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邮电大学

徐仲伟

双月刊

1673-8268

wkxb@cqupt.edu.cn

023-62461033

400065

重庆南岸区黄桷垭市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栏目有:名家专家论坛,哲学(含哲学史),经济学(含信息经济),西部大开发,政治学,博士论坛,教育学,法学(含信息法学),管理学,生态环境学,文化研究(含语言学、文学史),德育与网络(含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社会学。 全国理工农医院校学报优秀期刊,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收录期刊,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收录期刊,新华文摘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收录期刊,中国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的客观根据与基本方法

    倪志安康文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是指称散见于邓小平的一系列著作、讲话、谈话和中共中央相关文件等不同形式文本中的——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和学说,是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它既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怎样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党的思想路线"等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左'和右的问题,尤其是'两个凡是'新教条主义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本研究主要是从方法论维度,探讨邓小平为何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的"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对毛泽东思想的认知、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知"等客观根据,以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实践标准'的方法"等两个基本方法.本研究认为,学习运用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的方法论,对于理解把握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精神、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实事求是方法论

    全球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挑战、逻辑与应对

    符妹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从工业文明转向数字文明新阶段.随着文明数字化与数字文明化融合程度加深,数据安全、算法风险、人工智能伦理、数字监控等问题丛生.寻索应对数字化风险挑战的有效方案,是21世纪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也是人类共享数字文明的前提要求.在实践中,西方数字治理通过"政治结盟"制定数据流通、数字技术、数字贸易等行业标准,意图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范本"和"数字模板".稳固数字盟友的全球霸权,谋求独断性超额垄断利益,以数字治理之名行数字统治之实,难以为破解数字治理共识缺失、治理规则碎片化等难题提供可行方案.全球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立足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根基,倡导自觉参与的治理主体关系、"数字合作"的治理思维、"数字共识"的治理指向、"数字正义"的治理目标;基于共商共建协调差异性数字治理诉求,围绕德法兼治制定公平性数字治理规则,善用数字红利防范频发性数字安全风险,抓住数字机遇弥合扩大化的数字鸿沟等;基于共同意志和共性利益的数字治理契合点,寻求破解数字治理挑战的实践路径.它基于数字治理正义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探索,为应对全球数字治理挑战贡献了数字文明的新智慧和新方案.

    全球数字治理中国方案治理正义数字合作数字共识数字正义

    海外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孙帅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关于中国的发展政策、发展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也吸引了众多海外学者的目光.从政治维度来说,海外学者分析了中国政治制度创新与改革的意义,研究了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效果,以及中国农村基层选举制度的影响和作用.从经济维度来说,海外学者探讨了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了中国的内驱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与弱点.从社会维度来看,海外学界高度评价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与治理成效,认为中国的社会治理成就显著.从国际关系维度来看,海外学界高度肯定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认为中国广大的内需市场具有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能力,并指出中国对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具有很大促进作用.海外学界从不同维度分析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其研究的主基调是中国的巨大成功.他们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巨大成就.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当代中国研究中不仅存在对中国发展的客观性肯定评价,还存在着误导性建构,但是误导性建构改变不了中国和平发展的事实,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将会被更多国家接受和认可.

    当代中国制度创新治理成效话语权

    叙事与说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诠释之法

    魏泽文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与说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是最终实现科学诠释的两个重要维度.一方面,叙事是人类的文化特征和感性的存在方式,体现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对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以及关于自身的身份和意义.叙事通过共情与共鸣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了话语的情感基础,让话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人民更深入地理解和认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说理是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体现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反过来也对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具有推动之效,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探索真理、促进沟通、增进学习、保障决策,让人更客观地理解世界,超越个人偏见,使思维更加准确、科学.说理通过逻辑、事实等理论论证方式增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说服力、解释力和可信度,让人民对话语不仅"口服",而且"心服",建立了话语的理论基础.叙事不说理,会导致过度夸张、主观性强、理论性不足.说理不叙事,则会导致过于抽象、难以验证、情感空场.话语的诠释,不仅需要通过说理来解释和阐述其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还需要通过叙事来讲述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实践成果.叙事与说理结合才能实现"情理结合",让话语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叙事说理话语权理解与解释情感

    网络意见领袖助推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渗透:成因分析、内在机制及应对之道

    周维秀宋小红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各界的批驳声中似乎已经偃旗息鼓,但其传播动向发生了由现实向虚拟、由显性向隐性的转变.历史虚无主义以新型网络技术构建的智能媒体平台为渗透环境,以网络意见领袖的助推为渗透渠道,凭借花式伪装渗入不同的网民群体,荼害民众的历史认知.这使人难以觉知,疏于提防,因此其危害性更胜以往,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故有必要在剖析成因与进路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论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网络意见领袖合流的原因,舆论热点与现实利益相勾连为其渗透提供了耦合契机,网络技术监管层面的缺失、网络主体价值引领的缺乏进一步助长了渗透行为,网络意见领袖道德匮乏和素养局限导致的失范行径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在实践进路上,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凭借其在话语引导力、话语解释力以及话语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助推历史虚无主义跨层向外扩散、歪曲历史事实以及诱发意识形态风险.对此,应当通过揭批错误思潮的谬论与宣传主流文化的观念铸牢民众的思想基础,通过培育复合型的意见领袖人才与组建主流的意见领袖队伍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通过培育网民的媒介素养与加强网络平台的监治清理网络空间,综合施策应对"合流"乱象,还网络空间一片天朗气清.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意见领袖意识形态安全

    电子发票与涉税数据保护

    杨小强孙于依然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以票控税"向"以数治税"转型的时代来临,电子发票是财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内容,在税收征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我国电子发票的配套制度不够完善,缺少涉税数据保护的具体规则.从概念界定、权力结构和责任与归责机制看,数据保护的一般性规则在电子发票涉税数据保护中具有局限性.电子发票的参与主体多样,适用环节逐步扩大.因此,在涉税数据传输过程中,应当平衡公共价值与私法权益保护,注重个人信息与商业秘密的保护.根据域外经验,在发展诸如区块链、云服务、智能合约等技术的同时,应当遵循技术中立原则:如欧盟在电子发票涉税数据保护中,遵循目的限制原则、比例原则和数据最小化原则;《瑞士增值税法》也规定了涉税数据保护规则.建议将涉税数据保护纳入立法考量,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发票管理办法》来保障涉税数据安全.

