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Van der Pol方程的双脉冲射流控制机理研究

    陆惟煜李秋锋傅鑫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机理不明的问题,建立了双激励受迫Van der Pol理论模型,用于指导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参数选取及揭示其流动控制机理.该理论模型基于弱非线性稳定性理论,通过对不同参数下模型方程的求解,将理论模型与典型分离流场中双脉冲射流的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该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在频率、相位等特性上相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其中,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双脉冲射流在折合频率都为1且同相位时控制效果最好.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脉冲射流依靠流动不稳定性增强主流与分离流间的动量传递以抑制流动分离,邻近双脉冲射流的相位具有相干效果,且双脉冲射流通过预锁频效应产生相比单脉冲射流的控制效果增益.针对双脉冲射流流动控制的机理为脉冲射流器的设计和应用指出了一种可能方向.

    流动分离流动控制脉冲射流

    黏滑模式压电惯性电机的研究进展

    张建辉高素成安大伟黄卫清...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电电机是解决传统电机在精密驱动方面局限性的一种关键驱动器,其中采用逆压电效应和惯性位移原理的压电惯性电机更是新颖热点.黏滑模式相比滑移模式更能满足精密控制运动的要求,是压电惯性电机研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首先介绍了黏滑模式压电惯性电机的基本原理,详细综述了黏滑模式压电惯性电机的研究进展,包括信号控制式压电惯性电机、摩擦控制式压电惯性电机和结构控制式压电惯性电机,最后探讨了黏滑模式压电惯性电机未来可继续改进的部分要点.

    惯性位移黏滑模式信号控制摩擦控制结构控制

    新型连续梯度变截面薄壁圆管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熊锋付杰石晓辉曾四海...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新型连续梯度变截面薄壁圆锥管(FGTT管),其截面直径沿其轴向以一种函数梯度的方式连续非线性变化,较传统等截面薄壁圆管(圆柱管)、连续线性变截面薄壁圆管(圆锥管)具有更好的可设计性及更大的吸能潜力,工程应用价值较大.首先,建立了FGTT管轴向冲击有限元数值模型并进行了精度验证,以此为基础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了FGTT管与传统圆锥管轴向冲击吸能特性,并分析了上下直径差、梯度指数、冲击速度对FGTT管轴向冲击吸能特性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以FGTT管壁厚、上端半径和梯度指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其轴向冲击比吸能和初始峰值力为优化目标,结合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响应面近似模型及N S 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了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FGTT结构与初始常规圆锥形结构相比,初始峰值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下降了45.4%;比吸能较原结构提高了13.5%;与原结构相比,该FGTT结构的质量减少51.031%,取得了良好的优化设计效果.

    功能梯度锥形管(FGTT)轴向冲击耐撞性能多目标优化(MOO)

    驾驶机器人纵向操纵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

    曾小杰陈刚王陶王良模...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道路阻力变化对驾驶机器人纵向操纵的影响,提出了驾驶机器人纵向操纵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不同操纵模式驾驶机器人车辆耦合模型,基于耦合模型设计了模型预测控制器和模式切换控制器,并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设计道路滚阻系数估计器.通过仿真与试验得出,该控制方法能抵抗道路滚阻系数扰动带来的影响,纵向车速跟踪误差在±2 km/h,实现了精准驾驶机器人纵向操纵.

    驾驶机器人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纵向操纵车速跟踪

    基于音视频特征融合的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帖云程慧杰靳聪李小兵...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视频情感识别工作主要集中在面部表情、人体的动作行为等,忽略了场景和对象中包含大量的情感线索及不同对象之间的情感关联.因此,提出了一个基于视觉关系推理和跨模态信息学习的音视频特征融合网络模型用于预测视频情感.模型主要包括三部分:对象间的情感关系推理、声学特征提取、跨模态交互融合.首先,采用Mask R-CNN模型提取出包含物体的区域并提取出相应的特征序列,利用图注意力网络对视频帧中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情感关联进行推理,找到视频帧中的关键区域;然后,利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提取对数梅尔频谱片段的帧级上下文信息,对视觉信息进行补充;最后,将多头注意力机制应用到跨模态交互融合模块中去学习不同模态信息之间的隐藏关联,并将利用跨模态注意得到的音视频特征利用门控神经网络进行融合.所提出的模型在数据集Video Emotion-8和Ekman上具有较好的精确度.

