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食家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食家畜
草食家畜

陈静波

双月刊

1003-6377

CQJQ@chinajournal.net.cn

0991-4843824

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东路151号

草食家畜/Journal Grass-feeding Livestock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之一,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草食家畜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信息、生产管理经验和发展动态等。报道内容以牛、羊、山羊、马、骆驼、家兔、鹿等草食家畜的遗传育种、繁殖技术、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家畜生理、家畜卫生、畜产品加工、草原牧草、畜病防治和牧业经济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论文等为主。适合各级从事畜牧科研、教学和生产管理人员阅读。本刊为季刊,48页,季末月25日出版,定价4.50元,本刊代码58-7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酸、B12、B族维生素混合物及其与赖氨酸、蛋氨酸联用对奶牛采食行为、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刘腾阳张驰李栩赵芸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叶酸、B12(钴胺素)、B族维生素混合物(简称BV混合物)及其与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联用对奶牛采食行为、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日均产奶量(44.1±5.9)kg/d和泌乳日龄(60±38)d相近的5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五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叶酸100 mg/头/d)、Ⅲ组(B12175 mg/头/d)、Ⅳ组[(BV混合物:硫胺素150 mg+核黄素150 mg+烟酸3 000 mg+泛酸475 mg+吡哆素120 mg+生物素20 mg+叶酸100 mg+B12175 mg)/头/d]和Ⅴ组[BV混合物+过瘤胃赖氨酸20 g+过瘤胃蛋氨酸10g)/头/d].通过T检验,各组间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饮水、反刍、行走及静卧行为未见异常,Ⅴ组采食量明显提高;Ⅱ、Ⅲ、Ⅳ、Ⅴ组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数值上均有提高(P>0.05);Ⅱ、Ⅳ、Ⅴ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无显著差异,但在数值上均有提高,淋巴细胞分别提高14.63%、12.86%、16.72%,中性粒细胞分别提高19.85%、16.85%、10.67%,血小板分别提高2.96%、8.11%、5.21%(P>0.05);Ⅱ组红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数值上提高0.15%;Ⅱ组较Ⅲ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提升21.74%,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叶酸、B12、BV混合物、BV混合物+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奶牛采食行为未见异常,且均对奶牛血细胞参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叶酸B12B族维生素混合物过瘤胃赖氨酸过瘤胃蛋氨酸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加工温度对驴乳脂质的影响

    杜婷婷刘莉尹庆贺郑文新...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加热灭菌对于保持乳品长期储存和运输中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乳品加热是脂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评价加工后的驴乳品质,为研发和改良驴乳配方,开发功能性驴乳制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UPLC-QTOF-MS方法,基于多变量数据分析,确定了热处理对驴乳成分和代谢物的影响.[结果]在加热的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灭菌效果显著,到达80℃以上时,菌落几乎全部灭活.对比高温和低温组加热条件下驴乳的脂质变化,从中筛选出32个特征差异物质,包括11种甘油酯类,7种脂肪酸类,6种鞘脂类,3种甘油磷酯类以及3种类固醇.研究发现甘油脂类物质含量在加热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脂肪酸类和鞘脂类物质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高温使驴乳营养价值降低、乳品品质下降、加工特性改变以及储存稳定性降低.[结论]应该尽可能避免过高温度的热加工处理,建议加工处理温度低于90℃,以保留驴乳特殊营养物质,提高驴乳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

    驴乳组学技术加热

    新疆三个羊场绒毛用羊主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王俊伟郑文新高天晴库拉西·阿尔斯坦别克...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调查新疆巩乃斯镇、和布克赛尔县及拜城县的3个羊场绒毛用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过程中对90只绒毛用羊进行蠕虫学全身剖检,收集虫体,计数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4种(类)寄生虫,分别为马歇尔线虫、毛尾线虫、细颈囊尾蚴和矛形歧腔吸虫.优势虫种为马歇尔线虫,总感染率为57.78%,其次为毛尾线虫,总感染率为23.33%,细颈囊尾蚴总感染率为13.33%.与巩乃斯镇、和布克赛尔县的半舍饲羊相比,拜城县的全舍饲羊感染的虫种更少,感染率更低.[结论]马歇尔线虫与细颈囊尾蚴同时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应加强圈舍卫生,防止环境寄生虫污染及病原传播,本研究为羊场做好计划性驱虫提供了基础数据参考.

