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昼夜节律在脑的多模态MRI中的研究进展

    邢寒棋戴慧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昼夜节律的存在使大脑结构、功能发生昼夜波动.目前大多数神经影像学研究没有控制一天中的时间这个生物变量,使结果的可重复性降低以及解释复杂化.近年来,随着多模态MRI快速发展,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MRI(diffusion MRI,dMRI)、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等方法被用于研究昼夜节律对大脑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大多数研究发现时间对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显著的影响,但报告的结果存在不一致.目前的研究仅关注了白天的时间点和一天中2~3个时间点,缺少对夜间时间点和一天中多个时间点的研究.笔者对近年来昼夜节律在脑的MR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大家对时间作为影响神经影像学研究的生物变量的认识.

    昼夜节律脑结构脑功能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经前期焦虑障碍相关情感回路异常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陈思睿徐小雯赵阳肖磊...
    196-199,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前期焦虑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一种女性独特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着育龄期女性的生活健康,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以"前额叶-前扣带回-杏仁核-海马-小脑"构成的情感回路功能异常可能与PMD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综述该情感回路相关脑区及脑区间的脑功能研究,为寻找PMDD的神经病变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经前期焦虑障碍情感障碍脑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神经机制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苗苗刘泉源任庆发徐东昊...
    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中老年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显著特征,其患病率预计将在未来三十年内增加一倍.随着药物治疗的弊端逐渐显现,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作为一种新型辅助疗法受到广泛关注.MRI可在活体状态下无创地提供脑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信息,对评估DBS治疗PD后的效果及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因此,本文就结构MRI(structural MRI,s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RI,BOLD-f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多模态MRI技术在DBS治疗PD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协助临床选择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正确评估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磁共振成像深部脑刺激脑结构脑功能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郭佳慧吴琼高阳赵鹤...
    206-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分类广泛、机制复杂,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测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度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治疗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现已成为探究癫痫脑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目前基于rs-fMRI研究癫痫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功能连接(function connection,FC)和图论分析.本文将对rs-fMRI的各种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术前定位、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癫痫磁共振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局部一致性功能连接图论

    脑类淋巴系统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沈文卓李勇刚
    212-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脑内新发现的废物清除系统,GS的损伤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MRI因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及多模态成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GS的成像研究中.以MRI为主的影像技术为GS的动力学、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将简要介绍GS解剖与生理功能,并对GS的成像技术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示GS功能障碍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为GS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提供帮助.

    类淋巴系统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神经系统疾病

    直肠癌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深度学习研究进展

    石晟铭肖玲清马佳琪刘晗...
    218-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肠癌(rectal cancer,RC)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对其的管理和治疗均面临着显著的挑战.MRI是评估RC的常规手段,然而常规MRI及功能MRI由于各自固有的局限性常常无法为RC患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以支持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界的迅速进展,深度学习技术在评估RC分期、治疗反应、RC分割和基因分型等方面已经展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技术在RC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RC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并希望能对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与新方向.

    直肠癌磁共振成像深度学习预测性能

    卷积神经网络基于MRI在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袁典杜昱峥魏德健张俊忠...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月板在维持膝关节稳固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医学领域中常见的损伤,是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形成的主要常见原因.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检测半月板的形态结构和膝关节内部信号,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佳医学图像技术之一.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经典神经网络,在医学图像辅助诊断领域具有优越的能力,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基于MRI图像辅助诊断半月板损伤的相关研究也相继提出.本文全面综述了卷积神经网络在半月板MRI图像分割、检测以及分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基于MRI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半月板损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半月板损伤的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提供新方向.

    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图像分割图像分类

    肿瘤瘤周的影像组学研究进展

    侯娟刘文亚
    230-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瘤周是指肿瘤性病变与健康组织交界区,该区域的微环境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免疫特性,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组学融合了一系列计算机技术,从多模态医学图像上提取大量的高维定量特征,挖掘这些特征与疾病诊断、预后等的相关性,为疾病的检测和治疗提供定量和客观的支持.本文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瘤周组织的分割、瘤周影像组学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和病理分型、肿瘤基因学、疗效及预后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等相关研究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和精准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肿瘤瘤周微血管侵犯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人工智能诊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