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
城市

李菁

月刊

1005-278X

a2324@126.com

022-23243277

300203

天津市河西区南昌路116号

城市/Journal C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目前城市科学研究领域内办刊历史最久的刊物之一,在天津市期刊质量评估中被评为一级期刊,并获多项奖励。本刊物致力于探索城市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理论、成果和成功实践的范例,同时还介绍国外一些国家关于城市建设的先进理论知识,使其为我们的城市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卷首语

    曾鹏
    1页

    解析中西方乡村振兴的"同"与"不同"——探索理性务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京祥林靖杰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由量转质的内在需求,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当前的乡村振兴既与西方具有共性的方面,但也存在社会制度、具体语境等差异,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深入的比较剖析,从而促进外来经验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与务实落地.首先,文章在梳理中国和西方乡村振兴演进脉络的基础上,阐释了二者的历史共性,包括:化解城乡差距过大的社会矛盾、对乡村价值与环境产生主动需求、面向城乡等值的目标实现等.其次,文章认为中国乡村振兴与西方的差异主要在于城镇化不稳定态、多重战略目标面向、城乡流动限制、复杂严苛规制、新技术经济变革等方面塑造的特殊情景.最后,文章针对当前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问题并基于中国国情,对乡村振兴路径设计提出了五方面的策略建议,包括:空间资源配置、城乡对流机制、乡村空间管控、产业联动发展、治理现代化等.

    乡村振兴中西方比较不同语境共性与差异路径设计

    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与赋能路径

    田莉郭炎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但长期面临产业用地供需失配、土地发展权配置失衡、土地用途管控刚弹失调等问题,有待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的优化.文章围绕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三个方面,解析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制约,进而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优化的措施和路径,包括着眼于土地发展权均衡配置构建实施导向的县镇村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建立土地权益调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互促机制,建立多方参与协商的乡村规划治理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乡村振兴土地发展权乡村产业

    "新乡土主义"理论与乡村聚落空间更新实践——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杨贵庆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百年乡建历程揭示了农业生产力革新、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引发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揭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对乡村演进造成的深刻影响.纵观历史进程,我国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创新规划建设理论,从而为高水平编制村庄规划、实施高质量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指南."新乡土主义"规划建设理论基于十年来浙江黄岩乡村的一线实践,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三适原则""三位一体""三个层面"和"三式规划"理论框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为其他同类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新乡土主义"理论乡村聚落传统村落社会结构空间更新乡村振兴台州市黄岩区

    合和致远:和美乡村建设的逻辑、图景、难点及实现路径

    段德罡王璇郭金枚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准确阐释和美乡村的内涵是未来一定时期内国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文章以历时性和系统化思维解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逻辑,指出其根植于中华传统"合和"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实现乡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国家主导推动的中国乡村建设的第四阶段.文章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价值导向出发,提出"和于时代、和于自然、和于城乡、和于近邻、和于百业、和于乡党"六维并举的理想图景;分析图景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难点,包括如何处理好现代化与乡土性、差序化与公平性、动态化与稳定性、个体化与公共性关系;进而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或然进路,提出既要理顺相关体制机制,也要把握实践的重点任务.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逻辑理想图景现实难点实现路径

    基于层级结构理论的传统徽州城市边缘空间形态认知方法建构

    夏雨珂钟舸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自然山水和田园乡村要素的解读融入形态学研究.对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理念,特别是徽州山水特色的研究和设计加以呈现并融入形态学分析,优化西方城市形态学对中国传统徽州城市边缘空间的形态表达方式,建立城镇、乡村和生态空间互动耦合的分析方法.具体结合对休宁县城边缘城镇、村落及农田形态的分析,文章提出包含"材料-结构-房间-建筑-地块-地块序列-平面单元"七个层级的形态层级结构体系,为多要素叠加的复杂边缘空间研究提供路径和平台,也为中国山水城市的认知解读和规划设计构建基础.

    城市形态学城市边缘空间层级结构徽州黄山市

    影响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的政策演进历程与导向

    田健曾穗平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的发展演变,主要受城镇扩张的外部干预和乡村自身发展的内生驱动共同作用.政策演进对城镇空间向外扩张、乡村内生动力变化具有关键性影响,进而改变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文章从内、外两个角度,梳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的政策演进历程,并提出支持其格局优化的政策导向.分析表明,相关政策通过影响城镇扩张改变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的过程,经历了"启动扩张-推进扩张-控制扩张"三个阶段;通过影响内生动力改变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的政策,主要包括技术扶持、财税优惠、空间供给、土地流转等,并从探索期、发展期走向成熟期.未来,促进城乡融合的政策与制度设计将对城市郊区乡村空间格局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郊区乡村空间格局城镇扩张城乡融合

    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成效

    邱建杨乾虎杨潇贾刘强...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依据,科学技术是规划设计的支撑.作为承载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理性"的规划设计理念,科学布局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探索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总结归纳了天府新区在规划选址、城市规模预测、空间形态构建、产城融合布局、产城一体单元设置、规划平台管理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阐释了规划设计在引领天府新区建设发展为公园城市"首提地"过程中的科技支撑作用,期望对其他国家级新区和类似区域的规划设计具有参考借鉴.

    科技创新公园城市生态服务价值产城一体单元天府新区

    超大城市存量更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研究

    陈志敏张艺萌郭友良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主要城市陆续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存量发展阶段,从外延扩张走向存量提升.存量空间资源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属关系、多元的主体诉求,存在着客观的利益博弈乃至历史遗留问题等,对传统的面向增量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提出挑战,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创新与探索.文章重点结合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等超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梳理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层级面向存量空间的规划编制内容、实践要点,为其他城市存量空间更新改造的规划提供参考.

    超大城市城市更新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地方性"视角下碎片化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评估体系建构——以福建省福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高畅夏青杨丹妮田征...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我国早期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相当一部分历史街区因缺乏保护而展现出碎片化的特点.随着当前旧城更新的不断推进,相较于针对那些文物遗存丰富、传统风貌集中的历史街区的研究,如何合理评估那些具有"碎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的价值,挖掘其独特特色,并实现有效的保护和更新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文章利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地方性"主题理论,从解读"地方性"特征的内涵出发,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从历史沿革、地域特性、区域形象和人与地方的关系四个层面,探索性地构建了碎片化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评估框架和历史遗存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同时,为了促进"地方感"的形成并增强"地方认同",文章提出了街区保护与更新利用的关键点,并结合福建省霞浦县福宁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为相似类型的碎片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提供启示.

    地方性碎片化文化景观历史价值评估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