    绒毛用羊寄生虫蠕虫学全身剖检感染率

    一例山羊疑似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的诊断与分析

    杨康哈尔教·莫加西古丽巴哈尔·卡德尔杨帆...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为基层技术人员诊断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一例疑似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应用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等技术进行综合诊断与分析.[结果]临床观察表明,病羊出现咳嗽、腹泻,个别山羊发病死亡;病理解剖显示,肺实质"肝变",胸腔有大量积液,纤维素性肺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9份样品支原体通用型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经诊断与分析,确诊该山羊所患疾病为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诊断分析

    不同非遗传因素对奶牛酮病的影响

    王彩云李永青梁春明热依扎·江阿力克...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酮病作为高产奶牛常见的代谢疾病,目前普遍通过测定血液酮体水平进行初步诊断,而血样的采集会使牛只产生应激反应,增加兽医工作负担,因此,本文利用奶牛群体改良(DHI)测定的日生产性能记录,分析不同因素对奶牛酮病的影响,以降低样品采集对牛只的应激,减轻兽医的工作量,为养殖场预防与治疗酮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收集4个牛场2021-2022年奶牛群体改良(DHI)测定的日生产性能记录,利用SPSS 19.0对4个牛场酮病泌乳母牛产奶性能记录予以分析,运用SAS 9.2软件分析各非遗传因素对奶牛酮病的影响.[结果]在产奶性状方面,患酮病牛只的平均乳脂率、尿素氮均高于健康牛只;各非遗传因素中,牛场、年份、季节、胎次对奶牛酮病均有极显著影响;春季酮病发病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冬季发病率较低;不同胎次中2胎次酮病发病牛只数量最多.[结论]奶牛酮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养殖场要根据季节、胎次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奶牛饲养管理规划,同时根据DHI测定记录中乳脂率、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牛只是否患有酮病,若发现酮病及时治疗,减少对牛只造成的机体损伤,从而降低牛场的经济损失.

    酮病DHI影响因素产奶性能

    基于Sentinel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苜蓿遥感识别研究

    潘竞赵浩楠田聪阿斯娅·曼力克...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准确获取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空间分布信息,为管理部门提供饲草饲料安全供给情况和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获取和处理哨兵(Sentine)系列卫星Sentinel-1和Sentinel-2数据,构建了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数据集.利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四种分类算法,评价不同特征组合遥感分类精度,筛选出最优的特征组合和苜蓿遥感识别模型.[结果]结果表明,结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苜蓿遥感分类中表现最优,总体精度为94.85%,Kappa系数为94.2%;研究证明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提高苜蓿遥感分类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在四种分类模型中,光学特征加雷达特征综合组合的精度均为最高,说明了多源遥感信息对于提高模型性能的重要性.[结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苜蓿遥感识别模型,在结合光谱特征、植被指数和雷达极化特征的特征组合条件下,识别效果最好.

    苜蓿遥感分类机器学习哨兵卫星

    新疆三种野生牧草各生育期养分分析

    伊丽君依甫拉音·玉苏甫提拉古丽·马木提艾尔肯·达吾提...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三种野生牧草营养成分与其生育期和牧草种类之间的关系,为新疆畜牧业发展和饲草料科学搭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地肤、伊犁绢蒿、骆驼刺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年(2021年—2023年)对三种野生牧草营养期、初花期、盛花期、结实期、果熟期进行动态监测、采样检测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水平下三种牧草粗蛋白(C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一种类牧草从营养期到果熟期牧草中C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脂肪(EE)含量与牧草成熟度呈负相关,EE骆驼刺>EE木地肤>EE伊犁绢蒿;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与生育期及牧草种类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总磷含量(TP)呈下降趋势,钙(Ca)含量方面,木地肤和骆驼刺在盛花期相对较高,伊犁绢蒿在营养期相对较高.[结论]生育期和牧草种类是影响牧草中CP、CF、NDF、ADF、EE、TP、Ca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木地肤骆驼刺伊犁绢蒿营养成分野生牧草

    11份紫花苜蓿种质播种当年在新疆北疆地区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周齐侯钰荣兰吉勇许莹月...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11份紫花苜蓿种质在北疆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为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及优异的育种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观测11份紫花苜蓿种质的生育期和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份紫花苜蓿品种单株干重为0.22~0.52 kg/株;现蕾期株高38.43~62.06 cm;初花期株高65.60~73.38 cm;茎粗3.73~5.65 mm;分枝数3.67~6.25个;叶长22.56~29.54 mm;叶宽10.52~13.39 mm;茎叶比0.71~1.42.在初花期,康赛I品种株高最高、叶宽最宽、分枝数最多、茎叶比最低;BJMX品种茎最粗、单株产量最高;牧歌品种叶长最长.[结论]紫花苜蓿品种康赛I、BJMX、标靶、SWMX加权关联度较高,在北疆地区的生产性能及综合能力较优,康赛I、标靶在此次试验中表现良好,是适宜在北疆地区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BJMX、SWMX可以作为高产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紫花苜蓿种质农艺性状北疆地区灰色关联度评价

    新质生产力赋能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陈俊科李敬马永仁王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加快培育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从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和良种率不高、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区域性不均衡、畜牧业基层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薄弱等方面分析新疆畜牧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驱动,加快奶业振兴;转型升级,推进肉畜增产;提质拓品,发展特色禽业;绿色变革,保障优质牧草;赋能增值,优培区域品牌等方面的政策建议.[结论]新疆畜牧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需多措并举,聚焦科技创新、产业优化、模式创新和绿色发展.同时,探讨加快培育新疆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推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可进一步在培优路径、评判指标体系建设、要素优化等方面持续研究.

    新质生产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

    《草食家畜》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