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成都大学

袁联波

季刊

1004-5422

cdzkxb@cdu.edu.cn

028-84616167,84617092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自然科学学报。报道与交流本校教学经验、科研与实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牡丹皮的本草考证

    翟俊杰朱伯阳孟祥松王文建...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皮为临床常用中药,自古以来受到众多医家推崇.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对牡丹皮的研究多集中于质量控制和药理成分等方面,鲜有从本草古籍出发对牡丹皮的名称、基原、炮制、药性及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利用中药牡丹皮资源,查阅本草著作,经考证发现,牡丹皮有"百两金""白术""鼠姑"等多个别名;牡丹皮的炮制主要有牡丹皮、酒牡丹皮与牡丹皮炭等,汉代即有"去心"之记载,明代以来,酒牡丹皮逐渐盛行,后陆续出现牡丹皮炭的记载;本草中关于牡丹皮药性和基原的记载与如今内容基本一致,关于其"味"的记载却偶有歧义,但多数本草著作均记载其味苦.牡丹皮功效主治随朝代更迭逐渐细化并增加了用药禁忌.该考证结果为牡丹皮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牡丹皮名称基原炮制药性本草考证

    中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严雪周文月周森林童宇...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单味中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中成药调节细胞因子治疗失眠的进展,为防治失眠提供思路.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数据库建立至2023年发表的细胞因子调节失眠的相关文献,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1篇标准文献进行综述.不同类型的中药调节细胞因子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调节ILs和TNF,进而缓解失眠;不同类型的中药可分别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NLRP3炎性小体通路、SIRT1/NF-κB信号通路、大脑CREB/BDNF/TrkB信号通路和Th1/Th2的分化等,调节炎症因子ILs和TNF的释放,缓解失眠和改善失眠引起的焦虑和认知障碍等并发症.

    失眠中药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可视化图谱分析

    杜宇航雷敏曾锐何达海...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并梳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发展概况,为预测其发展趋势与挖掘研究热点提供参考.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用VOSviewer、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分别对中文和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共纳入431篇中文文献和223篇英文文献,研究机构主要以贵州医科大学和郑州大学为代表.结果表明,对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研究可以致力于探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炎症性疾病、肿瘤,以及抗氧化应激和抗细胞凋亡等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面;探究其诱导肝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等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靶点和通路;扩大其在畜牧业和林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该领域最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转录组学测序分析、相关中药膳食风险的研究和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以及其治疗炎症性疾病、肿瘤和对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方面.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文献计量学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热点趋势

    cudraflavone B对MRSA抗菌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范小艳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黄酮类化合物cudraflavone B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01)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udraflavone B的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并绘制其对MRSA1001的时间—杀菌曲线,进行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估其安全性,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cudraflavone B处理后MR-SA1001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cudraflavone B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杀菌作用较弱,并对MRSA1001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杀菌活性;对人胚胎肾细胞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对兔红细胞也表现出较低溶血活性,表明其安全性较好;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经cudraflavone B处理后的细菌细胞呈现出塌陷并伴有细胞内物质渗出的现象,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抗菌效果.cud-raflavone B可作为抗菌药物继续发掘其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基于UPLC-MS/MS对辣椒红类胡萝卜素代谢组的定量分析

    李远桥胡杰吴雯耿放...
    143-14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辣椒红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与含量,采用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皂化处理前后辣椒红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未皂化的辣椒红检测出41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占52.92%,叶黄素含量占47.08%;皂化后的辣椒红检测出18种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含量占43.14%,叶黄素含量占56.86%.皂化前后辣椒红中含量较高的类胡萝卜素均为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辣椒红素、玉米黄质和β-隐黄质等.结果表明,辣椒红具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为了解辣椒红中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和含量提供了更多信息,对辣椒红的利用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辣椒红类胡萝卜素UPLC-MS/MS皂化

