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滨州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

王滨

双月刊

1001-9510

bzyb@chinajournal.net.cn

0535-6913981 3256845

264003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滨州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由滨州医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等。本刊对刊登稿件注重稿件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数字准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双金属基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成像性能

    曹书闻肖建敏张桂龙田梗...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钒离子嵌入的策略制备一种新型钆钒基纳米颗粒(GdVN),探索其作为T1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的应用前景.此外,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投料比,优化GdVN纳米探针的造影性能,并进一步评估其生物安全性.方法 首先,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与动态光散射仪(DLS)分别测定GdVN纳米探针的形貌与粒径;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明确GdVN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其次,利用0.5 T磁共振扫描仪测定纳米探针的T1弛豫率值,筛选出高弛豫率的GdVN.最后,通过MTT细胞实验评估纳米探针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结果 成功制备出GdVN纳米探针,并通过调控前驱体的投料比,优化了其造影性能.结果 显示,当乙酰丙酮钆与乙酰丙酮氧钒的投料比为1:4时,所制备的GdVN-2展现出规则的梭形形貌与良好的分散性,粒径大约为90 nm.此外,GdVN-2展示出高T1弛豫率(r1=17.76 mM-1 s-1),且细胞实验结果证明GdVN-2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有利于其作为T1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在体内的应用.结论 本研究所研发的GdVN-2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展示出优异的T1磁共振造影性能和生物安全性,为实现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钆钒基纳米颗粒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生物安全性精准诊断

    一种MRI可视化介导的Fe3O4复合纳米体系的制备及其在肿瘤光热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陈郑胜男任方丽宏伟李文婷...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Fe3O4/780复合纳米粒(Fe/780 NPs),用于指导磁共振成像(MRI)可视化引导下的肿瘤光热联合治疗.方法 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Fe/780 NPs的粒径分布、微观形貌;采用近红外热成像评价Fe/780 NPs的光热转换效果,通过溶血实验评价Fe/780 NPs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活/死双染实验和MTT实验评价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7.0 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仪分析复合纳米粒在肿瘤部位的MRI成像效果;通过建立4T1肿瘤细胞异位移植瘤模型,考察制剂的体内联合抑瘤效果.结果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高效共载IR780和MNPs的递送纳米体系,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一,MNPs的加入使体系的光热转换性能明显优于单一光敏剂,减少了光敏剂用量,使生物毒性降低,并且升温过程更加温和,避免了过高热的产生.在体内外抗肿瘤实验过程中表现出很好的抗肿瘤活性,能够靶向到肿瘤部位并且具有良好的MRI成像能力.结论 Fe/780 NPs可用于MRI可视化介导的肿瘤光热联合治疗,使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

    纳米颗粒抗肿瘤光热疗法磁共振造影剂

    声明

    《滨州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174页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滨州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174页

    红景天苷通过调控miR-92b-5p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吴迪董磊周知音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景天苷对高糖(HG)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MPC5,用不同剂量的红景天苷干预HG诱导的MPC5细胞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经流式细胞术评估,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水平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比色法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q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92b-5p表达.转染miR-92b-5p模拟物或抑制剂至MPC5细胞,然后再用红景天苷和(或)HG进行干预,上述相同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LDH漏出量、MDA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经红景天苷处理,HG诱导的MPC5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SOD活性提高(P<0.05或<0.01),而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表达、细胞中LDH漏出量及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同时,红景天苷促进了HG诱导的MPC5细胞中miR-92b-5p表达(P<0.05或<0.01).经miR-92b-5p mimics转染后,HG处理的MPC5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中SOD活性增加(P<0.01),而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表达、细胞中LDH漏出量及MDA含量减少(P<0.01).下调miR-92b-5p逆转了红景天苷对HG诱导的MPC5细胞增殖活性、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P<0.01.结论 红景天苷上调miR-92b-5p提高HG诱导的MPC5细胞增殖活性,而抑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

    红景天苷人足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菊苣酸通过调控Nrf2/HO-1对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刘勇周加军濮之晨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菊苣酸(CA)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给予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同时注射链脲霉素建立DN小鼠模型,并使用20 mmol/L的D-葡萄糖刺激NRK-52E细胞建立体外模型.ELISA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对肾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AS染色,Western blot检测Nrf2和HO-1蛋白水平.结果 CA能减少肾重指数,改善肾小球结构损伤,改善摄取水量、尿蛋白水平、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在DN小鼠模型和体外模型中,CA均能降低肾组织和细胞中的MDA水平,增加SOD、GSH和GSH-PX水平.CA还激活DN小鼠肾脏组织和体外模型肾细胞中的Nrf2/HO-1信号通路.结论 CA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减少DN及其氧化应激损伤.CA可能是一种治疗或预防DN的有希望的治疗药物.

