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曲晓波

双月刊

1007-4813

jlzyybjb@126.com

0431-86172610

130117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中西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新成果,报道各种学术活动,以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预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价值

    耿长帅程艳华金颢洋王小月...
    1393-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DEAL-IQ技术中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预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腰椎MRI常规检查及IDEAL-IQ检查患者 82 例分为骨折组 30 例,非骨折组 52 例,比较 2 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BMD、FF均值差异;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FF均值与BMD、年龄的相关性;以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二分变量为协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OVCF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评估FF单独及FF联合BMD对OVCF的诊断效能.结果 骨折组FF均值、年龄均大于非骨折组,骨折组BMD低于非骨折组(P<0.05).FF与BMD呈负相关(r=-0.488,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50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FF均值是发生OVCF的危险因素(OR=1.247,P<0.05),BMD是OVCF的保护因素(OR=0.013,P<0.05).FF均值评估OVC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P<0.05),95%CI(0.670~0.886),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57.7%.FF均值联合BMD判断椎体骨折AUC为0.877(P<0.05),95%CI(0.805~0.948),敏感度为 93.3%,特异度为 66.4%.结论 PDFF是一种无辐射评估骨脆性工具,有望成为非侵入性骨髓的生物学指标,用于OVCF风险评估.

    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脂肪分数骨密度

    老年女性患者中HP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邹玉凤李铤赵月鸣张雪莹...
    1397-1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老年女性宫颈癌筛查、防治及接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搜集 2019 年 7 月-2023 年 2 月就诊的 7 716 例女性患者,全部进行HPV检查,选择其中6 722例60岁以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994例60岁及以上女性患者作为老年组.回顾分析其HPV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观察HPV感染检出情况和在不同年龄段感染分布特点,以及HPV阳性患者中高、低危分型占比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中HPV总阳性率为 30.28%,单一感染阳性率为 22.23%,多重感染阳性率为 8.05%;对照组总阳性率为 22.99%,单一感染阳性率为 18.68%,多重感染阳性率为 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感染阳性率最低的年龄段为75~79 岁,阳性率为 12.50%,60~64 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为 33.79%;各年龄段以单一感染为主,75~79 岁HPV阳性率最低,为 10%,60~64 岁HPV感染阳性率最高,为 24.56%.对照组和老年组患者低危型HPV81(CP8304)型检出率均最高,HPV11 型检出率均最低;老年组和对照组高危HPV前 5 种分别是 HPV16,HPV52,HPV58,HPV53,HPV51,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其中老年组各个年龄段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结论 在老年女性患者中,HPV阳性率比年轻女性患者高,且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60~64 岁年龄段HPV感染阳性率最高;高危型检出率最高前5 种为HPV16、HPV52、HPV58、HPV53、HPV51.

    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基因型老年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凝血功能围术期的评价管理研究进展

    潘晨宇颜文贯佳莹马志伟...
    1402-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危重疾病,因其进展迅速,症状致命的特点,在临床中受到重点关注.诸多研究发现,AAD患者凝血功能变化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到转归全程.现通过归纳对比不同术式治疗AAD患者对其凝血功能影响,发现开放手术较腔内手术凝血功能变化更明显,并进一步总结出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敏感蛋白以及纤维蛋白酶原可能是评价管理其术后凝血功能的生物标志物,旨在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急性主动脉夹层凝血因子凝血功能

    从内膜细胞黏附机制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进展

    周金宵丛慧芳
    1406-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进行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女性痛经和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EMs的发病机制目前学术界尚未统一认识,近些年主流的观点认为,子宫内膜细胞黏附、侵袭增殖及异位组织内的新生血管形成参与了EMs发生发展.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是子宫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中医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和多途径治疗EMs,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在针对内膜细胞黏附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为靶点进行治疗方面,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提高了临床疗效,可能为今后的EMs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治疗新思路.

    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黏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基质金属蛋白酶可溶性黏附分子-1

    足细胞基因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庞洁雅陈连华
    1412-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通过疾病的发展,最终进展为肾脏终末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足细胞基因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重点,考虑可能是SRNS主要致病机制.鉴于此,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旨在综述足细胞基因与SRNS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发现,足细胞裂孔隔膜基因、足细胞骨架基因、足细胞线粒体蛋白基因及足细胞核蛋白基因的突变与足细胞功能受损及肾小球功能障碍有关,并最终导致包括SRNS等多种肾脏疾病,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中.因此,探索足细胞基因与SRNS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临床更深入地理解SRNS的具体发病机制,并为制定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足细胞基因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研究进展

    血脂代谢异常病机和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崔凌辉曹敏梁晶
    1418-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脂代谢异常属于常见的代谢疾病,本病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血脂代谢异常的机制一般与"痰、湿、瘀"有关,"痰、湿、瘀"的机制各不相同,共同影响着机体血脂的代谢平衡.中药治疗血脂代谢异常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疗效,通过不同类型的中药治法能够缓解症状,降低血脂水平,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另外,中药与西药结合亦能在血脂代谢异常中取得协同增效的作用,中医可减轻西药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两者优势互补,最终提高疾病治疗的整体疗效.

    痰-湿-瘀理论血脂代谢异常中药治疗效果研究进展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