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性材料及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性材料及器件
磁性材料及器件

马达 俞国俊(执行主编)

双月刊

1001-3830

yuguojun8021@163.com

0816-2868138 2555082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105信箱

磁性材料及器件/Journal 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磁性行业全国唯一的学术、技术综合性专业期刊。以全面报道国内外磁性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己任,坚持以科研促技术、以技术促应用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磁性及相关行业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磁学、磁性材料和应用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广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过渡金属双半惠斯勒合金磁性计算

    梁敏向悦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对23种AA'Mn₂Sb₂(A,A'=Co、Cr、Fe、Ni、Sc、Ti、V、Cu、Zn)双半惠斯勒合金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有10种化合物具有半金属特性.进一步分析合金的形成能和声子谱,发现共有6种双半惠斯勒合金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都表现出稳定性.平均场理论分析表明,这23种合金的磁相变温度普遍高于室温.

    半惠斯勒合金半金属第一性原理计算电子结构居里温度

    In3+取代对NiZn微波多晶铁氧体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

    冯涛袁红兰陈戈杨菲...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微波多晶尖晶石NiZnIn铁氧体材料,研究了In3+取代对材料微观结构、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n3+取代量x在0~0.2范围时,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4πMs变化很小,气孔率p略有降低,铁磁共振线宽ΔH以各向异性致宽ΔHa为主;当x>0.2后,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4πMs明显降低,气孔率p增大,铁磁共振线宽ΔH以气孔致宽ΔHp为主.In3+取代NiZn铁氧体使材料的铁磁共振线宽ΔH明显降低,介电损耗角正切tanδε降低至0.5×10-4以下,居里温度近似线性下降.In3+取代NiZn铁氧体烧结温度范围宽,在1200~1240℃温度下烧结,材料的4πMs、ΔH、tanδε变化均较小,工艺实现容易.

    微波多晶尖晶石铁氧体材料In3+取代饱和磁化强度铁磁共振线宽介电损耗居里温度

    挤压及退火对Fe-Ga-Al-Dy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焦佩英龚沛王玉成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制备铸态(Fe81Ga15.8Al3.2)100-xDyx(x=0~0.6)合金,利用锻压机对铸锭进行挤压退火处理.通过组织形貌观察、相结构分析、磁致伸缩性能和硬度测量,研究挤压退火工艺对合金相结构和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铸态合金,挤压退火处理合金的相结构由A2相转变为A2和D03复合相结构.同时,挤压退火处理后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下降.当x=0.5时,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变化最显著,降低了57.1%.这是因为挤压退火处理增强了合金的<211>取向,从而降低了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当x=0.1时,合金的洛氏硬度值最大,挤压退火处理后合金的硬度值从30.1 HRC增加到38.3 HRC.

    Fe-Ga-Al-Dy合金挤压退火相结构磁致伸缩

    粉末级配对非晶Fe-Cr-Si-B-C软磁粉心的性能影响

    周章桥李奇周瑞霖王韬...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非晶Fe-Cr-Si-B-C雾化合金粉末为原料,改变粗粉(-250~+400目)和细粉(-600目)质量比(粉末级配)分别制备软磁粉心,考察了有效磁导率、直流偏置性能和功率损耗.结果表明,软磁粉心的有效磁导率与其密度正相关,适当的级配可有效提升密度.在同一磁导率水平下,适当增加细粉比例可提高磁心内部的气隙分布均匀性,进而提升其偏置性能,并降低高频(MHz)损耗.当粗细合金粉末按40:60质量比混合时,粉心在1 MHz处的有效磁导率为19.52,且直流偏置场为100 Oe时,磁导率百分比为83.04%;1 MHz/20 mT下的损耗为1467.5 mW/cm3.40:60样品相对原始雾化粉样品密度提高2.4%,孔隙率降低5.8%,有效磁导率(1 MHz)提高5.9%.

