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船舶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船舶职业教育
船舶职业教育

双月刊

船舶职业教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船舶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黄娟曹姗姗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高职船舶类专业英语课程需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养的英语人才。在分析高职船舶类专业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整合教材、完善教学模式等高职船舶类专业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英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船舶类专业英语思政元素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鞠丽丽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大一学年的必修公共基础课。在提质培优背景下,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在明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分析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从重构教学内容、采用5E教学模式、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模式和提升学生信息化能力四个方面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进而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高职英语教学实施路径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

    李亚梅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在明确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提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开展红色诗词体验式教学;优化课程教学环境,以帮助高职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着力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

    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职业体适能教学模式探究

    姚员民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航海船运工作,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术能力,还应具备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体能。在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分析航海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从实用性和针对性的角度,探索能够促进学生职业体适能发展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力和岗位竞争力,帮助其在未来海员职业生涯中行稳致远。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体适能体育教学

    柴油机海水压力低报警故障分析与排除

    王瑞成田野赵丰刚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船用发电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发生"海水压力低"报警的故障现象,重点对柴油机的监测部件和机旁监控线路进行分析排查,依次按照海水压力被测管路部件检查、传感器外部线路分析、传感器本体测量、监控板采集通道排查的顺序,逐步锁定系统的故障点,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案,确保发电机组供电可靠性。

    柴油机监控系统压力传感器故障修理

    基于CFD的尾部吊耳对船舶阻力的影响分析

    于博张卓王建立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尾部吊耳对船舶阻力的影响,进行阻力性能验证,采用非定常方法进行阻力模拟,分别对比尾部未安装吊耳与安装吊耳时的船体阻力。根据计算结果,未安装吊耳与安装吊耳的船体摩擦阻力偏差为0。12%,剩余阻力偏差为-0。37%,总阻力偏差为0。01%,此相对偏差均在工程应用的合理范围内,说明船体尾部安装吊耳对船体阻力性能基本无影响。

    CFD方法吊耳阻力性能

    "四力提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研究

    牛海春刘培学刘昱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对社会进步、企业发展及个人成长都至关重要。因此,高校需构建"创新创业知识力、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力、创新创业实践力、创新创业领导力"四力提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新模式,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我国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四力提升"大学生

    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李彪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阐述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价值的基础上,对学生社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为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益的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高职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王守云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高职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可充分发挥双向育人优势,但两者有效融合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效融合对策:科学建立两者有效融合的高效协同机制;创新构建两者有效融合的教学体系;科学采用两者有效的融合方式;全力打造两者有效融合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思政"促进高职学生就业途径探究

    陈海舰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思政"教育对促进高职学生就业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困境的基础上,探究"党建+思政"对高职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党建+思政"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途径:开展就业观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拓展就业渠道,帮助高职学生找到服务社会岗位;加强就业指导,提升高职学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领。

    "党建+思政"高职学生就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