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打一游戏拆牌算法研究

    乔秀明黄文杰李淑琴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模拟人类玩家在二打一打牌过程中的拆牌规律,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拆牌训练,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序列标注方法,使用大量经过标注的实战数据,采用BILSTM-CRF网络构建手牌拆牌识别网络,实现了对二打一初始手牌的拆牌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原始数据中产生了良好的训练效果,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89.16%,在与传统的手牌拆分方法进行比较后印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进一步对二打一初始手牌的难度评估提供了保障,也为其他非完全信息牌类博弈的手牌拆分方法提供了借鉴.

    二打一拆牌算法深度学习序列标注

    CaO取代量对M gO-Al2O3-SiO2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樊振华谢卫东韩利雄刘伟廷...
    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MgO-Al2 O3-SiO2玻璃,研究了CaO取代MgO对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氧化钙代替氧化镁后,会出现混合碱土效应,玻璃网络中的桥氧含量达到最大值,提高了玻璃网络结构的稳定性.随着CaO的取代,密度、介电常数线性增大,弹性模量线性减小.但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均表现出混合碱土效应.热稳定性参数S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热膨胀系数则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当CaO含量为5%时,玻璃表现出最好的综合性能,其热稳定参数S、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介电常数分别为37.6 K、3.44×10-6/K、94 GPa、5.6.研究结果对5 G时代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的性能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印刷电路板混合碱土效应结构性能玻璃纤维

    含氟复合偶联剂对聚四氟乙烯基微波复合介质基板性能的影响

    张立欣武聪韩伏龙龙金...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基偶联剂能够显著改善陶瓷粉和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间的浸润性,使有机/无机界面结合更紧密.基于此,研究了复合偶联剂中含氟硅烷偶联剂含量对PTFE基微波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致密度、吸水率、铜箔剥离强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偶联剂中氟基偶联剂增加能够显著提高复合介质基板的致密性和介电常数,降低吸水率和剥离强度.当氟基偶联剂含量为0.2%时,复合介质基板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分别为10.30和0.0016,吸水率低至0.042%,剥离强度为1.30 N/mm.

    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材料复合偶联剂氟基偶联剂

    超低介PTFE基介质基板配方设计及基板性能

    武聪李强张立欣贾倩倩...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低介PTFE基介质基板配方工艺不稳定、基板介电常数高等问题,提出不同直径、不同铝硅原子比和不同填加比例空心球对基板介电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探究方案.对不同直径和不同球壳厚度空心球对介电常数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基于模拟结果进行了PTFE基空心球复合介质基板的制备,并对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当空心球直径为80μm、球壳厚度为2.5μm、铝硅原子比为2:1、填加比例为35%时,制备的基板介电常数为2.0,介质损耗为0.0027,Z轴热膨胀系数为38.8×10-6/℃,吸水率为0.025%,为性能优良的超低介PTFE基复合介质基板材料.

    空心球PTFE介电性能介质基板

    聚苯乙烯/六方氮化硼/氧化铝微波复合基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田星宇彭海益王晓龙方振...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六方氮化硼(h-BN)在聚苯乙烯(PS)中定向分布难且高填充比例下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湿法分散后再热压成型的方法;以h-BN和Al2 O3组成复合填料,制备了一系列PS基微波复合基板,解决了h-BN的定向排列和复合填料均匀分布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基板样品在复合填料体积填充比例达到60%时均具有高度致密、均匀分散的显微结构;随着复合填料中h-BN比例的增加,基板样品的密度、热膨胀系数、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逐渐降低,面内热导率显著增加.当h-BN和Al2 O3的体积比为11:1时,复合基板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面内热导率高达13 W/(m·K),热膨胀系数为15×10-6/K,介电常数为4.3,介电损耗为1.44×10-3(@10 GHz),在5G/6G通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聚苯乙烯六方氮化硼氧化铝热导率介电性能

    GA-AC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重型车排放预测

    闻增佳谭建伟王怀宇余浩...
    20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减少实际行驶排放试验(real driving emission,RDE)受到驾驶行为、车型等干扰的情况,降低试验耗时和测试成本,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重型车的排放预测模型,引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进行优化.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s measurement system,PEMS)对某重型车进行RDE试验,并将试验数据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验证集,通过B型关联度算法提取数据主要成分用于训练与预测.结果表明:瞬时排放水平上,NOx预测结果与样本数据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686,线性高度相关;整体误差水平上,NOx排放因子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36%.该模型对重型车的瞬时排放和整体排放特性预测准确性较好,对辅助RDE试验具有参考意义.

