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头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头医学院学报
包头医学院学报

李成义

双月刊

1006-740X

btyxyxb@sohu.com btyx@chinajournal.net.cn

0472-7167860

014060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包头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刊物的社会效益,执行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反映本院科研、教学、医疗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技术,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科技进步,为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疾病预防与治疗为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诱骗受体3与撤机结局的关系

    任蔚时月生杨东明
    58-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CAR)、诱骗受体 3(DcR3)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1 月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 102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失败组(n =21)、撤机成功组(n =81).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测试(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 水平,分析HCAR、DcR3 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关系,外周血HCAR、DcR3 水平联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预测价值,分析不同水平HCAR、DcR3 发生撤机失败危险度.结果:撤机失败组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 水平高于撤机成功组(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外周血HCAR、DcR3 水平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显著相关(P<0.05);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 水平联合预测优于单独预测;SBT前、撤机后外周血HCAR、DcR3 水平高水平发生撤机失败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 1.125、1.633、1.893、2.236 倍(P<0.05).结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HCAR、DcR3 水平增加,各指标联合可以为预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结局提供参考.

    急性呼吸衰竭HCARDcR3机械通气撤机结局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

    祁冬姚传顺姚木子贾媛...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房颤患者 36 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 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 21 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 15 例,TTE 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 14 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 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 =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 =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心房颤动血栓

    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常规指标的检测意义

    张海苗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肝功能、HBV病毒载量以及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 年6 月至2021 年 1 月收治的肝癌患者 124 例,纳入肝癌组,并收集同期治疗及体检的肝硬化患者、健康者各 100 例,分别纳入肝硬化组、对照组,比较3 组患者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根据不同肝功分级、病毒载量、预后情况分组观察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表达情况,分析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RBC、Hb、HCT从高至低依次为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癌组(P<0.05),MCV、NLR从高至低依次为肝癌组、肝硬化组、对照组(P<0.05);不同肝功分级肝癌患者的RBC、Hb、HCT从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P<0.05),MCV及NLR从高至低依次为C 级、B级、A级(P<0.05);不同HBV病毒载量肝癌患者的 RBC、Hb、HCT 从高至低依次为低拷贝组、中拷贝组、高拷贝组(P<0.05),MCV及NLR从高至低依次为高拷贝组、中拷贝组、低拷贝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RBC、Hb、HCT 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MCV、NLR 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HBV病毒载量、MCV、NLR、RBC、Hb、HCT及肝功能分级均为HBV感染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常规指标与肝硬化患者、健康人有显著差别,且血常规指标与患者肝功能、HBV病毒载量及预后情况密切关联,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检测.

    原发性肝癌血常规指标肝功能病毒载量预后情况

    中国老年糖尿病人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Meta分析

    廖长香孙淑琴袁娟王丽丽...
    72-7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老年糖尿病人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中国老年糖尿病人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 年 10 月 11 日.采用Stata 12.0 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 12 篇文献,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合计3 492 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 057 例.Meta分析显示,中国老年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 =1.194,95%CI(1.111,1.283),P<0.05]、病程[OR =1.756,95%CI(1.497,2.060),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lc)[OR =1.516,95%CI(1.244,1.848),P<0.05]、总胆固醇(TC)[OR =1.323,95%CI(1.079,1.622),P<0.05]、餐后2h血糖[OR =1.108,95%CI(1.056,1.163),P<0.05].结论:影响中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餐后2h血糖,应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国危险因素Meta分析

    维生素D与妊娠剧吐的因果关联: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程红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维生素D与妊娠剧吐之间的因果关联.方法:基于IEU OpenGWAS project网站,搜寻样本量最大的维生素D的GWAS数据集以及妊娠剧吐的GWAS数据集.从ieu-b-4808 库中选取维生素D强相关的SNPs,设置P<5×10-8 且连锁不平衡系数0.001 及其区域宽度 10 000 kb;从finn-b-O15_EXCESS_VOMIT_PREG中选择妊娠剧吐关联SNPs.合并数据集纳入 174 个SNPs为工具变量.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值、加权模型等4 种回归模型分析维生素D与妊娠剧吐之间的关联.结果:MR-Egger回归截距项是0.005,相应P值为0.513,提示SNPs没有基因多效性.IVW回归结果发现OR(95%CIs)是0.478(0.303~0.753),P值为0.001;MR-Egger、加权中值、加权模型结果与IVW结果类似.IVW和MR-Egger回归的 Cochran's Q值分别为 143.733(P =0.893)和143.303(P=0.888),提示SNPs间没有异质性.结论:维生素D是妊娠剧吐的保护因素.

    妊娠剧吐维生素D因果关联孟德尔随机化

    北京市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

    霍强龙相昕金立英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有关指标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干预活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9 年4 月至5 月,采用PPS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密云区常住人口 18 岁以上常住居民 600 人,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完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调查问卷.结果: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晓率为33.8%,行动口号的知晓率为50.0%,行动日的知晓率为 11.3%,限盐勺使用率为 30.7%,油壶使用率为 21.4%,腰围尺使用率为 3.9%.结论:密云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关知晓率和健康支持工具使用率较低,需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力度.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知晓率健康支持性工具

    远隔缺血预处理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戴文俊裴汉军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分离液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HK-2 细胞分为时间对照组、H/R、RIPC处理组、自噬干预组.时间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培养,RIPC组细胞使用RIPC分离液预处理,自噬干预组细胞在RIPC处理基础上,加入自噬抑制剂 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后三组细胞使用三气培养箱进行H/R构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状态,应用Western blot观察LC3Ⅱ/Ⅰ蛋白、Beclin1 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镜下示RIPC分离液可明显减轻H/R对HK-2 细胞的损伤,加入自噬抑制剂,RIPC分离液对HK-2 细胞H/R损伤的保护作用被阻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PC 分离液可使 HK-2 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 表达水平增高.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H/R组比,RIPC组LC3 及Bec-lin1 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加入自噬抑制剂,HK-2 细胞线粒体中的自噬特异性蛋白LC3Ⅱ/Ⅰ、Beclin1 表达降低,LC3 及Beclin1 的mRNA表达量同时也明显降低.结论:RIPC分离液对HK-2 细胞H/R后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自噬相关.

    远隔缺血预处理分离液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线粒体自噬

    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1例

    孙杨居红格马强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膜后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 1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腹部胀满不适半年余就诊.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巨大肿块,考虑脂肪肉瘤遂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淋巴滤泡数量增多,套区增宽,生发中心萎缩,滤泡间可见大量的浆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的背景中可见散在奇异形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CD5、CD38、CD20 及CD21 均(+),CyClinD1(-),Kappa、Lambda均示部分(+).确诊为腹膜后Castleman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 9 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伴有奇异形细胞的Castleman病较为罕见,对奇异形细胞认识不足,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导致过度治疗.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及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Castleman病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组织病理学

    《包头医学院学报》稿约

    包头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