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材料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材料保护
材料保护

徐军

月刊

1001-1560

bjb@mat-pro.com

027-83641679

430030

湖北省武汉宝丰二路126号

材料保护/Journal Materials Prote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60年,是由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表面工程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主办的全国性表面应用技术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中文核心期刊。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中国期刊提名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绿色高效缓蚀剂研究现状

    李杰曹凤婷王铁钢李涛...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缓蚀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能够防止金属腐蚀,同时保持金属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不变,且使用方便,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传统金属缓蚀剂的生物降解性差,有毒性,且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理念,传统金属缓蚀剂的使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缓蚀剂的研究逐渐转向环境友好型物质.将绿色环保类缓蚀剂分为单一体系类缓蚀剂和复配体系类缓蚀剂,并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分类归纳了各类缓蚀剂的优势和劣势,对绿色缓蚀剂的现状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绿色缓蚀剂环保植物提取物碳基纳米

    Cu-EDTA废水的高级氧化破络处理技术

    赖露魏喆魏立安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Cu-EDTA废水处理中,因金属有机配合物结构复杂、性质稳定,需要依靠高级氧化技术对其进行破络降解,以达到绿色高效的处理效果.列举了电催化法、光催化法、臭氧法、芬顿法、活化过硫酸盐法及放电等离子体法这6类常见的高级氧化破络处理技术,并对比分析不同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介绍了近几年高级氧化破络的联合处理技术,总结了其优化提升、技术应用情况.展望了高级氧化技术在Cu-EDTA破络处理研究中的探索方向,强调降解机理研究、联合技术开发及实际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可为高级氧化破络处理Cu-EDTA废水研究提供参考.

    Cu-EDTA废水处理高级氧化法破络

    镀锌超高强度钢板中镀层裂纹的研究进展

    尹浩彭玉春黎小洲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锌镀层在车用超高强钢热冲压防护中具有保护钢板基体免受氧化及脱碳,并为零件提供良好的阴极保护性能和焊接性能的重要作用.在镀锌超高强钢板热冲压中,基体与镀层间元素相互扩散并在镀层中发生相变产生脆性相(Г相),促使镀层中微裂纹的产生并诱发扩展至基体的宏观裂纹,导致零件使用寿命大幅度衰减.因此,锌镀超高强钢板层在拥有良好保护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还需在热冲压过程中避免镀层裂纹的产生.针对镀锌层微裂纹和宏观裂纹产生原因进行了介绍,综述了热冲压温度(加热温度,初始热冲压温度)和加热时间、钢板形变和钢板基体因素对镀层裂纹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提高零件性能和抑制镀层裂纹所需工艺的矛盾点,阐述了摩擦因素对镀层裂纹和成形性能的影响,总结了抑制镀层裂纹的措施.最后,从零件应力、塑性变形和钢板基体改性3个方面展望了未来抑制锌基镀层裂纹的发展方向.

    锌基镀层热冲压裂纹尺寸特征产生机理

    3种硅氧烷不同pH值水解液封孔微弧氧化涂层的结构及耐蚀性能研究

    严涵崔学军齐玉明曾山山...
    117-12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增强微弧氧化涂层对镁合金的腐蚀防护能力,研究了3种硅氧烷水解液pH值对AZ31B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硅氧烷复合涂层表面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恒压方法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制备微弧氧化涂层,随后调节硅氧烷水解液的pH值,通过浸渍的方法在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形成硅氧烷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Image-J图像分析法、测厚仪、表面粗糙度仪、接触角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涂层表面的微观形貌、孔隙率、厚度、粗糙度、疏水性以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微弧氧化涂层相比,微弧氧化/硅氧烷复合涂层显著修复了微弧氧化涂层表面的微孔与缺陷,并赋予了涂层疏水性,能够有效阻止或减缓腐蚀介质的渗入,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能.对比3种硅氧烷,pH值为6的KH-570水解液制备的复合涂层的孔隙率最低,水接触角达到(126.5±2.3)°,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647×10-8 A/cm2,其耐蚀性能最好.

    镁合金微弧氧化硅氧烷pH值耐蚀性

    表面活性剂对酸性蚀刻废液制备氧化铜形貌的影响研究

    张添淳吴道新蒋峥瑾肖忠良...
    12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十二烷基二甲基胺乙内酯(BS-1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DB)、吐温80(Tween-80)4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加入顺序、煅烧温度对酸性蚀刻废液制备氧化铜(CuO)的形貌与粒径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CuO的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粒径分析与热重(TG)测试研究了CuO的粒径分布与热稳定性,使用MS软件中的Forcite模块在COMPASS力场下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CuO表面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后,CuO颗粒分布均匀、大小均一,较优的4种表面活性剂为BS-12、SDS、CPDB、Tween-80.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顺序不影响CuO产物的成分及形貌.先加入BS-12,比后加入BS-12制备的CuO样品的平均粒径小,分别为2.85、7.50 nm;在400℃下煅烧,添加BS-12、SDS、CPDB、Tween-80制备的CuO颗粒均为不规则片状结构,平均粒径增大,分别为25、27、40和55 nm.4种表面活性剂通过模拟运动后都能自发吸附在CuO表面,在此过程中温度和能量在短暂波动后迅速达到平稳状态,吸附模型体系相对稳定.BS-12、SDS、CPDB、Tween-80对CuO表面的吸附能分别为-762.73、-556.10、-619.47、-739.81 kcal/mol,吸附能力大小为BS-12>Tween-80>CPDB>SDS.在酸性蚀刻废液制备CuO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CuO颗粒的均匀性.

