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聂强

双月刊

1674-5787

czyxbbjb@sohu.com ; kyc122@126.com

023-65926686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类有关学术、技术方面的稿件。凡具有正教授职称以上且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专家可投稿“专家论坛”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时文龙刘茂玲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政课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明晰和找准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基本遵循和实践向度。在逻辑关联上,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目标、基本特征、主要内涵分别与思政课育人目标、内容架构、内在价值同归同源。在内涵要求上,理论概念讲清楚是"讲深"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是"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注重教育话语表达是"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基本遵循上,要坚持"政治引领"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数字技术手段"联结缀合;在实践向度上,要以"时代性"激发学生"知"的理论脉搏、以"人民性"厚植学生"情"的价值体验、以"斗争性"锻造学生"意"的品质凝练、以"实践性"增强学生"行"的使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教学逻辑关联内涵要求基本遵循实践向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的斗争精神探究

    赵伟张琪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斗争精神是毛泽东同志的鲜明特色,随着毛泽东同志的斗争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在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内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将其斗争精神运用到经济领域、党建领域和外交等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在新时代,广大党员要继承并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毛泽东斗争精神基本内涵实践表现价值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系统建构

    龙冠雨
    1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观是直接关涉社会实践主体如何认识、理解文明,怎样传承、发展文明的引领性、先决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其文明观既是对中国走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系列文明认识、传承、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中国未来文明发展的核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内涵深刻、逻辑严密,是文明结构论、文明赓续论、文明交流论、文明发展论的有机统一。其中文明结构论回答了文明由什么构成这一问题,文明赓续论回答了如何看待过去与历史的问题,文明交流论回答了不同文明之间以何种方式交往的问题,文明发展论回答了以何种方式发展文明以及文明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从而在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中共同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系统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系统建构

    "三个务必"的形成理路、理论蕴涵与实践路径

    武毓宣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全党作出的新要求和新期盼。从形成理路上来看,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两个大局"背景下党情、国情、世情的时代回应。"三个务必"在理论蕴涵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新时代新征程上,贯彻落实"三个务必"要从筑牢思想根基着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构建全覆盖、见效快的长效机制,使"三个务必"真正嵌入全体党员的灵魂深处。

    新时代"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劳动人权及其实现方式

    阮李全杨强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人权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提出的新理论,将其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进行审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人权居于公民人权体系的核心地位,它具有先在的普遍性、公平正义性、独立自由性等特征。由于存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异化劳动的存在、法律调整的失范与冲突以及义务主体的责任缺位等障碍,劳动人权实现受阻。劳动人权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和动态过程,通过强化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可促进劳动人权的"应有权利"不断转化为人人皆有的"实有权利",使人在劳动中真正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回归劳动的本质。

    马克思劳动人权实现方式

    职业教育场域的数字化构建:逻辑、困境与路径

    蔡日华梁炯彤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在赋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其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场域奠定了基础,然而数字技术在应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数字素养困境、数字功效难题、数字隐私困扰和数字排斥现象等,因此,人们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场域数字化的构建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排练场景演员、统筹场域主体、完善场域规则、重视场域创新等层面的路径推动职业教育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切实促进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数字化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困境提升路径

    重庆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王珞陈现军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基于重庆市部分乡村实地调研的相关材料,分析了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中存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服务内容、服务水平、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服务水平、整合各种资源等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院校乡村产业振兴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孙雪莲南海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关键性作用。现阶段,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协同发展面临着教育管理体制亟需优化、协同联动机制尚待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仍需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可通过构建协同发展管理体系、创新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等措施解决关键问题,推动成渝两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化协同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专业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职院校教师专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现实审视及优化策略——基于Nvivo的政策文本分析

    阳绪铃申文缙邹行行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区市颁布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的政策文件,以建设高职院校具有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以我国教育部及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文本为研究样本,通过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国家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政策;各省区市落实政策时要求在教师层面主要采取"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的实践形式,在学校层面主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企业层面主要实施"共聘共育+流动岗位"的实践机制。同时,针对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的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参与程度不高、学校缺乏对教师企业实践合理的时间安排与激励机制、企业缺乏对实践教师的针对性指导等问题,提出了关于教师层面需要增强实践责任意识、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考评机制和企业层面需要提供教师实践针对性指导等优化策略。

    制度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教师胜任力研究

    毛沥悦饶智中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给高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职教师把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深入有效地融入学历教育中。对标1+X证书制度新场景,高职教师能力困境需要通过重塑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师胜任力来明确。基于此,梳理1+X证书制度给高职教师带来的能力新指向,针对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师能力困境,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教师胜任力体系加以应对,并提出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教师胜任力培养路径。

    1+X证书高职教师胜任力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