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

    梅莞翠汤倩李铖铖王赛...
    136-14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single-shot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FOCUS DWI),探讨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的小视野 扩 散加权成像(field of view optimized and constrained undistorted multiplexed sensitivity encod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FOCUS-MUSE DW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2月至2023年9月来院就诊并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病理证实的55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患者组,另收集33名经磁共振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宫颈刮片阴性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接受常规MRI、FOCUS-MUSE DWI和FOCUS DWI扫描.由两名具有1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患者组DWI图像中的磁敏感伪影、几何变形、解剖细节及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图像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客观评估.同时测量患者组和健康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比较两种DWI序列的平均ADC值差异,以及患者组内不同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的ADC值差异及相关性,进一步比较患者组与健康组的ADC值差异.结果 两名医师对患者组两种DWI图像的主观评分及客观测量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值为0.824~0.942,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792~0.971].与FOCUS DWI相比,FOCUS-MUSE DWI的主观评分更高、SNR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NR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3).两种DWI序列的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但患者组内FIGO(ⅠB~ⅡA)期与(ⅡB~Ⅳ)期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DC值均与FIGO分期呈负相关(FOCUS-MUSE DWI:r=-0.667,P<0.001;FOCUS DWI:r=-0.613,P<0.001).测得患者组两种DWI的ADC值低于健康组(P<0.001).结论 相较于FOCUS DWI,FOCUS-MUSE DWI能有效减少磁敏感伪影和图像变形,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及更清晰的病灶细节显示,可更好地辅助临床医师对病灶进行评估.同时,通过测量ADC值也可用于评估宫颈癌的FIGO分期并区分其与正常组织.

    宫颈癌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浆标志物及其与磁共振脑影像和认知功能关联的研究进展

    葛丹妮陈夫涛陈玖张鑫...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其特征是脑内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并造成进行性认知下降.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反映脑内AD病理改变的特征和严重程度,此外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MRI可以阐明AD病理下神经元特定的改变模式,二者在AD的早期诊断中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本文就AD主要的血浆标志物及其与MRI神经影像、认知功能的关联展开综述,希望能为AD的诊断预测及理解病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血浆生物标志物神经影像磁共振成像认知功能

    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灵活性改变的行为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曹馨予于瀛胡博颜林枫...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切换思维模式并产生适应行为反应的能力.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可以观察到患者灵活转变自身心理过程和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显著下降(即认知灵活性受损).本文旨在回顾并总结以往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灵活性的行为学评估方法和影像学研究进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认知灵活性减退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认知灵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磁共振成像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

    重度抑郁症患者脑网络有效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孙进楠伊伟黄俊霖任瑞...
    15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种以持续悲伤为特征,以精力缺乏、情绪低落、睡眠异常、思维迟缓等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有效连接(effective connectivity,EC)作为一种可以揭示脑区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MDD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EC分析方法、EC在MDD不同脑网络和重要脑区节点中的研究及临床治疗后变化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揭示MDD的发病机制以及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重度抑郁症有效连接磁共振成像药物治疗重复经颅刺激电休克治疗深部脑刺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孙利强李琳胡婧刘丽莹...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认知障碍.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为OSA患者脑微观结构改变及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良好的神经生物影像学标志.特别是DTI-ALPS和DKI等近年来新出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为OSA研究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角度和更为开阔的视野.DTI-ALPS可以无创性评估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揭示OSA患者大脑淋巴代谢障碍机制,为OSA患者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甚至为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新的观点.DKI能够在常规影像出现变化之前更为敏感地显示大脑微观结构异常,为OSA患者的更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OSA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揭示了其神经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旨在为OSA患者更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部分依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扩散峰度成像类淋巴系统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的MRI研究进展

    陈译文张志强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局灶性癫痫之一,其病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管理等是近来癫痫研究的热点方向.MRI中的三维T1加权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脑电联合功能磁共振、多模态成像等序列可以分析患儿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特征,对疾病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 MRI在分析BECTS患者大脑发育及认知水平、指导患者病灶定位中的价值,并且鉴别了抗癫痫药物对大脑产生的影响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探索BECTS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Rolandic癫痫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诠释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机制的进展

    仲思潼曹馨元梁吉孙忠人...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并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认可,但其中枢效应机制仍未明确.近几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如何判定针刺治疗IS疗效、证实其作用机制、如何客观量化与标准化其治疗过程是目前此治疗领域研究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是一种能客观显示脑部微观形态结构以及其功能变化,并能反映针刺治疗IS与中枢系统之间联系作用的现代影像技术,其为推动针刺治疗IS现代化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为探索针刺治疗IS及其后遗症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总结fMRI用于研究针刺治疗IS中枢机制的技术原理、反映针刺治疗IS以及IS后遗症的中枢机制3个方面,介绍近年fMRI技术诠释针刺治疗IS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探索出基于fMRI技术以提高针刺治疗IS疗效的新方法及新方向,便于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望进一步减轻IS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针刺治疗机制缺血性中风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研究的现状与挑战

    杜晓岚段曦瑞李国臣谭娜...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质淋巴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清除代谢废物和维持液体稳态的重要系统,近年来成为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无创的MRI是评估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常用技术,具体包括:钆增强动态成像、基于扩散张量图像分析、血管周围间隙成像、脉络膜丛体积分析、动脉自旋标记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等方法.本文回顾了无创MRI技术在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详述其优势与局限性,为深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脑胶质淋巴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磁共振成像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血管周围间隙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脑结构和功能MRI研究进展

    王俊君宋林峰田彬琳江林...
    185-18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指从未或既往3~6个月内无中度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狭窄率≥50%)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病因之一,可进展为血管性痴呆.但ACS在MRI中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与其多领域认知受损并不相符,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通过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发现,既往研究着重于基于结构或静息态功能研究,缺乏结构和功能耦合对ACS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全面分析,因此,本文从结构和功能MRI角度对ACS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CS认知受损机制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受损磁共振成像脑结构脑功能脑网络

    基于深度学习的磁共振成像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伍倩郭辉
    190-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的日益显现以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成为当今全球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传统的影像技术己无法满足逐年递增以及日渐复杂的病例需求,医师的压力剧增.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医师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各种新兴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设备的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的积极效果,展现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能同时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无创心脏磁共振技术.本文就深度学习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在冠心病的诊疗应用过程中的研究现状、进展以及局限性做出综述,旨在提高医师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促使冠心病能被及时诊断而得到早期干预治疗,同时推动人工智能在我国影像医学领域的发展进步.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