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主要超大城市人口减少:态势、成因与对策建议

    赵峥郭靖徐海东张诗琪...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目前,我国主要超大城市集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人口减少现象,但不同城市人口变化的特征和趋势存在显著差异.深入分析我国主要超大城市人口减少的基本态势,通过详实的数据统计,揭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等城市在2013-2022年间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尽管部分城市如成都和重庆的人口依然流入,但增量同比有所下降,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常住人口减少.这表明我国超大城市人口减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受到宏观人口趋势、外部压力冲击、城市规划设计、产业转型升级、城市之间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超大城市人口减少的问题对城市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超大城市应以人口"减量"为契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聚焦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持续增强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承载力,以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挑战,并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超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高质量发展人口吸引力城市承载力

    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

    文丰安贺佳佳
    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刺激经济、增强活力、解决主要矛盾的"良方妙药";是自立自强、翻越技术壁垒的突破口;是抓住机遇、取得先发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一招.新质生产力评价对推动支撑高质量发展、监测纠偏新质生产力发展轨道、科学测度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评价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整体性和多维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等原则.立足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详细阐述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构建包含总体、核心、过程、结果4个立体维度,6个系统层,16个准则层和20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着眼于制约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围绕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发展路径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依托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断完善修正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必要前提,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说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涵要义、现实困局与纾解对策

    李新仓杨宇潼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体现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旨在通过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开放融合和人本关怀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平衡.基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状况,以新质生产力为逻辑,从适应全球市场动态的战略措施、优化技术创新的风险与成本管理以及优化区域发展均衡策略,探究用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堵点盲点,催生先进生产力质态,从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作用机理、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

    魏郡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兼具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属性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逻辑进路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设施、数字化监测、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全面赋能乡村生产、乡村生活、乡村生态、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生产力由"量"的积累转向以"质"的突破带动"质量"融合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我国乡村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及农民认知障碍等问题,对新质生产力引擎作用的充分发挥形成了一定制约作用.对此,应从完善设施与构建平台并举夯实"基础底座"、实施多元化融资战略注入"资金活水"、本地培养与外部引进协同打造"人才尖兵"、变革文化观念与习惯"培根铸魂"等方面发力,探索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路径,进而促进乡村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数字乡村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机理、困境与路径

    张灿袁振龙李继霞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供需不确定性和资源碎片化导致企业面临生产中断、物流延误和材料短缺等问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亟待提升.以"技术—经济"范式为基础,基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构建"知识—技术—数算"分析框架,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知识维度中,智力资本包含的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通过知识创新、资源配置和知识积累路径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技术维度中,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3D打印技术通过"赋智、赋协、赋安、赋敏"路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数据和算力则分别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资源基础和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在人才供给、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数据流动和算力布局等层面存在桎梏.从"人才—数字化—技术—数算"4个维度提出优化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赋能作用.

    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系统三要素数字化

    数字化参与能否弥合农村集体成员的权利隙缝?——基于脱域理论的分析

    肖盼晴白泽悦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地分离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实现的难点、痛点.而数字化参与为集体成员权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因素.在人口流动和数字化背景下,研究基于脱域理论分析了农村集体成员的权利隙缝形成过程,并讨论了数字化参与对其的弥合作用.研究表明,集体成员的权利隙缝表现为人地分离下成员权利意识薄弱、参与渠道单一和制度保障不足.基于此,数字化参与通过促进数字化信息公开,提升成员参与意愿;通过提供多元渠道增强成员权利行使效果;通过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提升制度保障,弥合权利隙缝.因此,数字化参与是集体成员行使权利的有力凭借手段,利用数字化参与能够弥补集体成员的权利现有不足,促进集体成员权实现.

    集体成员权数字化参与权利隙缝脱域理论

    智能制造政策是否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证据

    陈彦霖阳镇
    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工业革命深入演化进程中,面向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突出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工业大国竞相追逐的焦点,它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加快培育与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以工信部2015-2018年每年实施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为准自然实验,开展智能制造政策赋能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效应评估.实证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尤其是对企业数字发明专利申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智能制造政策作用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主要机制包括环境政策工具中的税收优惠、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异质性检验发现,智能制造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影响效应更明显.最后,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智能制造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该研究不仅能有效评估智能制造政策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还能为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生产方式推动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智能制造政策数字技术技术创新政策效果评估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

    何建国黄梦礼刘会芹
    8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技术深刻改变全球产业格局的背景下,理解供应链数字化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双重差分法,以2014-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能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而且对环境(E)、社会(S)、公司治理(G)3个维度表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数字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企业ESG表现.首先,供应链数字化拓展了企业的绿色创新视野,丰富了企业的创新资源,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迭代,提高了企业的ESG表现;其次,供应链数字化实现了供应链配置的多元化,分散了供应链风险,保障了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从而增强了企业的ESG表现;最后,供应链数字化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环境,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与透明度,从而促进了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非国有企业、东中部地区、重污染行业以及分析师关注度高的企业中,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供应链数字化和企业ESG相关文献,也为政策制定者及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参考.有鉴于此,企业应基于自身特点定制化实施供应链数字化战略,投资新兴技术,培育数字化人才,并融入ESG理念以增强可持续性,引领绿色创新,优化流程,强化风险管理.同时政府与社会需给予支持,推动数字化与ESG深度融合,构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出台政策激励多元化合作,完善绿色管理政策框架.

    供应链数字化ESG表现双重差分

    国有股权参股影响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吗?

    苏春余鹏徐博韬
    10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国有股权参股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显著提高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国有股权参股降低了家族社会情感财富损失,进而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家族企业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时,国有股权参股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果更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国有股权参股能提高家族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促进家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鉴于此,建议政府鼓励国有股权参股家族企业,以实现两者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同时,国有股权除了"股权参与"外,更要"管理参与",真正地投入到家族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此外,如果行业竞争程度较高、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家族企业属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则家族企业应积极引入国有股权,以提高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家族企业国有股权参股风险承担社会情感财富

    论平台准处罚权的司法审查:以涉"违规用户处理规则"案件为例

    戴杕葛媛媛甘立宁
    12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依据平台规则对违规用户施以各类制裁措施,这一行为带有准处罚权的性质,亟待司法予以约束.平台规则往往以格式条款的形式存在,理应受到更加严格的审查.但实践中法院多因尊重平台自治而采取谦抑态度,对规则效力及实施的审查力度不足,难以有效矫正平台与用户间业已失衡的权利义务关系.基于平台与用户间的明显权力势差,法院应当重新思考平台"准处罚权"的本质,并依此构建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并重,实体审查与程序审查并重,且区分审查强度的审查路径.在形式审查上明确提示说明义务主体,在实质审查上引入比例原则"三阶理论",在程序上强化正当程序原则的运用,以及在审查强度上综合考量平台权力来源、对用户权益的影响程度、平台分级分类情况等,妥善划定法院审查的边界.

    平台规则违规用户处理司法审查审查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