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原与草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原与草坪
草原与草坪

师尚礼

双月刊

1009-5500

cyycp@gsau.edu.cn;caoyjuanyucaoping@yahoo.com.cn

0931-7631885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草原与草坪/Journal Grassland and Turf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我国草原和草坪科学与生产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管理技术及经验为宗旨。主要刊登草原科学、草坪科学、牧草科学、草原畜牧业、园林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草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综述、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鼢鼠头骨几何形态地理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康宇坤蒲强胜王志成姚宝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揭示地下啮齿动物甘肃鼢鼠(Eospalax cansus)的适应性进化过程。[方法]选取高低海拔分布的4个甘肃鼢鼠种群,使用几何形态学分析其头骨形态的种内变异,并选取海拔、年均温、年降水量及植被归一化指数作为生态因子,利用偏最小二乘(Two-block partial least squares,Two-block PLS)研究头骨形变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结果]不同海拔分布下的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大小无显著差异,但头骨形状间差异显著,基于头骨形状数据可以将 4个地理种群准确判别;鼻骨、顶嵴、枕骨、听泡、臼齿及颌颌缝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结构形状随海拔、年降水量及植被归一化指数变化的趋势明显,反映了环境在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形状差异形成中的作用。此外,甘肃鼢鼠的头骨形状进化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甘肃鼢鼠种群间头骨形状差异显著;在海拔、降水及植被等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头骨背面结构鼻骨、顶嵴及枕骨等和头骨腹面结构听泡、臼齿及颌颌缝等具有明显的形变趋势,反映了不同环境下甘肃鼢鼠头骨的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进化甘肃鼢鼠头骨几何形态学生态因子

    不同物候期少花蒺藜草光合特征对密度的响应

    华明阳孙忠林马崇勇彭静...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物候期少花蒺藜草(Cenchrus spinifex)光合特征对密度的适应特性,也为防控技术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原位试验,设置5个播种时间(5月28日、6月13日、6月28日、7月16日和7月29日)和5个密度(5、7、9、18和21株/m2)水平,以空间代时间测量少花蒺藜草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分析不同密度和物候期下少花蒺藜草光合特征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拟合Pn-Gs方程参数与密度关系。[结果]1)物候期和密度对少花蒺藜草Pn、Gs、Tr和Ci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Gs外,物候期和密度对其他光合性能参数的交互影响不显著;2)抽穗期少花蒺藜草Pn、Gs、Tr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而Ci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3)中等密度(9株/m2)下Pn、Gs、Tr显著高于其他密度(P<0。05),Ci显著低于其他密度(P<0。05);4)少花蒺藜草Pn-Gs的拟合方程参数a随密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密度为13。65株/m2时,参数a有最大值,为19。45。[结论]不同物候期少花蒺藜草光合特征具有一定内在调节机制,少花蒺藜草通过调整气孔闭合,改变光合强度响应密度变化,密度越高净光合速率受气孔限制影响越大,但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非气孔因素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更大。

    科尔沁沙地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光合特征物候期密度

    桃色欧文氏菌Cp2粉红色素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

    田望军何林鑫陈海雁赵亮...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Cp2粉红色素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巨能 551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0、0。094、0。188、0。282、0。376、0。470 mg/mL)的Cp2粉红色素处理紫花苜蓿,并测定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1)Cp2粉红色素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2)Cp2粉红色素对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呈现出浓度效应:随着Cp2粉红色素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叶片黄化、整株萎蔫的症状愈加明显,且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向着渐短渐粗的趋势发展、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降低。0。470 mg/mL处理使紫花苜蓿幼苗根系长度和叶绿素含量降至最低,叶片相对电导率达到最高(P<0。05);3)与对照相比,Cp2粉红色素致使紫花苜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0。188~0。470 mg/mL处理诱导紫花苜蓿幼苗体内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较CK显著升高;4)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p2粉红色素致使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较CK产生了实质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紫花苜蓿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降解叶绿素、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等方面。[结论]桃色欧文氏菌Cp2分泌的粉红色素能够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发育,该结果为揭示桃色欧文氏菌Cp2的致病机理及紫花苜蓿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奠定了理论依据。