    电子发票数据保护增值税

    技术赋能加密数字货币穿透式监管的路径研究

    杨东李暖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区块链技术及其衍生的加密数字货币正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革新产物.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生态自治等特点,不仅为金融交易提供了新的模式,也给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监管架构缺失、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逐渐暴露,给投资者带来了潜在风险,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打破美国经济霸权、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一刀切"的监管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而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创新性监管方式,以适应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为此,可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穿透式监管体系,遵循"基于一项技术核心、面向两类监管对象、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框架,其中技术核心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监管对象包括参与主体与交易平台,基本原则分别为全面覆盖原则、风险为本原则以及技术驱动原则.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根据加密数字货币的流通性与接受度进行分层分类,引入链上实体发现、画像与异常交易发现以及异常交易追踪等技术手段,建立全球性的区块链监管网络平台,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和高效的监管,确保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安全发展,为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监管科技共票理论穿透式监管数字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双维监管的体系建构

    陈哲立马一鸣黄尹旭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源于比特币的加密数字货币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架构共性,通过私钥验证即可自由转让.可编程分布式账本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多样的用途与生态成为可能,并形成了以加密数字货币中介平台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加密数字货币的新型架构特征迥异于有价证券等纸质媒介和银行账户等账户资产,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具备很高的流通性,其发行人和中介平台相互分离.加密数字货币金融资产属性增强,私法性质模糊化和融合化,催生了加密数字货币的新型金融风险.该风险具体包括:相较于发行人而言,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中介平台可能不遵守受托人义务导致运营失败;市场可能被操纵甚至传导而波及传统金融市场;可能发生洗钱、逃避外汇管制等违法犯罪现象.由于规则导向的传统法律监管模式已经无力独自应对科技驱动的加密数字货币风险样态,因而需要引入技术驱动型监管共同建构双维监管体系.其中,法律维度包括发行人信息披露监管、中介平台审慎和行为监管、行业自律监管等规则;技术维度则需要基于链上实体发现、画像与异常交易发现、追踪与网络拓扑分析等技术,构建监管技术框架.加密数字货币中介平台可以具体实施和部署双维监管,发挥分布式账本自身特性实时收集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分析,从而发现监管目标、落实监管措施,最终实现以链治链.

    数字资产加密数字货币双维监管以链治链

    垄断分析考量消费者行为偏差的具体路径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叶明周珊珊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假设不同,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消费者具有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和有限自利性,消费者会受到经营者竞争行为的影响而产生行为偏差.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市场竞争中,经营者有意利用普遍存在的消费者行为偏差实施搭售、"二选一"、自我优待等垄断行为和促成独占垄断结构.利用消费者行为偏差使得垄断行为更为隐蔽和难以解释,不利于充分保护消费者福利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传统反垄断执法中对行为违法性的分析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上,存在不适应数字经济背景和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局限性.理论层面,消费者行为偏差是经过研究证明的系统性理论,将其作为垄断分析的考量因素是补足传统反垄断执法局限性的有益之举;实践层面,引入消费者行为偏差来分析消费者客观行为与主观意识之联系、竞争效果,有其优势和独到之处,将其作为传统反垄断分析路径的辅助工具亦是可行之策.有鉴于此,将消费者行为偏差作为垄断分析的考量因素,有助于反垄断执法机构更好地分析经营者行为并认定其违法性.是故,建议在反垄断执法分析中引入行为经济学,考量消费者行为偏差对市场进入壁垒、行为违法性及反垄断救济措施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实现反垄断法维护消费者福利之宗旨.

    数据垄断分析消费者行为偏差消费者福利行为经济学

    我国数据权益保护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何培育徐静冉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首次将数据纳入新型生产要素,数据权益的保护问题也变成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数据的复杂属性,欧美国家对数据权益的保护各有侧重.欧盟旨在探索赋权以外的数据保护方式,通过构建公共空间和建立跨部门治理机构来规范数据市场.美国则以个人隐私权为基础,依靠市场机制下的自主交易,通过立法保障公共数据的开放利用.欧美均以激发数据交易活力、避免法律规制阻碍数据流通、顺应市场自由发展为主.对于欧美数据权益保护的经验,中国应批判地借鉴,注重解决数据本身及数据权益保护的复杂形态、数据权益错综复杂的内在结构和数据产权的排他性与内在价值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对此,可在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功利主义与激励理论以及莱斯格的数据财产化理论等基础理论之上,探析数据权益保护问题的破解之道.首先,厘清数据财产权益的规范构造,由公共管理机构依法授予相关商业主体有偿或无偿使用公共数据,促进行业领先企业与中小企业双向公平授权,构建个人数据银行.其次,健全数据产权的相关立法体系,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最后,创新政府监管与鼓励创新机制,参照欧盟做法,构建跨地区、跨部门处理机制,在数据自由流通、利用与数据权益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数据权益数据产权欧美经验数据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