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点面特征的低漂移视觉里程计

    金犇贝绍轶尹明锋李凌岩...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特征的视觉里程计在室内弱纹理环境下定位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面特征的低漂移视觉里程计方法.首先,在提取ORB点特征和平面特征的基础上,构建联合重投影误差函数,并利用高斯牛顿法解算相机位姿.然后,计算曼哈顿主方向,利用环境的结构特性解决特征易丢失问题,降低相机运动过程旋转矩阵所积累的漂移误差.最后,在ICL-NUIM和TUM RGB-D数据集上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弱纹理、结构化环境下相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和鲁棒性.

    视觉里程计点面特征弱纹理

    车联网数据的PCA-LVQ行驶工况识别方法与测试

    郑国峰林鑫张承伟肖攀...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学习向量量化(PCA-LVQ)神经网络智能算法的行驶工况的识别方法.基于用户车联网数据,通过运动学片段划分后,首先对速度、刹车频次、驾驶时间等多维度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实现输入信息降维处理,避免冗余信息带来的识别误差.其次将降维后的信息输入到LVQ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并将模型用于用户典型驾驶工况的识别,分别对模型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CA-LVQ智能算法的行驶工况识别方法能够有效进行工况识别,工况识别的精度与运动学片段长度相关,还受训练样本量和识别量的影响,但不受工况顺序影响.

    主成分分析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工况识别车联网数据

    智能网联汽车的自主换道控制研究

    付建源王栗华亮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智能网联车在极限工况下自主换道控制的精确性以及稳定性,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鲁棒滑模的车辆换道控制方法.对RBF神经网络做了输入有界映射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的灵敏度;利用改进后的神经网络对车辆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估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干扰观测器,可以快速、准确地估计出外界时变干扰并进行补偿,有效降低了抖振现象;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设计的控制器可以保证被控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数值仿真以及联合仿真进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保证车辆满足换道需求,控制效果良好,有较强的鲁棒性.

    自主换道极限工况有界映射改进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滑模控制

    基于图搜索和几何曲线的自主代客泊车路径规划

    柏鉴徐元浩冀杰陈云飞...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主代客泊车系统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图搜索和几何曲线的自主泊车路径规划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维诺图的有向混合A*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准确有效地生成一条从停车场入口到达泊车起始点的无碰撞路径.采用改进的C型垂直停车路径规划算法生成局部泊车路径.通过Matlab和CarSim联合仿真及实车试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试验结果表明:与Hybrid A*算法相比,提出的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在生成可行路径时,所需时间更短,避障性更好.该自主代客泊车路径规划算法,路径跟踪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可靠地实现自主泊车目标.

    自主代客泊车路径规划HybridA*算法C字型泊车路径

    阀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特性

    王帆黄伟男权龙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压挖掘机上车回转平台转动惯量大,工作中高频次起制动,大功率的制动动能转化为控制阀阀口热能被浪费.提出阀口独立控制液压挖掘机回转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采用泵阀复合、压力流量匹配控制策略抑制回转平台起动过程的节流和溢流损失,利用阀口独立多自由度控制的优点解决制动阶段回转系统的压力冲击和反转问题;通过蓄能器回收利用回转平台制动动能;在空载制动过程中,通过增压缸向蓄能器补充油液.建立了回转系统机电液联合仿真模型,并对所提系统的运行与能耗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满载和空载制动阶段蓄能器能量回收率分别为77.4%和77.8%,在增压缸的作用下解决了蓄能器油液回收不足的问题,较传统回转系统能耗降低45%.

    回转系统蓄能器阀口独立控制能量回收

    无节气门汽油机质调节负荷控制特性研究

    刘铮邸立明张世伟孙琢刚...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歧管喷射燃油质调节负荷控制方式,研究无节气门小排量单缸汽油机的负荷控制特性.通过对改造无节气门汽油机开展对标原机动力性的负荷控制喷油标定,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得到全工况最佳燃空比和点火提前角控制参数MAP图,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无节气门汽油机质调节负荷控制对缸内流场及燃烧过程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与带节气门原机相比,在3000 r/min最大扭矩转速,30%节气门开度负荷工况,无节气门汽油机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20.1%,指示热效率提高24.9%,缸内循环平均湍动能增加,且中小负荷工况能燃用更稀薄混合气,但会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变慢,燃烧持续期延长,使NOx和HC排放增加.

