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意设计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意设计源
创意设计源

姜鸣

双月刊

1674-5159

idea2009@vip.sina.com.cn

021-61421860 64380117

200030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02号

创意设计源/Journal Idea&Desig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黄梅挑花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路径

    商世民喻颖王星莹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信息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黄梅挑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质生产力"呈现在技术上的表现形式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能够促进黄梅挑花的创造性转化.文章通过探讨新质生产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转化的逻辑关系,揭示新质生产力助力黄梅挑花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路径.不仅为从业者提供实践指导,也能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促进黄梅挑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黄梅挑花创造性转化实践路径

    面向乡村文旅的元宇宙数字藏品设计策略研究

    束铭薛骄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数字藏品技术内涵的讨论,对当前国内乡村文旅数字藏品的应用现状和典型案例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对数字藏品在乡村文旅产业上的现存问题进行总结概括,获取数字藏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赋能实体商家、推进文创发展、拓展应用场景上的更多可能性.基于此,旨在未来对乡村文旅数字藏品开发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数字藏品元宇宙区块链

    天津城市地域文化IP创新设计研究

    张立雷张雨珊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城市地域文化IP的创新设计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考察天津IP设计的发展现状,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IP设计对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对天津优秀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与挖掘,提取能够表现天津文化风貌的元素.基于目前天津城市IP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设计路径,致力于构建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大众审美、个性鲜明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的视觉符号,从而为天津城市品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城市影响力,助力天津文化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地域文化城市IP形象设计创新设计

    感性工学视域下的揭阳青狮传承与IP形象创新研究

    毕伟邹一堃
    17-2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使揭阳非遗青狮IP形象的文化、造型、特征得到合适的表达,激活与传播青狮文化,探索非遗文化传承与满足受众感性需求并行的综合IP形象设计方法.广泛收集各领域观众喜爱的IP形象设计,以感性工学为理论指导;对需要研究的目标,采用访谈、焦点小组、调查问卷、专家建议、文献检索等方法,进行充分的素材收集,获得初步认知,选取典型案例,在获得各领域IP形象设计的同时进行感性评估;统计感性评价和数据,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运算,分析感性词汇和青狮IP形象设计之间的关联,最终在创新和理性上引导青狮IP形象设计.基于非遗文化青狮设计一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IP形象设计并有利于该非遗文化的传播,为非遗文化IP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与更为广阔的思路,通过符合现代社会的方式延续青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感性工学IP形象设计青狮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保护——以构建太谷非遗数据库为例

    高祥冠顾嘉宝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保护的基本内涵和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赋能的融合因素表现在关键技术与关键成果的转化,为新质传承者提供了资源和物质基础.因此,提出了创造新质生产力赋能条件、改善环境、转变理念、创新新质传承者培养工作与构建太谷非遗数据库创新平台等实践路径,以激发非遗保护传播的效能,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非遗数据库设计新质传承者高质量发展

    AIGC赋能文旅IP形象的设计方法创新——以云台山IP形象为例

    李玲张雨孙亚欣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类IP形象设计领域的运用可能性,以帮助优化和提升设计过程.从文旅IP形象设计创作的效率出发,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大型模型"的运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文本生成图像"的IP形象迭代设计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解决文旅IP形象问题现状,在AIGC赋能下对国家 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原有的IP形象进行提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旅IPAIGCIP形象设计设计方法

    手工艺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

    王允中罗超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手工艺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价值实现机制.通过文化价值矩阵与文创产品价值链分析,揭示手工艺文创供应商受市场环境影响,需要提升品牌忠诚度,增强消费者互动,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多元文化产品,使之更加契合消费者对于人文关怀的诉求.据此,该研究从手工艺文创制品的功能属性与文化创意属性,分别探讨手工艺文创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出感知价值适配机制.

    手工艺文创文化符号价值机制消费认知

    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以北京地铁19号线为例

    孙奎利佟家琪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建设地铁空间时更加注重其文化属性带给游客的情感共鸣,但由于设计环节缺乏文化和情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介入,致使地铁空间出现"标准化"、"同质化"的问题.通过剖析北京地铁 19 号线公共空间现状以及各站点所蕴含的城市文化,结合空间叙事学理论,探索可行的地铁空间与叙事性理念结合的思路,并分析其设计理念、营造手法、艺术形式等方面在空间叙事性视角下的应用.空间叙事性设计对于地铁空间有良好的普适性,能为城市地铁空间的建设和更新提供新思路.

    空间叙事理论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化设计北京地铁

    原创品牌的设计"在地性"内涵发微

    张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在地性"以设计主体和文化自身与生发文化的场域共同构建的设计实践为内容,包含两个相反相成的理论指向:一方面,呼吁设计关注工艺本体、汲取传统造物经验;另一方面,强调开拓原创力、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全球在地化语境下,中国"在地"设计以原创力开拓为内容,贯穿着一条从原创意志、原创设计到原创品牌的发展路径.随着文创产业发展、传统工艺振兴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构,原创设计品牌不断深化实践内容,呈现游离出"本土"的地方活力,开始从经验的"地方"走向本元性、主体性和日常性的"在地性"内涵.

    原创品牌原创设计在地性传统工艺

    基于文献比较的钦州坭兴陶工艺史问题的辨析

    宁绍强童赪彤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现阶段坭兴陶工艺研究的相关文献、实物资料,结合文献比较法、田野考察法等,对 1933 年刊登于《广东建设厅工业试验所年刊》的《调查钦县宜兴紫泥陶业报》与1946年《钦县县志·陶冶》在坭兴陶始创人、烧制技艺、窑变观点等方面出现的异同予以辨析,并进一步究其原因,阐释坭兴陶工艺的发展脉络,还原其历史的真实.

    坭兴陶工艺历史文献比较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