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仿生蛛网安全轮胎模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洪旺姜洪旭李崇兵杜现斌...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传统充气轮胎存在的爆胎、穿刺等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具有仿生蛛网结构的非充气安全轮胎.建立了包含橡胶材料超弹性、大变形等特征的仿生蛛网结构安全轮胎有限元模型,并对其模态特征进行分析,得到蛛网安全轮胎横向、径向各阶振型及其固有频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轮辐厚度、支撑单元体数量以及胎面厚度等因素对安全轮胎固有频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安全轮胎径向各阶振型呈现花瓣型,横向各阶振型呈现多扭特征;随着辐板厚度的增长,各阶径向和横向固有频率均有所增大,但辐板厚度对径向固有频率的影响大于横向固有频率.网片厚度对低阶固有频率的影响相对较小,支撑单元体数目的增加使各阶径向和横向固有频率值逐渐增大.研究结果为仿生蛛网安全轮胎的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非充气轮胎振动特性有限元模态分析固有频率

    辐条式非充气轮胎振动模态研究

    邓耀骥刘涛朱明鑫王志越...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轮胎振动引起的共振以及噪声问题是非充气轮胎设计开发的瓶颈之一.通过Abaqus软件建立辐条式非充气轮胎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非充气轮胎的固有频率及振型进行分析.通过改变模型的支撑体单元数量以及辐板厚度,建立对应的非充气轮胎模型,研究结构参数变化对非充气轮胎振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变量下比较非充气轮胎固定模态与自由模态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辐条式非充气轮胎的变形主要发生在胎面与辐板处,且随着辐板的厚度与个数的增加,固有频率也随之增加;在自由模态下呈现刚性模态,且固定模态下的固有频率比自由模态下的固有频率高.研究成果可为辐条式非充气轮胎减振降噪以及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辐条式非充气轮胎有限元建模模态分析固有频率

    磁固耦合效应下集成式永磁电动轮定子振动响应与结构优化研究

    李瑞王强林棻梁奎...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磁固耦合效应下集成式永磁电动轮定子振动问题,依据改进的子域模型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考虑定子齿尖效应的磁场预测模型.首先,根据Maxwell应力张量方程,明确不平衡电磁力时空分布及幅频特性;其次,基于薄壳理论,将定子总成等效为弹性圆柱薄壳,建立考虑激振力变化的磁固耦合动力学模型,给出电动轮关键构件模态频率及振型;在此基础上,以降低定子耦合振动为优化目标,采用提出的自适应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定子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对比分析表明,结构优化后,定子磁固耦合振动得到了有效改善,提高了永磁电动轮运行的稳健性.

    集成式永磁电动轮磁固耦合自适应权重的粒子群算法结构优化

    蜂窝多孔结构辐板式非充气轮胎优化设计与研究

    李瑶薇臧利国吕添薛成...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普通子午线轮胎,非充气轮胎具有较好的防爆性能,但在减振性、舒适性及操控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以降低轮胎簧下质量为优化目的,基于Tweel非充气轮胎,以单块辐板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首先通过辐板载荷工况下应力分布情况确定辐板中间部位为优化位置,并且基于蜂窝六边形设计了多孔辐板结构,研究不同基孔数量和排布方式下的优化方案对轮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胎的下沉量、最大应力与基孔数量呈负相关,通过对比发现,辐板3排基孔数量为16时,适当地增加辐板厚度,非充气轮胎性能更接近于未优化无孔结构轮胎.研究结果可为非充气轮胎结构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非充气轮胎辐板式蜂窝结构多孔结构有限元分析

    材料性能对柔辐式非充气轮胎力学特性的影响

    王岩付宏勋陈凯张金焱...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性能对柔辐式非充气轮胎力学特性的影响较大,是柔辐式非充气轮胎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选取了4种不同属性的聚氨酯材料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基于应力-应变试验数据构建了5种超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单元构型方法,构建了柔辐式非充气轮胎数值模型,对其刚度特性、接地特性和支撑体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轮胎样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材料性能柔辐式非充气轮胎的刚度特性、接地特性及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刚度曲线基本为线性变化,接地压力集中分布在胎肩区域,支撑体应力集中分布在中、下两侧辐板,随着材料硬度的增加,径向刚度及最大接地压力增加,但接地长度及支撑体应力减小.