    非晶Fe-Cr-Si-B-C合金粉末软磁粉心粉末级配直流偏置性能

    寄生参数对脉冲变压器输出波形影响:分析与验证

    刘煌铭张丽萍肖长青陈为...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快速响应脉冲变压器的技术指标,采用等效电路解析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变压器寄生参数对输出脉冲波形的上升沿、平顶以及下降沿阶段的影响规律,发现变压器漏感和寄生电容越小,输出脉冲波形的延迟时间越短;漏感和寄生电容越大,输出脉冲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越平缓,过冲幅值越大.并依据理论分析设计了一种漏感和寄生电容较小的脉冲变压器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漏感和寄生电容,搭建样机并用阻抗分析仪测量其等效励磁阻抗和寄生参数.而后用多阶串并联RL模型拟合测量的曲线,将拟合后的多阶串并联RL模型在Saber中仿真,获得延迟时间,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最后采用电容放电的方式得到对应的延时时间,过冲和顶降,可以为脉冲变压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脉冲变压器寄生参数等效电路有限元仿真输出波形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变间隙磁流变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段俞洲王宏付本元居本祥...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间隙磁流变缓冲器的动力学行为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特征,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是精准控制缓冲器输出特性的基础.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首先制作了变间隙磁流变缓冲器样机并搭建了冲击试验平台,采集了不同工况下的冲击试验数据作为缓冲器动力学数据库;进而开展了GRNN模型性能验证并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GRNN模型可有效映射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性能且其准确度高于BP模型;最后验证了GRNN模型对未知工况下缓冲器输出预测的准确性,其缓冲力峰值、最大位移、最大速度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71%~10.2%、0.32%~4.18%、0.097%~2.5%,表明GRNN模型能准确预测未知工况下缓冲器的输出特性.

    磁流变缓冲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输出

    梯度磁导航微型机器人设计与运动仿真

    张海军文鑫彬郭季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大部分微型机器人本体都含有电源及驱动装置结构,导致设计空间受限且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设计了一套磁导航微型机器人驱控系统;在麦克斯韦功能线圈产生的梯度磁场作用下,对微型永磁体的受力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影响微型永磁体受力状态的磁场特性;利用软件ANSYS Maxwell进行有限元建模和磁场特性仿真,获得三维的均匀梯度功能磁场;通过磁控微型机器人装置的实物设计和ANSYS Maxwell有限元仿真对微型永磁体受力及运动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线圈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微型机器人的受力状态,采用外驱梯度功能磁场可以实现内部微型永磁体的灵活驱动与控制.

    微型机器人麦克斯韦线圈永磁体三维梯度磁场有限元方法控制

    轨道电车新型磁力调控受电靴的电磁场计算及设计

    朱丹高洪光武杰文刘霞...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国内现有的城市轨道电车地面供电系统运行问题进行分析,设计新型可调节式磁场系统及辅助电磁线圈,建立新型电磁调控受电靴模型,根据模型进行磁场计算分析、原理样机制备和试验验证.通过对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新型磁力调控受电靴提供的吸力和磁感应强度能够匹配智能电力电子模块的使用条件,线圈的发热情况满足应用要求.应用新型电磁辅助系统可以彻底解决原型地面受电系统存在的拖拽磨损等问题,为城市轨道电车新型地面供电系统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有轨电车地面供电磁力调控受电靴电磁辅助系统磁场

    冷热压成型制备的铁硅铬(FeSiCr)磁粉芯性能对比研究

    刘家良肖强陈学敏曹允开...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雾化高性能球形铁硅铬合金粉,通过混合树脂造粒,使用伺服压机压制成磁环,探究了冷、热压工艺对磁粉芯磁性性能的影响.采用"双85"试验、盐雾试验对其进行可靠性测试,使用万能试验机探究了压制工艺对磁粉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成型磁粉芯具有更高的密度、磁导率和强度以及更低的损耗,冷压工艺成型的磁粉芯有更好的直流偏置特性和更优异的防锈性能.

    铁硅铬合金粉磁粉芯冷热压成型磁导率防锈绝缘

    基于EBG的四模双频HMSIW带通滤波器仿真设计

    隋新迪李国金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频谱资源紧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带隙结构(Electromagnetic bandgap structure,EBG)的四模双频半模基片集成波导(Half-mod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HMSIW)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由一个HMSIW腔、EBG结构和四个扰动金属化过孔组成.EBG结构被蚀刻在HMSIW腔的顶部金属层上以改变腔内的模态分布,TE101和TE102模式的谐振频率形成第一个通带,TE201和TE202模式的谐振频率形成第二个通带.基于上述的分析,设计、制作并测量了一个中心频率分别为5.21 GHz和7.58 GHz的四模双频带通滤波器,相对带宽分别为9%和8%,低频带与高频带的最小插入损耗分别为0.57 dB和0.95 dB,两个通带损耗分别在-16 dB和-11 dB以下,同时在两个通带实现了两个传输零点,极大地增强了两个通带之间的隔离度,设计的滤波器尺寸为0.46λg×0.46λg,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实施性.

    电磁带隙结构双频带滤波器半模基片集成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