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万明春

双月刊

1008-6390

jyp595@163.com

023-86380032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0~3岁婴幼儿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秦旭芳臧天品黄思芸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 0~3 岁婴幼儿托育教养人员的生存状态有利于其专业成长和队伍稳定.通过对东北、华东、西部三个地区666 名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实证调查,发现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总体水平中等偏上且存在地区差异,政府保障是影响东北地区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关键因素,机构管理是影响华东地区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潜在因素,个体主观是影响西部地区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驱动因素.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的建议.

    0~3岁婴幼儿托育教养人员生存状态地区差异

    普惠托育服务的现实困境与改进路径——以重庆市为例

    谢梦雪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民之所需,政之所系,也是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的必然之举.重庆作为我国的超大城市,其普惠托育服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当前,重庆普惠托育服务面临政策法规滞后,各部门协同不足、供需错位,资金投入不足、资格认证缺乏标准,师资不稳定、重建轻管,本土化发展受限等现实问题.普惠托育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政策法规;汇集多方力量,高效协作参与;完善管理体系,创新工作机制;运用数据赋能,提质增效等几个方面改善优化普惠托育服务.

    普惠托育服务现实困境改进路径

    环境美德伦理学视角下学前儿童生态文明情感的培养

    刘璨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生态文明情感是顺应学前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的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环境美德伦理学从德性伦理视角探究人类拥有哪些优秀的情感品质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情感主义路径.以环境美德伦理学为视角,学前儿童生态文明情感培养应包含尊重、感恩、欣赏、好奇、同情、仁慈、节制、节俭等内容.在培养路径上,环境美德伦理学强调生态共同体背景,学前儿童生态文明情感的培养也应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情感培养共同体.

    环境美德伦理学学前儿童生态文明情感培养路径

    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设计

    赵华黄朝霞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目标单一、方式单元、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学业质量标准的出台为学生学业整体水平的刻画提供了条件,它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导向和依据.梳理与分析学业质量评价内容框架,并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设计,以期及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自我纠正、自我完善,激励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理念的落地提供参考和借鉴.

    学业质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新型能力建设:流程、基础与举措

    蔡连玉张珏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数字化转型须以高校组织及其人员能力重塑为基础,因此新型能力建设是高校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高校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建设的流程依次是:基于高校具体运行情景的新型能力识别、分解与组合、能力单元建设以及分级建设.随着数字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基于数字的整体运行范式初见端倪,然而组织领导层面的数字治理能力、数字化领导力以及师生和行政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数字变革的新型能力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应基于当前新型能力建设的核心流程与现实基础,制订新型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以战略驱动建设;打造新型能力建设的实践体系,以平台支持建设;贯彻新型能力建设的评价标准,以评测促进建设;依据流程实施整体性协同治理,以治理强化建设.

    新型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主要流程现实基础重要举措

    信息干预对大学生推理的影响——来自M高校思政课随机实验的证据

    蔡丽陈文娟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理是主体获取科学知识、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之一.大学生推理深受数字时代纷繁复杂信息的影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通过随机实验,从推理逻辑水平和推理价值取向两个维度考察信息干预对大学生推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元信息干预显著提升大学生推理逻辑水平,有限影响其推理价值取向,这种影响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异质性.为提升大学生推理成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价值观教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增强知识传授的学理性,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大学生推理信息干预思政课随机实验

    蒋仲仁语文教材编撰实践、思想与启示

    肖菊梅王宇和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蒋仲仁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语文教材奠基人之一.他在多年教材编写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融教材功能、教材选文、教材编写、教材图画于一体的独特语文教材编撰思想体系.新时代教材建设在借鉴蒋仲仁语文教材编撰思想基础上,要推动"以人为本",编撰立德树人的语文教材;坚持"多方并举",编撰多元协同的语文教材;回归"文以载道",编撰图文并茂的语文教材.

    蒋仲仁语文教材教材编撰思想

    儒者之效:浙东学派教育家精神的课程解码

    贾志国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南宋开始,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家精神呈现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以吕祖谦为核心,以永康陈亮,永嘉陈傅良、叶适为主要成员的浙东学派教育家,坚持"体用并举"与"内圣外王"相结合,以"儒者之效"为价值统整在12 世纪 60 至 90 年代掀起了一股科举课程范式革命,逐渐形成自下而上的科考成功标准,编制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科举教材,采用"博巧济'用'"的专题性教学方式.借鉴浙东学派"儒者之效"的教育家精神,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程解码行动应汲取如下经验:以"儒者之效"作为标准;以"儒者气象"统整经、史、文课程开发;加强学规等隐性课程建设.

    教育家精神儒者之效浙东学派吕祖谦课程文化

    中国大学学术自由发展脉络与精神重构

    刘珊珊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大学学术自由并非完全的"舶来品",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孕育于中国学术组织发展.中国的学术自由萌芽于稷下学宫和书院等古代学术组织中,历经近代动荡时期兴盛与束缚的矛盾状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起伏与革新,并随改革开放而稳步推进,成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术自由已然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并得到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然而,学术界尚存学术评价体系过度量化、学术管理制度僵化、学术工作市场化与学术不端频发等问题.因此,学术界需重申学术自由,明确其内涵与边界,推动法治化建设,平衡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基于我国优秀学术传统重构学术自由精神,加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步伐.

    学术自由学术传统学术自信

    Abstracts

    127-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