    非充气轮胎单轴拉伸材料本构模型力学特性

    不同胎侧支撑胶结构的自支撑安全轮胎力学特性

    吕添臧利国李瑶薇薛成...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体支撑式安全轮胎现已成为了乘用车防爆轮胎的主流配置,而作为核心部件的胎侧支撑胶,其结构对整个轮胎性能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以225/50R1798W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基础,设计了平直和圆滑边缘过渡的2种胎侧支撑胶结构方案,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轮胎分别进行了零压工况下的负荷特性和接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自体支撑式轮胎在径向刚度和接地应力分布方面均明显优于同工况下的子午线轮胎.并且通过类比2种结构方案可得出,在中低载荷下,较长的平直胎侧胶设计与带束层的重合面积更大,承载区域分布更均匀,可有效缓解胎面和支撑胶内部应力分布集中现象.研究结果对自体支撑式安全轮胎的力学性能分析和结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自体支撑式安全轮胎有限元分析负荷特性接地特性

    沥青热再生路面养护车除尘系统结构设计与分析

    梁栋张嘉俊吴鹏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沥青混合料在加热融化的过程中会形成大量有机烟气,加之搅拌引起的灰尘,使得沥青热再生路面养护车产生的废气成分复杂,单一手段难以净化去除.提出一种多级联合处理的除尘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包含旋风段、喷淋段和吸附段,通过多级分段处理实现对复杂成分废气的高效净化;基于有限元方法评估该系统结构在各阶模态下的频率、应变和模态振型,优化系统设计薄弱结构;重点针对具备尘气分离功能的旋风段结构,运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场特性、湍流强度、切向速度和速度场矢量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提高除尘系统除尘效率和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旋风段分离器排气管深度的增加,静压分布和气流切向速度越对称且稳定,其内部中心气旋的切向速度也不断减小,避免了沉降的灰尘被再次扬起,提高尘气分离效率;同时,考虑湍流强度和湍流耗散增大,当排气管深度超过筒体高度时,压力损失逐步减弱,当排气管深度设计为筒体高度时效果最佳,此时旋风段分离器对直径1~10μm灰尘的分离效率可达94.3%.

    除尘系统有机废气结构设计模态分析CFD

    数控机床"对称映射"热稳健性建模方法研究

    骆辉路世青冉靖吕世鑫...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控机床温度敏感点存在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导致预测模型的精度与稳健性随之变动的问题,提出了使用K-means聚类算法结合灰色关联度的方法,优选出稳健性较高的温度敏感点,有效降低其变动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稳健性.针对不同型号机械结构不同的机床热特性差异,导致直接使用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MLR)算法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对称映射"稳健性建模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与稳健性.同时,以Vcenter-55数控加工中心与leaderway-450数控加工中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全年的实验数据并以Z轴方向热误差数据为例,最终建立Z轴方向热误差预测模型,其MLR模型残余标准差平均值由数据处理前的8μm降低到4.27μm,提升了46.6%的精度.模型随着温度敏感点变动性的减弱,应用周期提升至6个月有效期,极大提高了模型的稳健性.

    数控机床K-means聚类算法对称映射稳健性建模预测

    VVT中置式电磁阀孔槽结构参数对电磁力特性的影响

    毛功平徐志建毛欢张宪...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VVT中置式电磁阀的阀芯和基座处开设的孔槽能减小机油的压缩阻力和阀芯的摩擦力,但会影响电磁力特性.针对该问题,利用建立的电磁阀三维模型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孔、槽结构参数对平均电磁力、电磁力标准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电磁力随基座排油孔直径、钢球槽直径、圆角半径、深度的增大而降低,电磁力标准差随基座排油孔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钢球槽深度的增加而波动下降.其中,基座排油孔直径和钢球槽直径、圆角半径、深度对平均电磁力的影响较大,基座排油孔直径和钢球槽直径、深度对电磁力标准差的影响较大.

    动力工程中置式电磁阀电磁力位移-力曲线磁通量

    基于有限元及贝叶斯网络的数控滚齿机热误差建模研究

    樊隆祥周启武彭东林郑永...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热误差对数控滚齿机加工精度的影响,进行数控滚齿机床的热-结构仿真分析,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了数控滚齿机热误差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数控滚齿机加工时的温升和热位移情况;基于仿真数据,采用模糊聚类对初始选择的多个温度变量进行分析,减少了温度变量间的耦合,再比较主轴热位移与温度变量的相关性,对聚类结果进行筛选得到建模所需的热关键点,减少了热误差实验测温的传感器数量.实验采集滚齿机的热关键点的温升和滚刀主轴热误差数据,对提出的热误差预测模型与实验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两者最大误差为3.5μm,表明该模型可有效预测滚齿机的热误差,为机床的热误差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控滚齿机热-结构仿真模糊聚类贝叶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