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发地理信息平台的城市意象研究——以北京老城为例

    胡晓敏林戈赵倩羽韦婷娜...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意象是公众感知城市环境后形成的集体记忆,针对老城城市意象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众对城市空间的感知,进而指导城市历史景观的更新与保护。文章以北京老城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自发地理信息平台采集公众对于历史空间的认知数据。研究首先根据均质化地域原理将北京老城划分为40 块 4 km2 以内的片区,由专家与群众选取各片区具有代表性的 1~3 张照片,再通过HTML5 语言设计照片与地图相互匹配的拼图游戏平台,获取各片区的匹配成功率及公众喜好数据,加以处理得到印象指数与喜爱指数。最后,通过知觉矩阵分析及聚类检验得出北京老城的城市意象空间分布特点,并对北京老城的城市更新提出相关建议。

    城市意象历史城市网络数据自发地理信息北京老城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类型研究——以乾县为例

    田铂菁李志民刘超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忽略了社区区域环境、自然地理、民俗文化、村民需求等发展特征和内在关联性,导致社区现状资源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整合与利用,标准化城市趋同的建设模式导致农村社区模式的"同质化"。文章聚焦新型农村社区的类型研究,以关中地区典型普适性乡村乾县为例,对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展开调研,试图在复杂多变的建筑空间环境现状中梳理现状特征,归纳现状问题,进而科学有效地提出分类依据,针对五种不同类型社区的村落形态、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空间环境等特点,提出适宜的建筑空间环境营建建议,目的在于为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支撑。

    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类型研究

    我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杨康许从宝王云霞祁丽艳...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存的传统村落是千百年来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文章通过对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四个阶段,以及高校主体性特征和依托高校的地域性特征,总结得出当前传统村落研究存在地域局限性。之后,通过ArcGIS软件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与最邻近分析三种方法对 8 155 个传统村落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其空间分布呈现东西格局、亲水性、集聚性和边缘带的特征。

    传统村落ArcGIS分布特征

    基于AHP的传统村落"活态"评价研究——以中国贵州省铜仁市传统村落为例

    倪默璘刘泽倪琪
    13-1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是传统农业农村被现代农业农村取代,演绎传统村落的生态舞台发生了变化。面向未来,传统村落在多大程度上还保持着"活态",或者说传统村落的"活态"由哪些要素构成是本文的关注点。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的传统村落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第一手数据信息构建评价体系,运用AHP对案例村落进行"活态"评价,寻求和把握使传统村落处于"活态"的要素,为传统村落面向未来发展如何保持活力提供参考依据。

    传统村落"活态"化层次分析法(AHP)铜仁地区

    艺术乡建背景下乡村街巷环境色彩协调性研究——以广州市大岭村为例

    吴珠铧郭红雨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艺术乡建过程中,因忽视更新色彩与原乡村环境色彩的协调性,乡村色彩渐趋杂乱。本研究以广州市大岭村街巷为例,基于色彩调和理论及相关原理,运用聚类算法计算实地拍摄图像的色彩构成,构建评价方法以判断更新色彩与原乡村环境色彩是否协调并提供优化方向。研究结论为:①大岭村艺术乡建前,自体发挥下的更新色彩在色相上更贴合原环境;而艺术乡建后,在规划指导下更新色彩较突兀,产生负面影响较大的是大面积彩绘墙面的方式,该方式的适用性需加以研究。②大岭村色彩丰富,但强对比的更新色彩使原环境暗淡,不利于保护乡村原始风貌。本研究拓展了色彩调和理论的应用范围,以期为乡村色彩更新提供方法参考及优化指导。

    艺术乡建色彩协调乡村色彩更新

    "城市触媒+模块化"理念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研究——以西安莲湖公园历史街区为例

    严明钰王非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街区人居环境的提升关乎居民幸福生活,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西安莲湖公园历史街区居住环境恶化问题,文章提出采用"城市触媒+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展更新改造设计。基于最小干预原则,选取街区若干触媒点作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重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以适应历史街区复杂的施工环境,利用可拼装的设备模块和居住模块降低建设成本,改善既有民居建筑品质。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民居建筑,集成水、电、空调系统的设备模块具有节能、节水、结构坚固等优势,定制化的居住模块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强。文章提出的"城市触媒+模块化"方法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触媒模块化设计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莲湖公园

    山西代州古城城市格局演变及空间特征研究

    崔凯孙云聪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州古城作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雁门关附近重要的边塞重镇,在一次次的军事冲突和文化交融中,得以形成今天独特的古城格局和空间特征,见证了古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本研究细致梳理代州古城格局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从城郭、街巷和建筑三个关键维度深入研究代州古城的空间特征,通过文献研究法和现场勘察测绘法,全面揭示代州古城空间特征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为其未来的保护、规划和再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代州古城格局演变空间特征

    基于空间句法的历史文化街区防灾能力研究——以桂林市东西巷为例

    蒋礼琛何艳阳覃劲何晓辉...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防灾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切身问题。本研究以桂林市东西巷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中轴线模型与线段模型相关的整合度、连接值、选择度结合人群流量、街巷宽度等数据对东西巷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巷区域人流量大,街巷可达性、选择度与连接值高,但街巷宽度狭窄,不利于消防设施通行及人群疏散;西巷区域人流量小,街巷可达性、选择度与连接值较弱,但街巷宽阔,基本的消防及疏散能得以保证;此外,东西巷内部的可应急避难设施的防灾压力较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改进策略。

    空间句法防灾疏散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巷

    广府传统民居"竹筒屋"的生态策略分析与应用

    王佳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于 2020 年 9 月明确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值得重视的是,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各地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地域气候的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研究着眼于广府传统民居——竹筒屋,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积极响应"双碳"政策。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式,研究广府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对竹筒屋的各项生态策略进行列举与分析,提出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原则,并希望为传统民居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借鉴。

    地域气候竹筒屋生态策略应用方法

    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徽派建筑形制探究——以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为例

    陈浩然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村是徽派建筑杰出的代表,文章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对宏村民居的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外观形态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以探究文化因素对于徽派建筑形制的影响,以及徽派建筑独具匠心的建筑特色与传统历史文化底蕴。

    徽派建筑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