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曲晓波

双月刊

1007-4813

jlzyybjb@126.com

0431-86172610

130117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中西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新成果,报道各种学术活动,以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态靶综合治验1例——仝小林院士教学查房实录

    于晓彤孟祥琨苏浩邓岚...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中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案患者为例,邀请仝小林院士进行教学查房,对早中期2型糖尿病合并多代谢紊乱的中医认识、疾病发展与转归、诊疗要点进行阐述.仝小林院士强调肥胖是脾瘅的基石、分类-分期-分证辨治糖尿病、糖肝共治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上注重运用靶方靶药,关注有效剂量,预防果态,防治脉损,态靶辨治,提高临床疗效.

    2型糖尿病脾瘅多代谢紊乱态靶辨治糖肝共治

    葛根治疫浅析

    张文风罗绍东
    478-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葛根治疫,溯源弥久.性平辛甘,善走表以升阳解肌、通络以生津解毒,多用于诊治温热疫.如徐氏葛根汤,合膏、芩清解少阳阳明邪热,合麻黄透邪外达、截断病势,以治天行热疫之痘疹欲出者;陈氏葛根汤,合荆、桔、翘等轻清扬上之品,以治疫毒蕴结肺胃之疫痧证;《局方》升麻葛根汤,合升麻火郁发之,以治麻疹初起不透者;陈氏升麻葛根汤,合柴、芩、栀疏利清解三焦,以治气滞血热之丹毒证.现代药理,则多从免疫应答、炎症介质角度阐述其解热、抗病毒等治疫机制.通过上述对葛根药性、方剂配伍、药理研究多个角度的系统梳理,探讨其治疫理论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葛根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疫病

    民国时期吉林地域《伤寒论》的研究与应用——基于《医林》杂志研究的探讨

    李萍丁子惠
    4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吉林地域中医的发展受到了西医盛行的强烈的冲击,在中西医并存的发展的背景下,吉林地区的中医们传承并研究中医经典,在当时吉林地区出版发行的中医学杂志《医林》杂志中发表了大量的中医经典研究内容,其中以《伤寒论》研究的内容最为广泛,本文通过考证《医林》杂志中发表的《伤寒论》研究文献,认为当时的《伤寒论》研究文献具有篇目连载较多,内容连续强的特点,在研究内容上推崇原文,注重经典,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西医汇通的特点,研究形式多样,代表了当时中医的学术发展水平,对于研究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伤寒论》民国时期吉林地域《医林》

    重构本草——海藻和昆布

    文阳付康乐谢沛霖
    485-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古籍文献以及中药近现代研究的进展和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和中药学领域专家学者的认知和实践经验,经讨论认为海藻与昆布:功效主要为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症靶为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痛、睾丸肿痛、囊肿结节型痤疮;标靶为调节甲状腺功能异常、肿瘤.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海藻、昆布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海藻及昆布;临床医家使用剂量为6~60 g.

    海藻昆布症靶标靶重构本草临床回归

    重构本草——酸枣仁

    徐鑫梓吴辉黄博文杜雅明...
    489-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古籍文献、整理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酸枣仁:功效主要为养血敛阴.症靶为失眠、心慌心悸.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酸枣仁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调节免疫、抗氧化、增强学习记忆,以及抗肿瘤、保肝等作用.酸枣仁及其提取物口服时毒性很小,但胃肠道外给药时毒性显著增加,口服给药保证用药安全.同时酸枣仁敛阴润燥性强,故有实邪、郁火或滑泄症者应慎用,避免闭门留寇或加重泄泻.临床使用剂量为15~30 g,内服时应结合疾病、症状选择药物最佳剂量与配伍.

    酸枣仁症靶标靶重构本草临床回归

    重构本草——莪术

    方心怡王昭博孙郡沈梦菲...
    492-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莪术:功效主要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症靶为疼痛.标靶为结节、动脉硬化斑块、肿瘤、脏器纤维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莪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氧化等作用.莪术具有脾脏、肾脏及生殖发育毒性,且过量服用莪术油后可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大脑皮层兴奋等,故临床中应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同时注意合理配伍;体虚之人、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临床使用剂量为6~45 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莪术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莪术症靶标靶重构本草临床回归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诊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王敏朱蔚王文洁林轶群...
    495-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气道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检查化验指标改善欠佳的问题.仝小林院士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态靶辨治"的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并将其用于慢性疾病临床诊疗过程中.基于此,以"态靶辨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分为"痰、阻、瘀、衰"四态(四期),每态下进行分证,并结合治疗靶点,确定各阶段相应的靶方靶药,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态靶辨治体系,为提高该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态靶辨治分期识态靶方靶药

    李家庚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析

    李佩齐淯陈赛里
    499-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家庚教授认为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的发病基础,痰浊瘀血是蕴生匿藏癌毒的重要病理因素.主张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位一体,防治并重的肿瘤疾病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培正固本、调畅情志以未病先防;疾病早期擅长运用清热解毒抗癌药,尤其重视中西医结合以治已病;将六经辨证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相结合,截断病势以防传变.

    恶性肿瘤防治结合名医经验李家庚

    国医大师刘嘉湘从脾肾论治肺癌经验

    刘淑清李和根徐蔚杰刘嘉湘...
    503-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嘉湘教授认为,肺癌病位在肺,亦与脾、肾密切相关.其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而脾肾为正虚之关键,治疗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创立扶正培本治癌大法,开创了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思路,扶正培本又重在脾肾,同时补虚不忘祛邪,扶正祛邪相辅相成,将扶正培本法贯穿于治疗肺癌的始终.

    肺癌脾肾不足肺脾肾同治刘嘉湘名医经验

    降气化痰推拿法对慢性哮喘幼鼠气道重塑及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

    王娴徐境阳多力坤·木扎帕尔
    508-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气化痰推拿法对慢性哮喘幼鼠气道重塑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5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推拿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推拿+地塞米松组(E组),每组10只.其中除A组外,其余小鼠均制备哮喘模型.第16天开始,C、D、E组进行相应推拿、地塞米松、推拿+地塞米松治疗,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2天开始,各组连续激发7 d.比较各组的肺功能、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水平、肺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肺能功方面,与A组相比,各组给药后的气道狭窄指数明显升高、肺顺应性下降,且C、D、E组的气道狭窄指数低于B组,肺顺应性高于B组.在高浓度乙酰胆碱(6.250 g·L-1,12.500 g·L-1,25.000 g·L-1)给药时,E组的气道狭窄指数明显低于C、D组,且C组低于D组,C组肺顺应性低于D组(P<0.05);炎性水平方面,与A组相比,各组IL-4水平、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升高,且C、D、E组均低于B组,E组低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A组肺组织无明显炎性改变,B组炎性细胞浸润严重,C组、D组、E组轻微炎症浸润,且E组浸润程度低于C、D组;与A组相比,各组气道壁厚度和气道平滑肌厚度升高,且、D、E组均低于B组,E组低于C、D组;与A组相比,各组TGF-1β、Smad3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且C、D、E组均低于B组,E组低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气化痰推拿法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哮喘幼鼠的气道重塑,降低炎性反应水平,减轻炎性浸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Smad3通路表达相关.

    降气化痰推拿法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炎性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同源物3重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