    菊苣酸糖尿病肾病Nrf2HO-1氧化应激

    基于SEER数据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霍康明王冰刘毓涵张中文...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探究改善预后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的目的.方法 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数据,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结局的单变量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时间的比较;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收入、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组的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的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782倍;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低的患者死亡风险越大;邻近组织和淋巴结受累情况越严重,患者预后情况越差;癌症转移后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 男性、年龄大、家庭收入低、临床分期高、肿瘤分级高的患者死亡风险较大.建议每5年对5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一次筛查;在低收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以缩小地区的预后差距.

    皮肤黑色素瘤SEER数据库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与自噬基因和通路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叶文芳万磊
    19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来自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的39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G4、IgA、SIgA、IgM)、淋巴细胞自噬蛋白Beclin1、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LC3-Ⅱ)、磷脂酰肌醇三磷酸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血清自噬相关基因(Atg1、Atg5、Atg12、Atg13、Atg17),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将39例AS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同时期的31例正常健康人,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2、IgG3、IgG4、IgA、SIgA和IgM)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成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和细胞自噬通路蛋白PI3K、AKT、mTOR指标的变化,利用PCR方法检查血清自噬相关基因(Atg1、Atg5、Atg12、Atg13、Atg17),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1、IgG4、IgA、SIg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两组IgG2、IgG3、IgM无明显变化.实验组PI3K、mTOR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Beclin1、LC3-Ⅱ、AKT无明显差异.实验组ATG1、ATG12、ATG13、ATG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ATG5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患者IgG1、IgG2、IgG3、IgG4与mTOR呈正相关,SIgA与Beclin1呈正相关,IgG1、IgA、IgM与AKT呈正相关,免疫球蛋白各亚型与LC3-Ⅱ、PI3K无明显相关性.AS患者IgG1、IgG2、IgG3、IgA、SIgA、IgM与ATG17呈负相关,IgG4与ATG17呈正相关;免疫球蛋白各亚型与ATG1、ATG5、ATG12、ATG13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免疫球蛋白、细胞自噬通路蛋白、细胞自噬基因指标的变化,且各项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S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自噬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AS患者体液免疫增强的同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细胞自噬受到抑制,细胞自噬基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

    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球蛋白自噬蛋白自噬基因自噬通路

    影响牙源性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丛麒峰付洪海王芳孙乐刚...
    196-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揭示影响牙源性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上关于此类感染的早期病情评估、干预治疗策略的制定及住院时间的预测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CT结果(感染间隙名称以及数量)、实验室检查、就诊前病程、住院前是否接受输液治疗、是否伴有糖尿病.结果 38例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5 d的发生率为68.42%.颌下间隙为最常受累间隙可通过ln(住院天数)=2.117+0.02×(间隙感染个数)+0.409×(颈部间隙个数)+0.48×(舌下间隙感染个数)+0.074×(颏下间隙感染个数)+0.013×(第一次白细胞计数×109/L)+1×(中细粒细胞百分比)-0.316×(翼下颌间隙感染个数)-0.318×(颊间隙感染个数)-0.236×(颏下间隙感染个数).结论 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感染间隙的数量、感染累及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颈部间隙、舌下间隙、颏下间隙为危险因素.感染累及颌下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对于延长住院时间的影响小于颏下间隙、颈部间隙、咽旁间隙.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住院时间影响因素

    Wnt4重组蛋白对炎症状态下成骨细胞的影响

    李黛周伯阳郝鹏杰
    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体外炎性环境,对比研究Wnt4重组蛋白在炎症状态下对成骨细胞分化及矿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Wnt重组蛋白在炎症状态下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通过酶消法从小鼠颅顶骨中提取成骨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LPS、Wnt4重组蛋白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设计浓度梯度,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所需的最适浓度.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按是否添加LPS、Wnt4重组蛋白分为对照组、LPS组、Wnt4组、LPS+Wnt4组4个组.培养7 d后比较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培养21 d后应用茜素红染色法比较细胞矿化能力.结果 经过分组培养7 d后,与LPS组比较,LPS+Wnt4组ALP活性明显升高,P<0.05.第21天的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LPS+Wnt4组矿化能力高于LPS组,P<0.05.结论 Wnt4重组蛋白(0.05μg/mL)对炎症状态下的成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正向调节的作用.

    Wnt4重组蛋白成骨细胞脂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