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梁繁荣

季刊

1004-0668

cdzy-xb@163.net

028-87779907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学术类)、四川省优秀高校学报,被《中国生物医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等数十家国家权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主要反映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数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所载论文要求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先进性、客观性、实践性和逻辑性,并符合国家规范,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及辅导基层医技术人员,都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艾条重灸法治疗皮肌炎验案举隅

    罗艺鑫陈雨霏徐娇胡骁...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所述重灸法是医者手持直径5cm大艾条定点悬灸疗法,较传统艾灸疗法具有作用面积广而深透、疗效持久、灸感明显、以神治神等优势.笔者根据临床跟诊及文献整理,系统归纳总结大艾条重灸疗法的起源、命名、选材及操作步骤等,并详细介绍其治病机理、灸感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而后通过举隅大艾条重灸法治疗皮肌炎一病的案例,阐述其操作细节,并分析其作用原理,拓展艾灸治病范围,对大艾条重灸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艾条重灸皮肌炎重灸疗法杨运宽教授

    基于"一源三岐"理论探讨阴道灸的临床应用

    孙郁瑶鲁熹孙奕陶陈乔...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源三岐"理论是指冲脉、任脉、督脉皆起源于胞宫而循行路径不同,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协同调节作用,能够调和人体的气血阴阳.阴道灸疗法,正是在"一源三岐"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阴道部位实施艾灸,利用艾灸的药物刺激及其温热效应作用于阴道、胞宫及会阴穴,旨在实现温经通络、透热排毒、补益肝肾等多重治疗效果.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究"一源三岐"理论,进一步探讨阴道灸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一源三岐阴道灸孔窍疗法妇科疾病杨运宽

    "重灸消敏"枕下三角区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张婷鲁熹高素金陈薏凤...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性鼻炎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现代临床已证实艾灸可以通过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和神经内分泌免疫活动来产生治疗效果.门诊观察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 1例,根据其特点属于中医学中肺气虚寒型鼻鼽,通过重灸枕下三角区治疗后,患者鼻炎迅速缓解.本文试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认识、枕下三角区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枕下三角区易受邪的原理以及艾灸消"敏"的治疗机理等各方面,分析本病案中重灸取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枕下三角区过敏性鼻炎重灸消"敏"骨缝理论

    艾烟暴露对针灸师四种呼吸疾病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余常陈莎莎赵雪妮王蕊...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艾烟暴露对针灸师患慢支炎、鼻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在岗1 年以上针灸师的健康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艾烟暴露情况,工作以来患慢支炎、鼻炎、肺炎、支气管炎的健康诊断资料.以针灸工作中一半及以上时间开展艾灸治疗且没有或很少时间使用无烟灸(无烟灸具)的针灸师作为艾烟暴露组,其他针灸师为艾烟未暴露组.比较两组针灸师的一般资料、4 种呼吸疾病患病率,并分析影响针灸师患呼吸疾病的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患病率的单因素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艾烟暴露对呼吸疾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共756 例针灸师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暴露组518 例,未暴露组238 例.与未暴露组比较,暴露组慢支炎、肺炎、鼻炎的患病率无差异,支气管炎患病率增高(P<0.05),年龄分层后,两组间4 种呼吸疾病患病率无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烟暴露与慢支炎、鼻炎、肺炎均不相关,风险值无统计学意义.艾烟暴露是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OR:1.683,95%CI:1.015-2.790,P=0.043).家族胸科疾病史是针灸师患慢支炎(OR:7.450,95%CI:2.810-19.749,P=0.000)、鼻炎(OR:1.790,95%CI:1.226-2.612,P=0.003)、肺炎(OR:2.901,95%CI:1.689-4.983,P=0.000)和支气管炎(OR:2.034,95%CI:1.291-3.206,P=0.002)的危险因素.结论:艾烟暴露对针灸师慢支炎、鼻炎、肺炎患病率无影响,艾烟对针灸师无明显职业危害.

