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节能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蔡凤田

双月刊

1673-6478

tseep@ccpress.com.cn

010-8528553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3号

交通节能与环保/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展现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轨道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科研理论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示范项目、汽车工程、港航工程、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环保、轨道交通等。主要服务对象为:交通领域从事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温温拌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李彦青蔡莉莉吴春颖李健...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中温再生沥青制备工艺以及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制备温度、剪切时间、中温再生剂掺量对中温再生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备中温再生沥青的工艺条件为:70#基质沥青加热温度为 120℃,中温再生剂加热温度为 80℃,中温再生剂在沥青中的剪切时间为 90min;(2)中温再生剂提高了沥青的低温延展性,降低了沥青的黏度,提高了施工和易性;(3)老化沥青的针入度随着中温再生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软化点随着中温再生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对于 70#基质沥青而言,中温再生剂的最佳掺量为沥青质量的 4%。

    中温温拌中温再生剂制备工艺沥青性能

    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影响分析

    孙欣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设计了 4 种掺量的AC-20 再生沥青混合料,分别测试了 5 种沥青含量下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变化规律,分析了再生混合料沥青含量满足马歇尔指标要求的分布范围,比较了相同空隙率条件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设计的建议范围。结果表明:RAP 掺量的变化显著影响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分布,RAP 掺量越高,满足设计马歇尔指标上下限要求的沥青含量越高。相同空隙率下,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随RAP掺量的增加而增加。AC-20 再生沥青混合料在设计过程中,建议将空隙率范围控制在 4。0% ± 0。5%,从而使设计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再生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马歇尔指标

    RAP掺量对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万丽霞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对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3种掺量的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分别测试其在相同级配情况下,处于最佳沥青含量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浸水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和小梁试件的弯拉应变、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结果表明:RAP掺量会显著影响最佳沥青用量,并且在最佳沥青用量的前提下,RAP掺量的增加会导致浸水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增大,冻融劈裂强度比和弯拉应变、抗弯拉强度和弯曲劲度模量减小,这表明,在相同级配且处于最佳沥青含量的情况下,RAP掺量的增加会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降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因此,在AC-13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中,建议RAP掺量不超过20%,从而使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小梁弯曲

    废旧机油底和生物油对沥青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研究

    何建贾玲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废旧机油底(Refined Engine Oil Bottom,REOB)和生物油(Bio-oil,BO)对沥青结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并与常用的石油基芳烃抽出油(Petroleum-based Aromatic-hydrocarbon-extraction-oil,PA)的改性效果进行比较,探究以 REOB 和 BO 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油类作为沥青抗水损害性能提升剂的可能性。首先,利用动态流变剪切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基于车辙因子、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和应变恢复率(R),研究了REOB、BO和PA三种油对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以避免各类油过度添加降低沥青的高温性能;继而,利用浸水前后沥青拉拔试验(Binder Bond Strength,BBS),研究不同油对沥青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REOB、BO 和 PA 均对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但 BO 和 PA 的添加则有益于提升沥青结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

    路用沥青材料废旧机油底生物油抗水损害性能

    沥青路面全深式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

    蒋承奎王浩宇丛卓红王昱鑫...
    168-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养护设计中,将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混合冷再生作为一种低碳工程技术。为探讨冷再生基层旧料和沥青路面旧料的不同比例混合料强度规律,本文以现场取回的沥青层RAP料和基层RBM料为原材料,在调查面层和基层料比例的基础上,就沥青混合料强度进行研究。选择了三种面层和基层混合料比例,以五种水泥掺量占比进行不同种类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出了其抗压强度的规律。综合考虑混合料强度与稳定性、经济性,采用 33∶67 的面基层用料比例较优;水泥掺量在 5%~8%时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增长较快,建议水泥掺量大于 5%。

    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水泥稳定RAPRBM材料标准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健康状态物联监测与智能诊断

    雷汉伟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运维管理存在健康状态数据不能实时获取、故障发现不够及时准确、设备维护处理效率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应用物联网和智能诊断模型处理技术,构建一种远程机电设备健康状态物联监测与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基础状态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处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机电设备运行的健康状态及故障智能诊断。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准确地判断外场机电设备的健康状态,减少现场维护频次约 15%,缩短运维和巡检车辆行驶里程约 30%,实现了节能减排,降低了运维成本,缓解了高速公路拥堵,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物联网机电设备健康状态故障树智能诊断

    襄荆高速沥青路面三维探地雷达典型病害检测

    叶治军黄哲骁
    17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长期受交通荷载、地下水沉降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病害问题时常发生,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传统检测养护手段因工期长、交通恢复慢、成本高问题已难以满足目前的检测需求。三维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兴检测方法,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检测的弊端。本文基于湖北襄荆高速工程实例,依据三维探地雷达波形特征判别病害类别并分析检测结果,对高速公路典型病害雷达图像进行总结归纳,为高速公路养护决策提供参考。

    高速公路道路病害三维探地雷达雷达图像

    钻孔桩废弃泥浆絮凝—电渗试验研究

    陈鸿锦刘爽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孔桩废弃泥浆由于含水率高,流动性大,并且处理不当会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大难题。为了取得更好的废弃泥浆脱水效果,本文采用 4 种不同的絮凝剂对钻孔桩废弃泥浆进行絮凝—电渗试验。以出水量、电流密度、浊度和含水率为评价指标,对比了各絮凝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阴离子型絮凝剂添加量为 30ml时,其絮凝—电渗效果最佳;经过絮凝—电渗处理后,废弃泥浆含水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电渗法联合絮凝沉淀法(即药剂电渗处理法)可行、效果显著,值得大范围推广。

    废弃泥浆泥浆试验电渗脱水絮凝-电渗絮凝剂

    城市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衔接的交通设计

    张涛孙鑫赵洪旭胡化鹏...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架出入口匝道与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运行进行优化,能有效缓解高峰期高架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本文以青年路高架的出入口与希望大道交叉口为例,通过分析该交叉口及高架的交通量、路面现状、交通设施、安全特性,优化高架出入口匝道与其衔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解决和预防高架出入口匝道衔接的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

    交通工程高架道路衔接优化冲突分析交通设计

    富水卵石土大直径双模盾构浅覆土始发技术研究

    邹坤秘何磊
    198-20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盾构始发是盾构施工工序中的关键一步,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始发竖井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为解决富水卵石土地层大直径双模盾构浅覆土始发,盾构切入土体易发生水土流失、洞门密封效果差、洞门破除困难等问题,结合紫瑞隧道盾构段出洞端地层情况及施工环境条件,采取"咬合素混凝土桩 + 袖阀管注浆加固 + 降水"综合措施进行端头加固;洞口处围护桩钢筋笼全部换用玻璃纤维筋保证盾构的快速安全始发;布置两道延伸钢环止水装置以及配套措施加强密封止水效果,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富水卵石土地层的大直径双模盾构浅覆土始发技术。

    富水卵石土地层大直径双模盾构浅覆土直削洞门始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