    情感识别情感关系推理跨模态交互图卷积神经网络多头注意力机制

    知识本体与词向量结合的词义相似度强化学习计算方法

    杨泉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语言学上分析了基于知识本体与基于词向量的词语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的不同特点,指出两类方法进行语义计算的优点与不足,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策略的混合式语义相似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解决使用单一方法无法解决的语义计算问题,而且计算结果更接近人工判定结果,与MC30人工判定值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达到0.917.最后指出了提升该类算法性能的途径,一方面,可将更多的语言学信息作为观测变量,使得学习算法面临的环境更接近真实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可使用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任务结果作为奖励,增加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词义相似度知识本体强化学习词向量

    一种结合多通道特征改进群组相关的立体匹配算法

    郑秋梅王生坤王风华于涛...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征提取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立体匹配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针对目前立体匹配网络在特征提取中造成的语义损失和匹配代价信息丢失问题,将特征金字塔网络作为立体匹配的特征提取部分,提取包含高层语义信息和多尺度信息的多通道特征;并使用改进的群组相关模块计算匹配代价,使网络包含更多的特征相似性信息,减少信息丢失,进而更加准确地重建弱纹理等病态区域.在SceneFlow、KITTI 2012和KITTI 2015双目数据集上进行测试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取得了较好精度,并且相比基准网络,在提高精度和弱纹理区域匹配效果的同时,所提算法没有增加较大计算负担.

    双目视觉立体匹配多通道特征群组相关

    面向大范围手势捕捉的Leap Motion数据结构体优化

    孔若思姚寿文王瑀兰泽令...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标记人手和虚拟环境交互是实现沉浸式虚拟装配的关键,多Leap Motion数据融合是扩展捕捉范围的有效途径.然而,多Leap Motion系统的数据量冗杂,增加了基于局域网传输的网络负荷,使得手势反应迟滞,影响了沉浸感和装配效率.建立了Leap Motion数据结构体优化模型,获得了各类数据的权重,提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数据量降低了36%,针对5个Leap Motion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的数据传输速度和融合效果得到大幅提升,满足了多Leap Motion实时手工装配的需求.

    虚拟装配多LeapMotion网络负荷数据结构体优化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三维动画表情生成及情感监督方法

    庄美琪谭小慧樊亚春程厚森...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线学习,提出一种三维动画表情生成方法,复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监督.将视频作为输入,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人脸动作单元,将识别结果作为驱动虚拟替身的数据使其面部发生形变从而生成表情;基于识别结果计算情感指数,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情感监督图表.研究得出:用户对提供的表情生成效果和情感指数符合程度的评分均值达到83.97.手动生成的表情同自动生成表情的对比实验证明:效果一致.最终呈现3种可视化结果(动画表情生成效果、情感指数波动图和情感指数分布图),为教师提供了具有学生隐私保护的情感监督和学习状态反馈.

    在线教学深度学习情感监督三维表情生成人脸动作单元

    栅格环境下基于开阔视野蚁群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刘智飞刘冬冬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小栅格环境下机器人规划的路径长度,提高路径规划效率,提出了基于开阔视野蚁群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栅格模型,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可以识别的0-1矩阵模型.分析了传统的4方向搜索蚁群算法和8方向搜索蚁群算法,提出了开阔视野蚁群算法,在该算法中重新定义了视野范围、邻域栅格、可选栅格,并对栅格选择概率进行了适应性改进.与4方向和8方向蚁群算法比,开阔视野蚁群算法的转角分辨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在15×15和30×302种规模的栅格环境下,同时使用4方向蚁群、8方向蚁群和开阔视野蚁群算法进行10次路径规划,结果表明:开阔视野蚁群算法规划的路径长度远小于另外2种算法,且开阔视野蚁群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快,以上结论验证了开阔视野蚁群算法在栅格环境下路径规划的优越性.

    机器人路径规划开阔视野蚁群转角分辨率栅格选择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