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蚕桑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蚕桑通报
蚕桑通报

鲁兴萌

季刊

0258-4069

cstb@zju.edu.cn

0571-86433341

310029

杭州市凯旋路268号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

蚕桑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查看更多>>《蚕桑通报》报导蚕桑科技的最新成果,交流蚕桑技术和管理的经验,推广蚕桑实用技术。办刊宗旨:发展蚕业科技,促进蚕桑生产,提高学术水平。本刊特色: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结合普及,展示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栽桑、养蚕、蚕种、茧丝、综合利用、经营管理 改革探索各分支。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师生,蚕桑茧丝绸研究院所、蚕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场站的广大技术人员。包装形象:彩印封面与广告,内页70克双胶纸。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养蚕氟化物中毒的始末原由和农药中毒的抽钉拔锲

    鲁兴萌
    1-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蚕对部分化学物质极为敏感,多数化学物质导致养蚕中毒的方式是家蚕摄食被污染桑叶所致.氟化物危害养蚕业的始末原由,为今天寻找解决农药中毒对养蚕业危害之道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农药较之氟化物,其化学性质、对家蚕毒性、污染养蚕的途径等更为多样且复杂.强抗性或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化学或微生物解毒剂研发、新型桑树栽培法和桑叶低依赖或全合成全龄人工饲料养蚕等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在解决养蚕生产中氟化物及农药中毒中发挥积极作用.传统栽桑养蚕模式下,产业布局、农业生产和社会管理的协调等则更具效用.

    养蚕氟化物农药中毒

    卵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MPF通路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辰恺徐芳崔春光胡成洁...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生物的雌性及雄性个体数量都能基本维持平衡,然而各类经济动植物的雌雄性别间经常存在显著的经济价值差异,因此,人工干预性别比例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pro-moting factor,MPF)是调控卵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主要促进因子,被认为是所有真核细胞G2/M阶段相变的普遍触发因素,其功能发挥取决于催化亚基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cell division cycle 2,Cdc2)和调节亚基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CycB).深入剖析MPF信号通路上下游的作用机制对于研究减数分裂过程的调节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成熟促进因子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周期蛋白B减数分裂

    家蚕造血器官与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相关性分析

    屠振力崔诗遥李文乐但彩云...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蚕的血球在造血器官内形成,然后释放到循环血液中;血球在组织器官的解离及对侵入体内的病原体与异物进行免疫防御反应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家蚕的造血器官功能破坏与幼虫生长发育的关系,造血器官损伤与幼虫血液中的游离血球数、血液蛋白质的成分变化、免疫防御反应等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家蚕血球器官局部辐照造血机能生物学特性

    桑叶蛋白肽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徐佳盈宫淑香刘岩邓同乐...
    17-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桑叶属药食两用性植物原料,其所含蛋白质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桑叶除被用于传统养蚕饲料外,还具有巨大的多元化市场应用潜力.近年来,多肽由于其优异的生物活性、溶解和吸收性等特点而备受研究学者关注,桑叶蛋白肽相关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围绕当前桑叶蛋白肽制备方法、生物学功效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概述归纳桑叶蛋白肽具有的抗氧化性、降血糖和降血压等活性,并对桑叶蛋白肽在医药、食品和饲用等领域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未来桑叶蛋白肽相关研究和多元化应用提供参考.

    桑叶蛋白肽制备功效

    纳米颗粒添饲家蚕生产改性蚕丝的研究进展

    徐志翔蒋博吴义许宗溥...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蚕丝作为一种优质的天然纤维在纺织、医疗、化妆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蚕丝纤维应用价值,采用多种方式对蚕丝纤维进行改性,包括表面化学修饰、物理工艺处理、基因工程改造等.近年来,利用纳米技术改性天然纤维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通过对家蚕添食纳米颗粒被发现能够改变蚕丝纤维力学、电子、光学等多种性能,拓展了蚕丝纤维在柔性电子皮肤、医学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纳米颗粒添食饲喂家蚕生产改性蚕丝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有望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纳米颗粒添食法蚕丝性质

    德清蚕丝业发展历程

    金杏丽洪东钱文春占鹏飞...
    27-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德清蚕丝业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蚕业的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回顾,阐述了德清蚕桑丝绸及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做法.