    藜麦甜菜素提取纯化及稳定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

    罗益明聂梦平李莉何财林...
    150-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藜7号成熟期地上部分为实验材料,分别设计甜菜素提取溶剂种类、料液比、温度、时间和摇床转速等单因素实验,探究了藜麦甜菜素提取条件,通过响应面优化获得了藜麦甜菜素提取最佳工艺流程.通过乙醇脱水和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纯化藜麦甜菜素.探究了光、pH值和温度对甜菜素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去离子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g/mL),温度为27 ℃,提取时间为35 min,摇床转速为150 r/min时,提取效果较好.最终,甜菜素实际得率为9.55%±0.12%,纯度达到87.57%±1.60%;大孔树脂对藜麦甜菜素吸附效果为XDA-7>HP20>D101>S-8>NKA-9>AB-8,解析效果为 D101>HP20>AB-8>XDA-7>NKA-9>S-8,D101 为纯化藜麦甜菜素最好的树脂,通过D101吸附可以将藜麦甜菜素色价提高5.72%±1.13%;稳定性实验表明,甜菜素在避光、温度低于30 ℃、pH值为3.0~11.0的条件下最稳定;抗氧化实验表明,甜菜素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

    藜麦甜菜素提取稳定性抗氧化

    基于三步迭代滤波器的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防护方案

    刘钰沐张林秀黄建刚罗正华...
    160-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卫星接收机可能遭受转发式欺骗干扰而造成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的情形,提出了基于三步迭代滤波器的攻击防护方案.该方案首先引入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模型和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感知模型,并利用三步迭代滤波器估计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感知模型的时钟偏差与时钟漂移,最后依据构建的纠偏模型对钟差与钟漂进行校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1 s内及时检测出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并进行有效抑制,有效降低时间同步攻击对授时精度的影响.

    三步迭代滤波器缓变型时间同步攻击卫星授时

    不同材料绝缘子串在风荷载下的数值模拟

    丁顺利闵光云邵俊虎杨华平...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档覆冰八分裂导线的数值模型,模拟研究输电线路在不同风荷载下的舞动.基于导线动力特性和舞动特征,分析玻璃、环氧树脂及陶瓷等不同材料绝缘子串对导线舞动的影响,获得特征线路段的舞动响应时程分析、频谱分析与轨迹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对线路在不同风速的风荷载作用下的风偏响应进行时程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绝缘子串对风偏起振现象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绝缘子串材料的不同对导线舞动影响较小,对导线风偏幅值起不到抑制效果,因此,在输电线路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工程造价和防舞性能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绝缘子串.

    绝缘子串不同材料风荷载舞动数值模拟

    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程璐谭德明冯威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量级的微细颗粒相互聚集所构成的纳米量级多孔网络结构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强吸附性等优异特性.气凝胶已作为吸附剂、隔热材料和催化剂载体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和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其中,在环境保护中被用来去除水中包括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废弃物,以及对空气中C02的吸附.综述了无机气凝胶、碳气凝胶和有机天然合成气凝胶在去除空气和水中污染物的应用.

    气凝胶环境保护吸附二氧化碳有机染料

    6061铝合金表面低塑性应变成型及其疲劳改性研究

    陈建新陈茂林丁泓月崔驿墩...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分析了滚压次数、车床转速等低塑性抛光工艺参数对6061铝合金表面性能的影响,3种转速下都可获得较好的疲劳强化效果,300 r/min的转速通过滚压3次可获得最佳的强化效果,900 r/min的转速滚压2次与转速为1 500 r/min滚压3次的强化效果较好.结合滚压后的截面显微硬度分布与SEM断口表征分析发现,加工转速为300 r/min滚压次数1次的试样表现为受剪切力引起的断裂,300 r/min滚压2次、3次与加工转速为900 r/min的试样则表现为由多个疲劳源萌生行为;加工转速为1 500 r/min的试样,滚压3次后疲劳源萌生于内部.考虑应变率相关的表面低塑性应变将显著改善6061铝合金的疲劳服役性能,为铝合金材料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6061铝合金低塑性应变疲劳断口显微硬度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