    艾烟针灸师呼吸疾病危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

    针刺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影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二次分析

    肖显俊石云舟曹炜邹子豪...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前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评估针刺作为非药物疗法在减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对应急使用抗组胺药依赖方面的潜力,为CSU的多元化管理提供新的证据.方法:患者随机分配到针刺组、假针刺组和等待治疗组,并记录了4 周治疗期及4 周随访期内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本研究主要评估指标为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Tukey H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时期组间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差异.对于组内比较,采用Welch的t检验评估不同时期的差异.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组间差异的稳健性.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用于分析治疗组间用药人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共分析了296 名患者的数据.与针刺组相比,等待治疗组在治疗期(0.30,95%CI0.08 to 0.53,P=0.005)和随访期(0.31,95%CI0.12 to 0.50,P<0.001)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频率增加.组内分析表明,尽管3 组应急使用抗组胺药的平均天数有所下降,但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等待治疗组相比,治疗和随访期间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中应急用药的人数较少(P<0.05).结论:针刺治疗显示了减轻CSU患者依赖应急用药的潜力,为减少药物负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针刺二次分析抗组胺药综合管理策略

    不同海拔移居电网员工中医体质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谢美玲谢盛唐波何清华...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移居电网员工的中医体质分布,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21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在海拔1 500 m-5 500 m工作且年限大于1 年的移居电网员工体质类型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及分析,得出不同海拔人体平和质与偏颇质的区别.并根据偏颇体质得分进行各偏颇体质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不同海拔的兼夹体质分布特点及相关性.结果:(1)高海拔、超高海拔比较:平和质比例均少于偏颇体质,男性平和质的比例总体高于女性,且从高海拔到超高海拔,平和质比例逐渐减少,偏颇体质比例逐渐增多,但总体及男性、18-42 岁年龄层群体平和质与偏颇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43-55 岁年龄层群体有统计学差异(P<0.05);(2)高原地区以兼夹体质为主,高海拔地区气虚质与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阴虚质与痰湿质、湿热质易形成兼夹体质,超高海拔地区阴虚质与痰湿质、湿热质,湿热质与血瘀质、特禀质,气虚质与阳虚质易形成兼夹体质.结论:高原移居电网员工以兼夹体质居多,女性及43-55 岁年龄层群体体质更易受到海拔的影响;且不同海拔易形成的兼夹体质组合不相同,说明兼夹体质与海拔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复杂多变.

    高原海拔中医体质电网员工相关性

    张之文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常用药对撷萃

    郭尹玲张佳俊马健汪筠...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张之文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6 组常用药的组成、适用病证、配伍特点、临床加减、常用剂量等进行分析,归纳了张老治疗肺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选方用药,既兼收博采先贤精华,又勇于创新,融入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诊疗思路与用药经验.

    张之文肺系疾病药对

    基于国医大师郭子光"人-症-病-证"体系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治路径

    蒋萃王昶鸿田茸江泳...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常见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属于胃癌前状态.中医在逆转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方面具有治疗优势.笔者系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学术传承人,在郭师学术思想指导下,初步提出基于"人-症-病-证"体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辨治路径.以病为纲,抓住CAG"脾气胃阴亏虚,湿热瘀阻胃络"的共性核心病机;兼顾个性,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以"益气养阴,清热燥湿,和胃通络"为基本治则,创制了"益胃复萎"方这一验方,基于此方,分型分期加减论治.病证结合,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人-症-病-证共性核心病机病证结合"益胃复萎"方

    基于经筋-筋膜浅析李德华刃针松解治疗面瘫后遗症经验

    李丹李德华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瘫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的顽疾,目前中西医治疗都很棘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李德华教授立足于刃针松解调控筋膜网络生物力学微环境,结合经筋理论对面瘫后遗症的认识,采用刃针松解来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基于经筋-筋膜理论浅析刃针松解治疗面瘫后遗症经验,以供同道探讨.

    经筋筋膜刃针名医经验面瘫后遗症李德华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升陷汤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及关键作用通路的验证

    郭静肖祥韩洁榕李文元...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升陷汤干预肺癌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试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与文献筛选升陷汤的化合物,运用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肺癌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升陷汤-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构建升陷汤-肺癌靶点PPI网络,MCODE cluster识别升陷汤的核心靶点.Metascape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开展细胞试验测定升陷汤含药血清对A549 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qRT-PCR检测关键通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确定了升陷汤活性成分76 种,与肺癌关联靶点142 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PPI确定了AKT1、IL-6、VEGFA、JUN和IL-1β等 20 个核心靶标.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升陷汤抗肺癌的机制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DNA转录、PI3K-Akt、NF-κB和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与AKT1 之间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和稳定性.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升陷汤能有效抑制肺癌A549 细胞的增殖、侵袭水平,并促进其凋亡.RT-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升陷汤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PI3K,AKT mRNA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升陷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能显著下调A549 细胞p-PI3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升陷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促进其凋亡,发挥抗肺癌作用,为后续效用机制验证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升陷汤肺癌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