    蚀刻废液氧化铜表面活性剂分子动力学

    环氧树脂-改性聚氨酯及聚脲复合涂层的制备及防护性能研究

    张翼杨慧敏杨志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防护涂层材料单一、防护性能难以兼顾,单组分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分子结构存在缺陷、聚脲固化速率过快的问题,通过改变聚氨酯合成原料中PTMG2000和聚醚3050的混合比例来调控聚氨酯交联、微相分离程度以改进其性能,同时采用P1000与扩链剂MDBA来制备可手工涂覆的慢反应聚脲,将环氧树脂作为底漆、聚氨酯-聚脲作为面漆,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耐磨、防腐、抗冲击等防护性能的涂层.结果表明:当m(PTMG2000)∶m(聚醚3050)=1∶2时制备的聚氨酯与PU-3050相比,其拉伸强度为13.19 Mpa,提高了85.25%,伸长率为289.14%,提高了140%,热分解50%的温度从392.45℃提高到400.28℃,水接触角从90.72°增大到98.29°,综合性能得到提升.复合涂层在15 d中性盐雾测试后涂层未起泡、锈蚀面积小,高于ISO 9227-2006标准要求;附着力为0级,高于ISO 2409-2007标准要求的3级;抗冲击强度为100 cm,高于GB/T 1732-2020标准指定的最高50 cm冲击强度;在3.5%NaCl溶液中腐蚀9 d后阻抗维持在4.245×107Ω·cm2,30 min磨损量为10.28 mg,防护性能优异.

    复合防护涂层环氧树脂聚氨酯慢反应聚脲

    2014铝合金表面Ni-P/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和性能

    宫璇刘家辰崔彦李强...
    148-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铝合金表面的耐磨能力,采用电沉积法在2014铝合金表面制备了Ni-P/金刚石复合镀层,利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仪、电化学工作站、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设备研究了镀层中不同金刚石颗粒含量对镀层的元素组成、表面形貌、显微硬度、腐蚀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金刚石颗粒添加量从0增加至1.0 g/L,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电位升高,显微维氏硬度从526 HV0.5升高至786 HV0.5;当金刚石颗粒添加量为1.0 g/L时,镀层的磨损率最低.随着金刚石含量的增加,镀层的磨损机理由疲劳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与黏着磨损的相互作用再转变为黏着磨损.

    电沉积Ni-P/金刚石复合镀层耐磨性耐腐蚀性

    时效工艺对Al-Zn-Mg-Sc-Er合金显微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汤中英邢清源杨守杰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Al-Zn-Mg合金是可热处理强化铝合金,研究不同合金时效工艺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是铝合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室温拉伸、剥落腐蚀的试验方法和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不同时效工艺对Al-Zn-Mg-Sc-Er合金力学与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制度T6、T7-LS、T7-SL处理后Al-Zn-Mg-Sc-Er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依次降低,剥落腐蚀评级依次为EA、P、N级;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分析显示,随合金时效程度的加深,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电荷转移电阻增大,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提高;影响合金耐腐蚀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析出相的种类、尺寸、分布及无沉淀析出带(PFZ)的宽度.

    Al-Zn-Mg-Sc-Er合金时效工艺微观组织耐蚀性剥落腐蚀

    精密模压模具用类金刚石薄膜表面失效与恢复

    向青云杜重洋王乃帅王健强...
    161-16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精密模压模具用类金刚石(DLC)薄膜的表面失效过程,探索恢复失效薄膜表面性能的方法,用磁过滤阴极电弧设备在硬质合金模具上制备无氢类金刚石ta-C薄膜,在精密模压机上使用该模具对玻璃开展模压.通过拉曼光谱检测经历不同次数模压薄膜结构变化情况,使用维氏硬度计、白光干涉仪检测模压前和多轮模压后ta-C薄膜的表面状态差异,从而评价薄膜在精密模压过程中的失效方式.结果表明:随着模压次数的增加,ta-C薄膜拉曼特征峰比值ID/IG从0.66上升到超过2.67,发生四面体配位sp3向三配位键合结构sp2的相转变.ta-C薄膜的硬度经模压后下降了15.5%,表面粗糙度由0.6 nm增大到25.8 nm,且膜层的整体均匀性下降.薄膜失效异常位置分析揭示了相转变主要发生在薄膜外表面,薄膜内部结构在模压过程中仍保持相对稳定,通过氧离子刻蚀可以使模压后的ta-C薄膜表面状态恢复.

    类金刚石薄膜玻璃精密模压失效分析表面恢复

    大温差长输供热管网的防腐防垢策略研究与应用

    郑刚李金刚王鼎力宫清臣...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A供热公司采用大温差长输供热技术,2019~2021年连续2个采暖季发现其二级管网内存在明显的结垢、不锈钢点蚀和碳钢腐蚀现象,严重影响冬季居民供热效果.供热公司针对其水质特点及运行情况展开了阻垢缓蚀剂研发、点蚀临界条件研究等工作,最终确定了以添加TC型阻垢缓蚀剂为主的防腐防垢方案.通过工业试验的检验,换热板抽查无明显的点蚀和结垢现象,碳钢腐蚀挂片结果表明管道内壁腐蚀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该种防腐防垢策略在同类型供热系统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供热管网防腐防垢策略不锈钢点蚀碳钢腐蚀大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