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残疾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残疾人研究
残疾人研究

程凯

季刊

2095-0810

zhaoyanchao928@126.com

010-66580151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残疾人研究/Journal Disability ResearchCHSSCD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实困境与调适策略

    焦若水陈禹舟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我国农村残疾人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国总人口规模达到峰顶,乡村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的规模效应持续衰减,脆弱性问题日渐突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严重、最突出、最尖锐的挑战.农村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攀高,重度残疾人占农村残疾人的比例高达一半,农村残疾人的老龄化程度更是远高于平均水平,残疾人家庭规模持续小型化导致最为重要的家庭照护资源不断减少.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抓住农村产业发展的机遇,扩展农村残疾人就业,全面完善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为本的农村残疾人照顾体系,提升家庭、社区与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能力,这也将是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的重点.

    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侯晶晶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教育对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奠基作用,需要家庭与学校协同.较之残疾儿童的学校教育,其家庭教育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挑战性均较突出,主要面临经济状况、父母心理健康、教育新要求应对能力不足等困境,其成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鉴于此,应通过精准支持减轻残疾儿童父母的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提升其教育效能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听障污名与亲职失权——听障父母健听子女家庭祖辈替代养育现象探析

    张雯雯华红琴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职责和权利,但听障父母常被排除在外.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探析听障父母健听子女家庭中祖辈替代养育现象.研究发现,听障父母的养育权普遍处于失权状态,祖辈掌控孙辈养育权,他们"再为父母",主导孙辈的日常生活照料与教育、掌控家庭经济权力,听障父母成为"隐形人".这种替代养育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即对听障的污名,听障者常被视为"智商低、能力差",缺乏教养子女的能力.手语作为听障污名标记,祖辈常阻止孙辈学习手语,甚至阻止孙辈接受母乳喂养,导致听障者亲职权利被剥夺."去污名化"以及听障父母教养支持是听障父母育儿权利实现的必由之路.

    听障父母健听子女祖辈替代养育聋文化听障污名

    残疾女性与女性的残疾——女权主义残疾研究的发展与反思

    滕小娟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权主义残疾研究从性别与残疾的交叉之处入手,力图解构社会文化对残疾/女性的刻板印象,揭示能力主义采用不同话语形式污名化残疾/女性的情况.与此同时,女权主义残疾研究密切关注残疾女性的社会现实,从性权利、生殖权利到社区建设,引发对人类规范性的讨论和思考,打破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藩篱.残疾研究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女权主义残疾研究的批判思路和思想成果可为中国残疾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残疾性别文化表征生物伦理

    促进残疾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机遇、挑战与对策

    李艳阿丽也·吾买尔李长安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已取得巨大成就,残疾女性的就业状况得到了改善,就业保障也有了显著成效.新时期,促进我国残疾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残疾女性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表现在:收入提高且来源稳定,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劳动关系趋向和谐,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就业机会更加公平,就业权益保障更为充分,有工作愿望、符合工作条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的残疾女性基本都参加了就业.当前,残疾女性的就业情况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无论在就业比例还是收入水平上,表现的均不如残疾男性,与普通女性相比差距更大.与此同时,残疾女性就业还面临屡见不鲜的歧视、受教育水平偏低、就业能力建设不足、在家庭等方面的配套性支持政策不足等多项挑战.为此,要抓住机遇,通过努力消除各种歧视性现象,加强残疾女性就业能力建设,完善残疾女性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性配套政策等措施,促进残疾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

    残疾女性就业机遇挑战对策

    汉唐之际残疾女性人口管理研究

    李生平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出土文献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为研究包括残疾女性在内的古代残疾人口户籍登记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汉代,罢癃人口作为一种社会身份逐渐出现于户籍文书中,载录女性癃病者的材料虽然较少,但也可看出残疾女性户籍制作与赋役制度之间逐渐产生密切关系的趋势.魏晋之际,走马楼吴简中数量众多的"女户"简,表明"残疾女性"身份的正式确立,记注格式也渐趋详细.迨至唐代,国家对包括"三疾"在内的基层社会人口的管理更加严格,除记载残疾类型外,残疾程度也成为了重要内容.总体而言,汉唐之间对残疾女性人口的统计与管理,目的是在户籍制度下为国家赋税服务.随着户籍文书所见残疾人口资料的不断整理,有望推进对包括残疾女性在内的中国古代残疾人口量化统计分析的研究.

    残疾女性户籍登记残疾人口管理

    医疗脑机接口技术的法律规制

    李筱永任静吴佼玥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别于其他大脑神经技术和传统治疗方法,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传输、解读和记录神经数据.神经数据经过解码不仅可以反映健康信息,还可以揭露思想隐私.另外,脑机接口技术可以通过刺激直接干预患者的情绪、思想、甚至行为.对于医疗脑机接口技术应该适度规制,需要兼顾生命身体健康权和人性尊严法益,神经数据合理利用和隐私保护.具体规制路径包括:对医疗脑机接口技术研究进行严格的伦理审查,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进行特殊的审批监管,对知情同意的履行进行特别的程序保障,对神经数据进行专门的立法保护.

    医疗脑机接口神经数据人性尊严伦理审查复核程序医疗器械附条件审批

    无障碍视角下残障人体育参与权保护研究——以空间正义理论为基础

    黎浩田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障人体育参与权的充分实现,关键在于确保体育空间的无障碍化.在无障碍视角下,以整体主义的系统性制度观塑造多维的空间正义,是健全残障人体育参与权保护体系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纠正体育空间障碍造成的不正义现象,需要深化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并适时为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创造制度条件;在信息无障碍方面,需要明确科技企业在道德、法律和合约方面的主体责任,推动体育信息服务和数字体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在无障碍社会服务方面,通过无障碍法律规范和体育赛事规则、技术标准和行业服务指南等社会规范的协同,有机整合不同的制度资源促进体育空间无障碍社会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

    空间正义残障人体育参与权无障碍环境

    《残疾人保障法》的司法适用:样态、功能与进路——基于244份残疾人司法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

    王群修君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残疾人保障法》既是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又是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保障法,更是落实宪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条款的部门法,对其司法适用的实证研究有助于准确认识该法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局限及其完善进路.本文以244份法院援引《残疾人保障法》的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法在彰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国家立场、化解残疾人矛盾纠纷和纠正残疾人行政违法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残疾人司法裁判文书说理简单、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和残疾人案件诉源治理效果不好等问题.宜细化《残疾人保障法》立法表达,完善残疾人保障的地方立法,创新残疾人民事公益诉讼的制度机制;定期发布残疾人相关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强化残疾人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提升残疾人案件诉源治理效能;深化残疾人无障碍司法环境建设,以《残疾人保障法》的良法善治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残疾人保障法司法适用现状反思完善路径

    书讯

    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