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昌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昌吉学院学报
昌吉学院学报

李再江

季刊

1671-6469

cjxy666@163.com

0994-2346429

831100

新疆昌吉市世纪大道南路9号

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j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昌吉学院主办的综合学术理论季刊,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以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宗旨,突出民族性、地方性与师范性。重点栏目有“语言文学研究”、“女性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有“回族文化研究”、“北庭西域文化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战共同体:王余杞的战时写作

    刘平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余杞的战时写作记录真实的历史,建构抗战共同体,既兼有国家和民间的立场,亦兼具中国人和日本民间的视角.王余杞在写作中从个人走向民族国家.王余杞一家,和中国千千万万百姓一样,受日军轰炸带来的饥饿、灾难与伤痛.王余杞的诸多战时写作是此在的写作.他在作品中表达世人共同的情感和信念,把个人的苦痛和欢愉变成全民族的痛苦和愉快.王余杞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写作,他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白话,识字的人都能懂.即使在抗战救亡的语境中,王余杞亦没有忘记启蒙大众.

    王余杞共同体民族国家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路:解码、传播与创新

    陈实田翔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实践,蕴藏着集体创造力、文化传统与价值观.挖掘整理非遗项目中的红色资源,萃取其思政元素,围绕课程思政中价值引领、文化传播和身份认同三大需求,用编码解码、互动仪式链、参与式文化等传播学理论分析其传受特性,可辨明非遗红色资源的媒介特征,更深入地解析其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路,以红色符码激发高校学生的情感共振.社交媒体时代非遗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须顺应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应主动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创新思维、科研育人、社交媒介素养,增强师生参与性、课堂数字化、资源共享性,打造探究式、互动式、数据式三位一体的高校课程思政"参与式文化"新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课程思政参与式文化

    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支点及实施路径的探究

    钱归归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管理是基于管理学的视角出发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一种科学方法.目标管理中,马克思人文主义是内在支撑,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参与方的行动宗旨结合在一起,为高校思政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校实施目标管理,既要遵循思政原则,又要从管理的视角进行研究,实现整体与系统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法与工具的协同.

    目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支点实施路径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白钰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将自身人生幸福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助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帮助青少年厘清"为什么"、明确"爱什么"、规范"怎样做",使青少年爱国主义言行符合其自身内在要求和祖国发展需要,实现青少年与祖国共发展.

    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张圆圆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创新要在教学目标上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政治意义、文化意义、道德伦理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中国哲学中的天人观、道论、民本思想、修养论可以转化为与新时代相契合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互动式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用生动、趣味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要在考核方式上做到过程性与模式化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主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哲学史价值性目标时代性转化教学创新教学实践

    新文科视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教学改革与路径创新

    董清平严真玉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文科是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等教育质量、创新文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战略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作为高校历史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新的要求之下,有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既是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也是响应打造"金课"号召的需要.其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一定的方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实效.

    新文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改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写作课程教学途径研究

    王欣李晶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写作课程一方面承担着实用写作能力的专业培养任务,另一方面发挥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育人功能.应用写作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可从以文化精神为引领的"主题思政"、以文化事象为支撑的"材料思政"、以教学手段为依托的"方法思政"三方面来发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有机融入课程立意、论据呈现与教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应用写作思政性主旨,强化对应用写作的思政理解与应用,继而在价值哲学层面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铸牢和内涵式发展的全面提升.

    应用写作课程思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MTSI"模式研究——以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郝晓莉石向焘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创新能力是推动经管类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而新疆高校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与其他地区高校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深入探讨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针对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学科支撑力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科研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和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以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研究"MTSI"培养模式,即多元协同、导师支持、实践服务以及思政融合等策略,从而提高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

    OBE理念下生成式AI技术在高校财会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李琛滢孙玮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给传统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新的机遇.高校财会教育与生成式AI技术的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文章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深入分析了生成式AI技术与高校财会教育的契合点,通过整体框架和具体实施方式两个维度,分教育提供者、学生、雇主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四大利益相关者,覆盖了高校财会教育的主要利益主体;分教材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外延伸四大融合点,贯穿了从课内到课外、从软件到硬件、从理论到实践的高校财会学习全流程,最终探索构建了生成式AI技术在高校财会教育中的应用路径,以期为传统财会教育寻找新的突破点,为高校教育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思路借鉴.

    生成式AI高校财会教育OBE理念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三所高校为例

    高广仿孙善杰孔艳荣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共生发展与互动共赢.从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三所高校开展产教融合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产教融合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学科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有差距、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需求不适应、教学运行与管理不够规范、应用型研究与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产教融合活力;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建立教育发展机制,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等对策建议.

    产教融合地方高校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