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李保卫

季刊

2095-2295

0472-5951610

014010

包头市阿尔丁大街7号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包头钢铁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地质采矿、冶金化工、材料、工业自动化与计算机、土木建筑、环境工程与保护、节能、工业经济与管理以及基础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综合评述和科技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稀土矿区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晋雷凯能武小燕郑春丽...
    205-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矿区土壤生态系统碳循环微生物过程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的组成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主要由柠檬酸还原循环、二羧酸/4-羟基丁酸酯循环和 3-羟基丙酸双循环固碳基因、乙酸发酵型甲烷生成基因及好氧氧化甲烷基因组成.稀土含量与占比最高的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稀土元素减弱了微生物部分碳循环功能.该研究为理解稀土矿区土壤微生物碳循环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稀土矿区微生物碳循环基因组成特征

    煤矸石山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王文才杨少晨王大伟王鹏...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煤矸石山自燃事故的发生,利用Fluent数值模拟,研究了煤矸石山内部渗流场的分布.借鉴采空区自燃三带理论,对煤矸石山自燃三带进行划分,明确其内部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以期对煤矸石山自燃的防治提供帮助.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坡面空气渗流速度较高,并随着点位距坡面深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煤矸石山散热带位于近坡面与坡脚,窒息带位于坡顶与矸石山深部;氧化带形状为类梭形,位于距煤矸石山底部 5.8~14.9 m范围内,氧化带外表面距煤矸石山斜坡面1.1~1.4 m,内表面距煤矸石山斜坡面3.1~10.2 m,自燃危险性较大,需要重点防治.

    煤矸石山自燃三带空气渗流场氧气体积分数场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类岩石细观特征及对渗透率影响研究

    刘志雄赵天成孙鹏庞政...
    218-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载荷下岩石细观结构变化及对渗透率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设备测试了 8 个不同载荷下混凝土试样的各孔径孔隙分布情况.对不同载荷下孔径分布图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加载条件下试样内部细观特征变化规律.通过核磁共振中所得细观定量表征数据,研究细观特征对试样渗透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渗透率与各孔径孔隙占比的定量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加,试样内部各孔径孔隙数量逐渐增加,小孔增幅越来越小,大孔增幅越来越大.微小孔占比与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中大孔占比与渗透率表现出了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类岩石试样核磁共振技术不同载荷细观结构渗透率

    浅埋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合理错距研究

    曹健陈意
    22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东煤田主要赋存浅埋近距离煤层,多数矿井上煤层都已开采结束,进入下煤层开采阶段.上下煤层区段煤柱的布置方式会直接影响覆岩与地表的下沉和裂隙的发育,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确定合理的煤柱错距,以石圪台煤矿2-2 煤和3-1 煤开采为工程背景,结合物理和数值模拟开展研究.研究表明:当煤柱错距小于40m时,上下区段煤柱裂隙场叠加发育,上煤层区段煤柱沉降;当煤柱错距等于 40m时,上下煤层区段煤柱裂隙场分离,上区段煤柱达到充分沉降;当煤柱错距大于 40m时,地表下沉与覆岩裂隙发育变化不大.故石圪台煤矿2-2 煤和3-1 煤的合理煤柱错距应大于40 m.

    浅埋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区段煤柱合理错距

    矿井煤自燃防灭火材料阻燃机理综述

    姜小龙孙明常建平董红娟...
    226-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煤自燃是最为常见且影响巨大的矿井火灾类型,严重制约我国煤矿安全开采,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并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尽管矿井防灭火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矿井煤自燃火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同矿井或开采区域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所使用的防灭火材料不同,阻燃机理也各不相同,综述了注浆、惰气、阻化剂、凝胶、泡沫等防灭火材料的阻燃机理,并提出了矿井防灭火材料阻燃机理的研究方向,为矿井煤自燃防灭火材料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矿井煤自燃防灭火材料阻燃机理

    注塑机模板的热-结构耦合仿真及拓扑优化

    张立良王昌魏延峰张智铖...
    230-23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和降低注塑机制造成本,以1 600 kN双曲肘注塑机的定模板和动模板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热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析,运用ANSYS对定模板和动模板进行了系统的热-结构耦合计算,分析了模板的温度场和热-结构耦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模板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优化后模板的总变形量有所增加.动模板应力增加了9.94 MPa,定模板应力增加了10.27 MPa,但均在工程许用范围内,合模机构质量相较原始模型减轻了10.5%.

    注塑机合模机构热-结构耦合拓扑优化

    风机轴承失效分析及预防措施

    申丽娟麻永林曹淑芬谢港生...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机轴承在运行仅1 440h后,出现了振动异常的现象,这明显偏离了正常使用寿命的预期.为查明原因,对出现问题的轴承进行了拆解检查,拆解后发现,风机轴承的内外圈表面均出现了显著的剥落现象.为探究轴承失效的原因,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直读光谱分析材料成分以及金相分析检测组织状态.结果表明:装配不当引起的轴向受力异常是本次风机轴承早期失效的根源.针对此问题,建议加强装配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所有操作符合规范,以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同时,定期对轴承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也是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

    轴承失效分析预防

    光伏清扫机器人运动状态对光伏电池板的影响

    周楚昂单诗涵廖皓王少锋...
    240-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些光伏阵列存在高低差距或由于人工安装出现错差等情况,机器人架设在光伏板上进行作业时,会在光伏板间距处出现跌落等现象,有可能对光伏板边框产生破坏.针对此类情况,根据机器人与光伏板的装配关系,以光伏板2 件竖装为参考,分析支撑檩条与光伏板不同装配方式、光伏板不同倾角、不同落差、机器人不同运行速度下以两侧主体为主要承力部件下机器人对光伏组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机器人在两端承重条件下,机器人以最高时速417 mm/s运行在组件台阶高度5cm以下时,不会对光伏组件产生破坏影响,对现有光伏电站大规模应用光伏清扫机器人提供参考.

    机器人光伏清扫仿真跌落

    La-NiCo LDH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李琦李成美刘验娇赫文秀...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简称LDH)是一种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理论上La掺杂可优化这种材料的性能,但具体影响尚未被揭示.因此,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a3+掺杂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La-NiCo LDH)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XRD、XPS、SEM和电化学测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物质的量比La3+的掺杂对La-NiCo LDH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La3+的引入使样品形貌由蜂窝状微球转变为花瓣状微球,材料的比电容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对样品进行La3+掺杂后,样品比电容提升由812 F/g至1 458 F/g.同时也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能.

    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La3+超级电容器元素掺杂电化学性能

    高温熔体粘度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陈家靖安卓卿
    25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粘度的测量在很多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温熔体粘度的测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于熔体流变特性的研究以及工业生产的指导至关重要.目前,已有文献中关于高温熔体粘度测量方法的介绍不够清晰和全面,如基本原理介绍模糊、使用温度范围和测量精度缺失,且未充分阐述各种粘度测量方法适用于哪些具体类型的高温熔体.研究将基于现有粘度测量方法,对常见的毛细管法、振荡法、落球法、旋转法在高温熔体粘度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特殊的平行板法和吊丝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同时引入了测量高温熔体粘度的新方法—热台观察法.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对比了每种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测量温度区间和精度范围.最后,指出目前高温熔体粘度测量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和探索方向进行展望.

    高温熔体粘度测量粘度计基本原理温度区间精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