CI:0.750~0.943,P<0.001),logistic回归AUC为0.919(95%CI:0.862~0.975,P<0.001),两种模型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20,P=0.085).结论 OVCF患者术后再骨折主要受BMI、既往骨折病史、骨水泥渗漏、抗骨质疏松治疗、ALP等因素影响,术后应多关注既往有骨折病史、骨水泥渗漏、ALP水平较低的患者,术后BMI保持适当范围,积极进行持续性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骨折发生的风险.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logistic回归决策树影响因素

    血栓弹力图联合抗凝血酶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研究

    赵瑾超王东辉刘晓耘周佩洋...
    480-485,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113例,根据术后第3天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DVT分为DVT组(29例)和非DVT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TEG参数、AT-Ⅲ及D-二聚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13例患者中,男78例,女35例,年龄23~92岁,平均(59.8±12.8)岁,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25.7%.TEG R值越低(OR=0.55,95%CI:0.32~0.85,P=0.014)、TEG MA值越高(OR=1.16,95%CI:1.07~1.28,P<0.001)、AT-Ⅲ越低(OR=0.90,95%CI:0.84~0.94,P<0.001)、D-二聚体越高(OR=1.74,95%CI:1.04~3.05,P=0.041)的脑基底节出血患者,术后发生DVT的风险越高.基于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患者DVT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819~0.985).结论 TEG R值、MA值联合AT-Ⅲ和D-二聚体检测对脑基底节出血术后患者早期DVT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血栓弹力图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基底节出血预测价值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奕琛张长春李开虎
    486-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联合XELOX化疗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晚期CRC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KI,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4例患者中,男54例,女30例,年龄36~87岁,平均(64.1±8.6)岁.治疗后试验组部分缓解(partial reponse,PR)比例(70.5%比42.5%)、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70.5%比42.5%)、CD4+[(46.7±2.8)/μl比(44.3±3.9)/μl]和CD4+/CD8+[(1.3±0.1)比(1.2±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稳定(stable disease,SD)比例低于对照组(18.2%比42.5%);试验组治疗后癌胚抗原水平低于治疗前[47.1(22.8,85.9)ng/ml比75.1(25.4,117.8)ng/ml],两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9-9[165.9(86.3,285.8)U/ml比250.1(98.4,434.6)U/ml,144.9(78.4,265.6)U/ml比190.0(85.8,258.6)U/ml]、CD3+[(45.3±3.4)/μl比(51.7±8.6)/μl,(45.2±3.4)/μl比(52.1±8.8)/μl]、CD4+[(46.7±2.8)/μl比(53.1±2.7)/μl,(44.3±3.9)/μl比(53.5±2.7)/μl]和CD4+/CD8+[(1.3±0.1)比(1.4±0.1),(1.2±0.1)比(1.5±0.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I联用XELOX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晚期CRC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复方苦参注射液XELOX化疗方案晚期结直肠癌肿瘤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