    蚕丝业发展历程

    33种有机植物保护产品对家蚕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金晓云杨一平濮利罡戴建忠...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指导有机桑园规范、安全使用植物保护产品,预防养蚕中毒损失,采用浸叶法测定了33种植物保护产品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风险性等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0.5%苦参碱水剂、1.6%狼毒素水乳剂、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5种杀虫剂对家蚕急性毒性和风险性等级高,推荐浓度在桑叶上的残毒期长很长,应禁止在蚕室、桑园及周围农作物使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0.3%印楝素乳油、0.3%印楝素可溶液剂、6%鱼藤酮微乳剂对家蚕急性毒性为中等至高毒,风险性为中等至极高风险性,但推荐浓度在桑叶上的残毒期为7~10 d;30%茶皂素水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对家蚕分别为中等风险性和高风险性,推荐浓度在桑叶上的残毒期为1d,这6种杀虫剂均可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其余22种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诱抗剂对家蚕毒性和风险性较低,按推荐浓度防治桑园病害虫,对养蚕安全风险性低.

    有机桑园植物保护产品家蚕毒性风险性残毒期

    桑树光合关键基因MnPsbA、MnRbcL和MnRCA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李勇黄锦宋方媛郭沚粤...
    36-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绿体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体器官,PsbA、RbcL和RCA在光合作用通路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生信分析发现,桑树MnPsbA、MnRbcL和MnRCA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062 bp、1 428 bp和1 314 bp,分别编码含353、475和437个氨基酸的蛋白,其蛋白三级结构各异,折叠程度和空间转向差异大.其中,MnPsbA含高度保守的Photo_RC结构域,MnRbcL含RuBisCO_large,而MnRCA含AAA高度保守结构域;MnPsbA、MnRbcL和MnRCA在E1桑树品种中表达量最高,而在H32桑树品种中表达较低;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叶片Pn峰值、ΦPSⅡ、qP、以及Chla、Chlb和总Chl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且转基因系RuBP酶活性也呈增高表现.以上结果表明,该3个基因均可能对桑树光合有一定程度的贡献率,通过介导增加桑叶光合速率从而提高桑叶产量.

    桑树光合作用基因克隆功能分析

    双酰胺类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杨一平濮利罡陈伟国戴建忠...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唑虫酰胺是一种新型双酰胺类杀虫剂,为明确其对家蚕的毒性和安全性风险,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LC50为0.335 5 mg/L,属于剧毒级,对养蚕生产具有极高风险性.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常规浓度(200 g/L)药液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超过90 d;200 g/L四唑虫酰胺悬浮剂对家蚕未见熏蒸毒性,喷洒桑叶或土壤根灌处理后,有轻微内吸传导毒性.四唑虫酰胺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与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相似,主要表现为拒食、静伏、吐液、排连珠粪、蚕体缩短等症状.鉴于四唑虫酰胺对家蚕剧毒,残毒期超长,建议蚕桑地区不使用四唑虫酰胺,避免药液污染桑叶而造成养蚕中毒损失.

    双酰胺杀虫剂四唑虫酰胺家蚕毒性

    不同杂交桑品种叶片营养的综合评价

    林天宝吕志强魏佳刘培刚...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交桑草本化栽培具有产量高、生长快速、栽桑成本低,适合机械省力化的现代生产需求,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意义.为比较分析不同杂交桑叶片的营养价值,本研究针对9种杂交桑叶片测定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总糖和灰分含量,通过熵权法与隶属函数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浙桑杂2号、浙桑杂1号和桂桑优62号位列前三,这为今后桑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以及桑树新品种选育和桑多元化利用提供指导参考.

    叶片营养隶属函数熵权法杂交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