    重型车实际行驶排放试验排放预测GA-ACO-BP

    沉积不同碳载量DPF对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影响

    王浩浩肖有强薛振涛王建东...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沉积在DPF孔道内碳载量对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的影响,将车载PEMS路谱在台架复现,分析了4种碳载量下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瞬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DPF的PN排放随着碳载量的升高而升高;在新鲜DPF情况下,PN瞬时排放较高部分集中于市区工况且持续时间较短,而在含有碳载量DPF情况下,PN瞬时排放较高部分集中于高速工况且持续时间较长;在高速工况下,随着DPF孔道内碳载量的不断积累,PN瞬时排放与碳载量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此外,DPF内部孔道的变化情况直接与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相关.

    柴油机颗粒物物数量排放碳载量

    柴油车SCR装置实际使用过程劣化机理研究

    朱自如黄鹏王素梅吕立群...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柴油车实际使用失效的SCR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对其进行宏观性能评价和微观结构表征试验,分析研究劣化件结构参数变化,研究SCR装置的失活机理.结果表明:SCR装置劣化可归结于热老化和硫中毒.热老化会使催化剂骨架坍塌,颗粒团聚,降低比表面积,使孤立态活性Cu2+会转化为低活性的CuO物种,减少其表面的Brønsted酸性位点数量.硫中毒导致硫元素燃烧生成的硫酸盐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堵塞孔道,减少表面活性位点,降低SCR装置的低温活性.

    分子筛催化剂劣化机理热老化硫中毒

    增压重型柴油机米勒循环应用的潜力研究

    王菁班智博赵茗卓官维...
    223-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勒循环具有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NO x排放等优势,但同时也减少了缸内新鲜空气总质量,从而对燃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通过试验研究,探索了柴油机在不同进气压力下从低负荷到高负荷区域应用米勒循环的应用潜力.通过计算总液体燃料消耗量(包括燃油消耗量和氮氧化物后处理系统中估算的尿素消耗量),对发动机总体运行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在装有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可变气门驱动系统的单缸重型柴油机上进行指示平均压力分别为0.6、1.2和1.7 MPa三个工况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通过进气门晚关角的米勒循环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压缩冲程终了时的缸内气体压力和温度,从而降低了燃烧温度峰值,有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同时,排气温度也明显高于非米勒循环时发动机排气温度.特别是在低负荷0.6 MPa的IMEP下,排气温度提高了约80℃,能显著提高NO x后处理转化效率.

    米勒循环柴油机排放发动机总体运行效率排气温度

    功率超声对燃烧工质活性与反应路径的调控特性

    张世伟刘亚亭李磊史程...
    23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将功率声源物理嵌入汽油机燃烧室的多场耦合燃烧数值模拟方法,利用功率超声馈入策略研究了缸内极端环境下工质活性与燃烧反应路径精细化调控特性.基于台架试验数据校正原机三维数值模型,通过在燃烧室嵌入功率声源面特征,构建出声场与燃烧场耦合的多场数值模型,并利用动网格实现将频率20 kHz振幅30μm功率超声馈入汽油机缸内工作循环.通过对比分析4种超声馈入方案和无超声馈入方案的缸内燃烧数据,得出在压缩和点火燃烧阶段超声馈入燃烧室的S2方案对工质湍动能影响最为显著,其缸压峰值相比原机提升0.1 MPa,且各方案缸压曲线在0°CA TDC(top dead center,TDC)~30°CA ATDC(after top dead center,ATDC)出现明显分离.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功率超声馈入燃烧场能促进燃料氧化与燃烧进程,并加速OH自由基生成速率.在汽油机缸内瞬变极端燃烧环境下,低于10 ms的功率超声馈入已能对燃料活性及反应路径产生显著量化调控作用.

    功率超声燃烧过程声源嵌入反应路径多场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