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邹德文

月刊

1008-178X

xuebao@mail.cncnc.edu.cn

0431-86168225

130032

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单月出刊,内容不定期设为“政治经济法律”、”国际政治论丛“、”历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昭明文选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与探讨“、”音乐与美术“等栏目。目前本刊已与全国460余所大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信息交流关系,所有刊载文章经中国期刊网制成光盘或通过internet网供国内外专家学者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l掺杂Fe2(MoO4)3的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刘鹏袁龙孟祥东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单斜Fe2(MoO4)3到单斜Al2(MoO4)3固溶体系列的Fe2-xAlx(MoO4)3(x=0,0.2,0.4,0.6,0.8,1.0,1.2,1.4,1.6,1.8,2.0)粉末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所有样品都具有相同的单斜相结构,没有发生相分离,成功做到不同比例下的Fe2-x Alx(MoO4)3共存.单斜Fe2(MoO4)3的晶胞体积随铝含量增加而减小,这与Al3+取代Fe3+的进入有关.在600℃下烧制的x=1.6的组合物表现出最好的可逆热致变色性能.基于电荷转移机理的无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具有随温度连续变色的特性,本研究将对钼酸盐基质中的发色团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机理进行解释,进一步提升新型热致变色材料的可控调节制备及应用.

    热致变色钼酸铁Al3+掺杂

    扫描电镜联合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技术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袁菲菲张恩立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院校制药工程、药学和药分等专业均开设了物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本文阐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联合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技术在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设计合成催化剂材料,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并观察催化剂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同时借助电化学工作站仪器平台,将所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电化学催化水分解实验.扫描电镜联合电化学工作站测试技术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催化剂教学效果

    温度对厌氧土壤消毒处理效果的影响

    周开胜
    82-8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温度对厌氧土壤消毒处理消除连作障碍因子的影响,以番茄连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对照、10℃、20℃、30℃和40℃处理,置于生化恒温培养箱内,密封处理3周.结果表明,不同温度ASD处理均可使土壤pH显著升高、EC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TOC)、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低温(小于10℃)ASD处理不能完全消除土壤累积的NO-3,高温(40℃)ASD处理中NH+4含量显著升高;不同温度ASD处理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高温(40℃)ASD处理中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可见,高温(40℃)ASD处理效果最好,不同温度ASD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TOC、速效钾含量.

    处理温度厌氧土壤消毒连作障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应用

    封韬付堃张智慧芦小单...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吉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血液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传统病原体检测结果与mNGS检测结果,探讨mNGS在血液病合并感染时诊疗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共纳入患者20例,经mNGS检测,16例呈阳性,包括细菌感染3例、真菌感染1例、病毒感染4例,两种以上感染8例;4例呈阴性.mNGS病原体检出率和检出种类显著高于传统检测方法.根据mNGS检测结果调整临床用药后,治疗效果良好.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相比,mNGS对血液病合并感染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更全面,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可为该类感染提供病原学证据以辅助血液病合并感染的治疗.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血液病感染传统检测方法

    中国东北黑土区地表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李雪冬红英费龙刘昀昊...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进而控制植被分布格局,量化黑土区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对于理解土地覆被特征及生态系统小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Sentinel-1A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为基础,辅助同时段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基于修正水云模型对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复杂地表土壤含水量进行定量反演;借助MOD11A2和MOD13A3产品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挖掘东北黑土区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借助VV极化的修正水云模型(R2=0.75,Re=0.015)反演东北黑土区土壤含水量精度最高,研究区内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偏干旱的状态,其中旱地的干旱现象最为严重,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干旱有减轻趋势;土壤含水量变化受降雨的影响高于温度,但研究区内复杂的环境致使干旱情况并不是受单一因素控制.

    东北黑土区土壤含水量微波遥感定量反演

    基于无人驾驶配送实验平台的封闭园区内动态环境视觉SLAM研究

    薄孟德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动态环境下SLAM算法定位信息精度不足、建图偏移严重问题,本研究基于无人驾驶配送实验平台提出一种面向封闭园区内动态环境的视觉SLAM系统.该系统以ORB_SLAM2为框架,添加了基于人体关键点提取的行为识别线程.在输入图像ORB特征点提取的同时,通过HRNet网络进行人体关键点的提取,通过30帧图像内容进行行为识别,判断图像中人体的行为状态是否为运动,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并剔除动态特征点,最后通过静态特征点进行位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在TUM数据集动态子序列下,与ORB_SLAM2、DS_SLAM相比,本研究所提算法在系统精度与速度上达到平衡,有效提高了位姿估计的准确性.

    动态环境视觉SLAM深度学习无人驾驶配送实验平台

    下肢爆发力测试评估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效度研究——以中国国家男子盲人足球队为例

    李进李洪星古凡郭瑞彬...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下肢爆发力测试评估盲人足球运动员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效率,将12名中国国家男子盲人足球队运动员选为实验对象,采用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研究假设"下肢爆发力测试是评估盲人足球运动员运动性肌肉疲劳水平的有效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成绩与运动性肌肉疲劳水平(采用T/C值判定)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P=0.012<0.05,r=0.863>0.70).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证明下肢爆发力测试是一项省时省力、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以生理指标评估运动员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评估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即时知晓结果的优势,特别适用于资金相对短缺的运动队.

    爆发力运动表现超量恢复盲人足球运动疲劳

    长春市高校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风险管理研究

    王德煊张镜宇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长春市高等教育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建立长春市高等教育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Reason模型.研究表明:需要采取成立高等教育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专项工作组、减轻运动员学习负担、优化高校足球赛事建设、改进足球教练员培训与考核、健全"一条龙"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等措施,以突破长春市高等教育阶段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困境.

    风险管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Reason模型

    基于互为因果关系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赵慧璇邵志豪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为因果"是解决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地理问题的有效模型.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本文选取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真实案例,以要素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主线,设计三个学生活动,探索热带雨林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性,促进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

    互为因果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地理核心素养

    数字素养标准下高校教师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

    蒋淼历晶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教育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决定着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包括基础层、实践层、探究层三个层级,具体涵盖数字意识与伦理、数据驱动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等12个具体维度.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与数据驱动教学新范式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存在数字技能薄弱、"数字+教学"融合程度及数字教学创新能力较低等问题.构建核心能力具体化评价标准、提升教师数据驱动教学实践技能及加强教师数字研修是转变现状、增强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内驱力、推动高校教学范式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应然之道.

    数字素养标准高校教师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