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万明春

双月刊

1008-6390

jyp595@163.com

023-86380032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隐喻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基于科学绘本的考察

    任丽平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是儿童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儿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和利用隐喻的功能,以提升科学教育的效果,为初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奠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选择合适的绘本,发挥其中蕴含的"隐喻"作用使幼儿学习科学成为可能;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幼儿习得科学;注重培养幼儿的"隐喻"能力,引导幼儿用自创隐喻表达来描述或解释所学的科学知识.

    隐喻科学教育幼儿科学绘本

    幼小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问题与路径研究

    刘海嘉孙卫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心理健康地位凸显,0~12 岁是人生起步阶段,存在几次重要的心理发展关键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支持手段,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目前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尤其是幼小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弱势"且各自为阵,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通过搭建幼小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基本逻辑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框架,分析现有幼小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并从管理和专业支持角度提出一体化运行实践路径,以期为提升幼小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儿童两阶段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教育参考.

    幼小一体化心理健康逻辑基础实践进路

    中小学开展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研究——以重庆开州区为例

    粟梅程先国钟燕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区县为单位整体开展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有利于用毛泽东精神品格濡染全民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整体提高区域德育质量.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中小学探索有效开展毛泽东伟大精神品格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即以伟大建党精神与毛泽东诗词为支点,明确毛泽东精神品格的亚类细目以确定活动主题;以"五走进"为着力点,将学生活动细化为13 个"1",将教师活动细化为8 个"1".研究结论可为其他地区及学校开展此项活动提供参考,丰富中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方法和路径.

    毛泽东精神品格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

    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测评模型构建

    毋靖雨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构建测评模型,有助于更具针对性地监测评价大学生返乡创业,进而通过提高创业质量更好地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当前有关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乡村振兴产生的影响并未形成较为成熟且可迁移借鉴的研究成果.为此,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测评模型,借鉴相关研究的一般范式,通过调查参与乡村振兴的驻村第一书记和返乡创业大学生,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构建包括"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文明乡风培育"3 个一级维度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按照数学线性表达式表达测评模型.最后,对该测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拟合效果良好、信度效度理想,说明该模型能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测评工具.

    大学生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测评模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身化转向

    陈天辉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认知理论延续身心二元论的理智传统,致使思政课研究与实践存在"隐身性",因而课程与教学变革要求调整与转变认知理论根基.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思政课的意蕴体现为身体主体、价值认同与行动塑造相统一与默会知识传递.思政课应通过行动与体知,实现知识在身体间传递,在言传身教共同体引导与具体情境学习中,生成并传递个性鲜活的具身化知识,实现具身化转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观具身认知默会知识思想政治教育

    推拉结合视角下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提升机制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方法

    朱陈陈王淑霞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获得感是评价课程思政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阐释协同育人获得模式的概念特征和运行机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其动态模型,厘清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提升的行为演化规律及稳定策略.结果表明,协同育人稳态均衡策略取决于高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三方各自投入成本和所得收益的综合比较.为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和大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高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创建协同育人环境;制定长效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协同育人积极性;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教师认知共识.

    课程思政获得感协同育人推拉结合演化博弈

    思政课程支撑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曹问郭玉娟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立德树人关键作用是近年来的研讨热点.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遵循OBE理念,在厘清人才培养基本逻辑基础上,找准思政课程支撑师范专业人才素养关联节点,在教学相关环节实践探索,培养相关素养,提升思政课程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人才培养思政课程师范专业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困境与优化策略

    吴红豫李昊岳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标准,促进其实施与完善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研究基于政策分析视角解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现存在政策文件效力较小、政策执行资源不足、评价指标偏少、评价结果公示空泛等问题.为此,国家应完善政策文件体系,加大政策配套力度;优化评价标准,加强心理健康指标构建;重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重视评价反馈,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分析学生体质健康

    Abstracts

    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