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蚕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蚕学通讯
蚕学通讯

向仲怀

季刊

1006-0561

fydai@etang.com

023-68250191

400716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

蚕学通讯/Journal Newsletter of Sericultur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农业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学术性、技术性期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的宗旨与任务。报道国内外在栽蚕、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物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蚕桑产品深加工技术》简介

    73页

    家蚕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王丽陈安健王凌燕朱勇...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负责乳酸、丙酮酸等单羧酸类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参与机体代谢平衡调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MC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21个MCT家族基因,其编码氨基酸长度为438~791 aa,等电点为5.47~9.69.分析发现家蚕MCT家族基因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在第5号、7号、13号和23号染色体上存在串联重复现象.该家族基因均编码含有6个以上的保守基序的蛋白质,其中MCT9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与人类、果蝇、蜜蜂、赤拟谷盗、非洲爪蟾中的同源蛋白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个成员中有15个与果蝇、蜜蜂、赤拟谷盗等昆虫中的MCT蛋白成员聚在一支,而人类只有4个MCT蛋白序列同昆虫聚在一起,其余10个单独聚为一支.进一步对这些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mMCT5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中肠组织特异性高量表达,BmMCT1、BmMCT7、Bm-MCT9-2、BmMCT14-2、BmMCT18基因在马氏管特异性高量表达,推测它们在家蚕的消化、排泄等基础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家蚕MCT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家蚕单羧酸转运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著作权声明

    《蚕学通讯》编辑部
    84页

    利用孤雌生殖纯合有荧光标记的家蚕育种材料的实验

    何行健龚椿营贾超华陈卓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因编辑家蚕育种材料选择和纯化阶段,采用温汤处理法对2个带有荧光标记的材料进行了孤雌生殖诱导实验,共获得138个有效卵圈.调查不同育种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结果显示2个材料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在4.61%~97.06%之间,其中,材料HYB-U的孤雌生殖发生频率较高,平均为78.17%,而材料C9K-F的发生频率较低,平均为40.80%.通过饲养实验,成功获得了材料C9K-F的2个孤雌生殖存活个体,为后续的基因编辑家蚕育种材料培育和孤雌生殖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孤雌生殖温汤处理发生频率家蚕育种材料荧光标记

    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教工第四党支部简介

    88页

    电晕人工孵化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原原种及原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张雨丽蒋满贵王平阳王霞...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蚕业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二化性家蚕品种,通过人工孵化技术解除其蚕卵的滞育,可以实现全年多批次养蚕.以华南蚕区现行二化性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亲本(原原种、原种)为材料,调查蚕卵经电晕人工孵化后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强健性以及产茧和产卵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晕处理组的蚕卵孵化率与浸酸组相仿,孵化幼虫的龄期经过也相似;电晕处理组家蚕的强健性略优于浸酸处理组,产茧量也高于浸酸处理组,且有些亲本品种表现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原原种自交单蛾产卵量及原种杂交的单蛾产卵量在电晕处理组与浸酸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证明,电晕人工孵化技术对"两广二号"原原种及原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没有不良影响,可应用于家蚕种茧育.

    家蚕解除滞育电晕处理浸酸处理经济性状两广二号

    欢迎订阅《蚕学通讯》

    94页

    家蚕3龄起蚕添食胜红蓟素对茧丝纤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玲李硕杨水艳唐浩...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得力学性能优异的细纤度茧丝,给普通家蚕品种"夏FB"的3龄起蚕添食一定浓度的抗保幼激素类物质胜红蓟素,调查幼虫添食胜红蓟素对蚕茧的形态大小、质量以及茧丝的纤度、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龄起蚕添食600 mg/L胜红蓟素后没有出现龄期缩短的情况,但添食处理组的茧长、茧幅显著变小,茧丝纤度变细,茧丝二级结构含量发生了改变,茧丝的力学性能提高.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家蚕添食胜红蓟素对茧丝性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家蚕茧丝纤度添食法力学性能胜红蓟素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区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调研与发展建议

    李安华赖艳梅虞崇江贾雪峰...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而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在广西天等县的蚕区盛典村选择15户养蚕农户为试验示范户,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蚕区农户家庭栽桑养蚕的适度经营规模、技术要求等.结合桑园产叶量、养蚕成绩和该村的具体情况,计算得出盛典村农户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以桑园面积0.924 26~1.461 26 hm2、年养蚕量62~98张种为宜,并总结出桑园栽培管理的6个技术要点和大蚕饲养的8个技术要点.根据此次调研结果认为,推行蚕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利于改变传统饲养模式,提升新技术应用水平及生产效率,有利于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和吸纳乡村年轻劳动力投身蚕桑生产,助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推行蚕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注意的是:应坚持多渠道投入,降低行业生产风险;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坚持科技引领,加强技术培训;推广复合经营模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乡村振兴广西蚕区家庭经营适度规模

    《家蚕病理学》简介

    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