    无节气门汽油机质调节负荷控制喷油标定数值模拟

    基于振动信号的柴油机NOx排放虚拟传感研究

    胡桂诚李国兴沈亮和超亮...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行驶过程中车辆的NOx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缸内燃烧过程的控制和改善,实现对排放的闭环控制和瞬态排放的有效评估,从而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信号的NOx虚拟传感方法.基于振动信号和缸压信号的时频图谱相似性分析方法实现了缸压信号的重构并从中提取与排放相关的信息,建立了用于预测NOx的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模型.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CR模型对各种工况下的NOx排放都能较好预测,与红外光谱式排放测量系统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虚拟传感NOx排放振动分析实时驾驶排放PCR分析

    某船用摩擦离合器油路密封对花键失效影响的仿真模拟研究

    丰雷冯健叶辉贾龙凯...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船用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内置于齿轮箱,受结构限制,内部花键传动采用径向供油方式,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造成供油环密封老化和磨损,使进入离合器内部润滑减少,造成花键损坏,对航行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某船用摩擦离合器内部润滑油对花键长期运行磨损失效机理,进一步提高离合器长期运行可靠性.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离合器内部油路在不同泄漏量下的流场、出口流量,通过离合器流量运转试验进行离合器花键失效的定性验证.通过离合器内部供油环密封间隙分别在0、0.3、0.5、0.7 mm时的出口流量和流场仿真可知,其出口润滑流量分别损失为3.67%、20.26%、35.57%、39.36%,导致出口流量减少1/3,无法满足离合器润滑量的需要,离合器无法得到及时冷却,使离合器花键的寿命大幅度降低;通过离合器流量运转试验,尤其是在极端缺油试验中,花键运行6h就已经开始出现变色情况.某船摩擦离合器花键失效机理在于离合器长时间运行后,供油环密封长期磨损造成离合器内部供油泄漏,引起离合器花键供油不足,蠕动花键产生的热量无法快速被带走,使花键寿命快速下降.研究成果可为离合器长寿命周期可靠性研究提供参考.

    湿式摩擦离合器花键失效密封磨损润滑油路仿真

    一种多层经验小波变换与多指标交叉融合的列车轮对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王大鹏李忞邓飞跃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车轮对轴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类故障,但恶劣的工况导致其故障诊断较为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经验小波变换(multi-layer 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MLEWT)与多指标交叉融合的列车轮对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所提MLEWT方法在划分信号频谱边界过程中,不再以局部极值点作为频谱区间划分依据,而是通过设定频谱区间个数来对整个信号频谱进行多层分解,得到多个模态分量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融合峭度、平滑因子、稀疏值和峰值系数4个统计量指标的故障稀疏度大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多个统计量指标综合考虑,有效克服了单一指标存在的不足,自适应搜寻信号MLEWT后最优的模态分量信号.通过对最优模态分量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分析诊断出轴承故障.仿真信号和实际轮对轴承故障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轴承故障特征信息,诊断效果优于传统的谱峭度和EWT方法.

    轮对轴承故障诊断经验小波变换评价指标

    考虑轨道出行时空分布的断面客流预测

    张建旭宾科蒋雨洋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列车区间段客流拥挤情况对列车运行调度有重要支撑作用.全线区间客流与站点分布、类型以及历史客流出行规律相关,提出具有时序化特征的出行引力因子对客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量化,选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处理该因子与区间客流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模型层数以及城市平均出行时间等对LSTM模型预测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全线区间客流总体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各轨道区间段客流MAE的离差以选择最佳预测模型.根据重庆市轨道历史数据,建立了时间步为3的双层LSTM模型预测重庆市轨道全线区间客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效果不仅优于时间序列模型,还优于直接将进出站客流作为LSTM输入的同类模型,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提供参考.

    城市交通断面客流预测出行引力因子出行时空分布双层LST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