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叩问正义——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私刑者》

    辛珏如安鑫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翰·埃德加·怀德曼的小说《私刑者》中,四个黑人谋划对一白人警察实施公开私刑这一复仇计划贯穿始终.小说提出的问题之一是正义的多重内涵:对身处白人社会的美国黑人而言,伸张正义意味着什么?文章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借鉴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从分配正义、矫正正义、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等层面探讨小说中正义的多重含义以及与之交织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以揭示黑人种族追寻正义之道路与方式的复杂性.怀德曼通过小说引导读者去思考"正义"这一概念的多维性,体现出作家敏锐的问题前瞻性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怀德曼《私刑者》正义文学伦理学批评

    听觉叙事下新时期小说的人物塑造研究

    邢馨月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霸权"和"听觉钝化"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重新审视听觉的独特价值尤为必要.文章以新时期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为考察对象,对音景、人物声音、叙述声音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听觉叙事以其丰富的声音转换,赋予小说人物立体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意蕴,在视听失衡语境中,有利于重新唤醒人们的倾听意识,实现视听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听觉叙事新时期小说人物塑造

    中西诗学情景交融之类型论

    杨波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命题.然而,西方诗学尤其浪漫主义诗学中对情景关系也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论述.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情景交融的类型进行梳理,但从比较诗学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尚属少见.本文从比较诗学的角度探讨情景交融的类型问题.中西诗学中的情景交融可以分为感应模式、投射模式和互动模式三种.每种模式中,中西诗学既存在明显的共通性,又各自有其独特性.

    情景交融感应模式投射模式互动模式

    智能思政的实践样态、困境与解决路径

    云大清吴岱芸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已运用到社会各领域,并且得到了迅速延伸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与其深度融合,形成了智能思政,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样态、精准样态和虚拟样态等实践样态.然而,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文章提出构建智能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和完善智能思政的保障制度等解决路径.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智能素养

    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周凡周志成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赋能,高校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数据收集的难点与隐私保护的挑战、教育工作者的技术水平限制与培训不足、大数据在教育目标达成中的局限性等.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必须从完善数据收集与使用的法规政策、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机制、强化高校大数据分析解读能力方面入手,使高校更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耿毅乾于佳鑫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高校教师开展校史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优良传统、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化榜样示范、增强文化认同.高校要通过将校史文化教育列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开展校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发挥教师作为校史文化实践者和传播者的双重作用,创新校史文化教育形式等方式,增强校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校史文化教育高等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

    "西迁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刘欢赵长明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迁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西迁精神"始终是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奋进、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强大力量.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西迁精神"之间的有机融合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将"西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大学生对"西迁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将"西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对"西迁精神"的体验和感悟;将"西迁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激励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西迁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孙绍竹吕婷婷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活动,微时代视阈下的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具有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模式扁平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三大主要特征.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同时也存在教育施加者的权威与形象解构,高校网络舆情生态风险点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取向失衡与错位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实现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现代转向、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干预机制、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工程三大举措出发,积极探索微时代视阈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微时代新型信息传播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培养存在问题及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硕师计划"为例

    赵瑞杰王时雨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硕师计划"是教育部推出并启动的硕士培养计划,对提升农村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及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五育并举"评价体系为依托,分析"硕师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培养学校着手,提出构建"硕师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对其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参考.

    "硕师计划"五育并举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路

    陈亮秦海娇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新时代对教育的现实需求和追求.为了将教育家精神真正融入师范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必须坚定师范生从教报国的职业理想、塑造师范生立德修身的职业道德、启迪师范生守正创新的职业智慧、树立师范生躬耕教坛的职业态度、涵育师范生乐教爱生的职业情怀、激发师范生明责担当的职业追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师范生,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教育家精神师范生职业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