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史志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史志学刊
史志学刊

双月刊

2096-0816

史志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Choro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虚实之间:后唐孔谦形象的生成与演变

    贾发义闫卉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山东省发现的孔谦家族墓群出土了四则墓志铭,分别为孔谦本人的《孔谦墓志铭》、其父母《孔昉夫妇墓志铭》、其兄《孔谨墓志铭》、其弟《孔立墓志铭》.除了孔谦本人的墓志铭外,其余三方墓志铭也都涉及对孔谦生平的描述.这些墓志塑造的孔谦形象与正史所载的孔谦形象截然相反:在正史中孔谦是盘剥民脂、蓄意敛财的苛吏,而在墓志中却摇身一变,成为竭力匡佐庄宗成就霸业的勋臣.这种反差除了可以解释为墓志撰写者受主家之托刻意美化墓主形象外,恐怕与庄宗、明宗之际的政治嬗变以及庄宗"中兴"脱不了关系.

    孔谦庄宗"中兴"历史书写政权华夏化

    明代左江流域的城池修筑及差役分配变化——以太平府为中心的考察

    黃粲茗
    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太平府城池、关隘的修筑是为弹压左江土司、防御安南入寇,加大明廷对于广西边疆地区的管控力度.而其下辖的流属政区城池修筑进程则较为缓慢,属于"改土归流"以后的延伸措施,亦是开展各项善政的首要前提.城池的修筑对于推动地方开发、移风易俗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影响,诸位兴修城池的知州倍受后人敬仰.明代太平府城池修筑差役的分配变化是地方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随着卫所军户的减员,民户与地方衙门成为修筑城池的主力.从明初的卫所军士主导的筑城差役,演变为"军七民三"再至"军三民七"的差役分配模式,并形成地方衙门出办工料、民户与军户仅出力役的协作方式.由于太平府流属政区的编户齐民有限,大部分筑城力役是由土属政区的土民来承担,这又考验着明廷对于左江土司的控制程度.崇祯年间,太平府城池的重新修筑刻意回避左江土司的参与,显示出在国力式微的处境下,地方官员对于土司参与筑城的复杂心态.

    明朝广西土司太平府筑城卫所

    阮孝绪《七录》"注历部"演变之考释

    袁昆仑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阮孝绪《七录》"记传录"对史书的分类,奠定了中国古代目录学史部分类的基础."注历部"作为其中的一类,具体何指,历来说者不一.文章认为,起居注在魏晋南北朝大量出现,具备独立分类的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以"历"命名的史书数量较多.因二者体例、内容等相似,《七录》将其合称"注历部".《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将起居注独立,"历"类史书并入杂史类.其命名的变化,与《七录》"子兵录"相同,《隋志》统称子部."注历部"的命名和改变,是魏晋至隋唐史学发展和史籍亡佚在目录学中的反映.

    史部目录学《七录》《隋书·经籍志》注历部

    诸葛亮《答李严书》考析

    张寅潇黄巧萍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堂书钞》收录有诸葛亮《答李严书》"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信,学界对于"八十万斛"记载的真实性以及"妾无副服"的理解都存有争议.根据对书信撰写时代背景和文献的分析,"八十万斛"应为"八千斛"之误."妾"应专指姬妾,"副"指多余的,"妾无副服"即是姬妾没有富余的衣服.同时,由于该书与诸葛亮《答李严(劝受九锡)书》的写作时间非常接近,且二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二者或为同一封书信,均作于蜀汉建兴七年(229).

    诸葛亮《答李严书》妾无副服

    卫所文化遗产构成体系及价值辨析

    陈文元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所制度原本为明代创建的一项军事制度,但经过明初至清前期近四百年的演化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卫所制度而形成的文化遗产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文化、建筑、思想等多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卫所文化遗产内容极其丰富,包括遗址遗存类、文献资料类以及思想文化类.保护卫所文化遗产,须厘清其价值边界,可从三个方面辨析和把握:其一,突出主体"核心",注重协同"一体";其二,既要重视"有形",更要重视"无形";其三,不宜过于"泛化",不可忽视"零散".

    卫所制度文化遗产构成体系价值辨析

    关于扶贫志编纂的实践与经验——以宁夏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为例

    张志海杨永成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固原是全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的发源地,是闽宁协作的实践地和全国脱贫事业的缩影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固原视察指导扶贫工作,《固原市扶贫志》编纂工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下,经过起草、修改、评审、再修改、再评审环节不断打磨,本文是对《固原市扶贫志》编纂背景、编纂情况及历程、门类设置及技术处理、编纂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的客观思考.

    《固原市扶贫志》编纂经验

    新时代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新使命

    张富华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志乃一方之全史,被誉为博物之书.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发展,志书的发展逐步从文字记录进入了场馆记录的新时代.方志馆是一部打开的志书,我们要用时代精神不断激活志书中的精髓,持续深化方志馆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在不断夯实馆藏基础上,注重凸显馆藏特色,开展数字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主旋律宣传;充分发挥教化育人功能.这是新时代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使命.

    新时代方志馆存史资政育人

    裴侠

    夏至
    封2页

    杨继宗

    清江月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