    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基于响应面法的非洲哈茨木霉AD-G4菌株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包雨微郝宁科贠新龙彭良忠...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获得非洲哈茨木霉AD-G4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BBD(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对非洲哈茨木霉AD-G4菌株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适合此菌株产生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燕麦粉和小麦秸秆1∶1;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 pH值 7。0,含水量 52%,孢子浓度 5。40×106 个/mL,温度 28℃,培养天数为 8 d。[结论]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非洲哈茨木霉AD-G4分生孢子产量达到1。91×1010 个/g。通过培养条件优化确定了适合非洲哈茨木霉AD-G4菌株产生分生孢子的条件,为高效开发非洲哈茨木霉生防菌剂奠定了基础。

    非洲哈茨木霉固体发酵分生孢子发酵条件响应面优化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的分子表征及功能分析

    谭宇尘王春霖王静姚宝辉...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CYP3A25基因的分子结构及蛋白质的三维构象差异。[方法]检测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情况,并结合其他7种啮齿动物分析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空间构象差异。[结果]在PCR结果检测中成功获得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CYP3A25基因CDS区,长度均为1 307 bp,并检测出基因序列差异及蛋白质空间构象差异。系统发育树构建发现高原鼢鼠与色列盲鼹鼠(Nannospalax galili)属于同一分支,高原鼠兔更趋同于智人(Homo sapiens)。对CYP3A25基因序列差异介导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分析后,发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相较小家鼠都有3个氨基酸序列差异导致的蛋白质空间构象改变。[结论]研究表明不同物种CYP3A25基因存在较大的序列差异,并且这种序列差异影响了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说明不同物种在CYP3A25基因的分子表征和潜在的解毒代谢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研究为理解不同物种的解毒代谢基因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原鼢鼠适应能力差异CYP3A25基因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空间构象

    甘肃皋兰县荒漠草原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及植被特征研究

    周姗姗袁祖林席首刚寇潇雪...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皋兰县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及植被特征,分析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了解该区植被资源现状,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研究区30个网格的植被特征调查数据,以物种重要值为指标,采用双向指示种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皋兰县植物群落组成及影响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结果]TWINSPAN分类将皋兰县荒漠草原植物划分为7类:群落Ⅰ(红砂+细叶亚菊群落)、群落Ⅱ(盐爪爪+滩地韭群落)、群落Ⅲ(红砂+蓍状亚菊群落)、群落Ⅳ(盐爪爪+栉叶蒿群落)、群落Ⅴ(锦鸡儿+短花针茅群落)、群落Ⅵ(红砂+长芒草群落)和群落Ⅶ(中亚紫菀木+长芒草群落);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各群落的高度和盖度较低;群落Ⅰ和群落Ⅲ的物种组成最丰富,物种相似性最高,且群落Ⅲ物种均匀度最高,分布范围最广。植被生活型谱以地面芽、一年生植物为主;CCA 排序显示,最冷月最低温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对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其次是昼夜温差月均值和年均温。[结论]皋兰县境内主要优势种为红砂、细叶亚菊、蓍状亚菊,温度是影响该区植物群落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该区植物群落类型单一,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政府应加强该区植物的管理和保护,以确保该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荒漠草原双向指示种法典范对应分析法群落数量分类植被特征

    高原鼢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特征

    姚宝辉安康侯齐琪张德罡...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季节性特征。[方法]分析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睾丸形态、血清激素和睾丸特异性基因的季节特征。[结果]高原鼢鼠在繁殖期睾丸重量增加,睾酮分泌升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非繁殖期睾丸萎缩,睾酮分泌水平降低,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单倍体精细胞和精子中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高原鼢鼠睾丸形态、激素和基因表达具有季节性差异,非繁殖期高原鼢鼠睾丸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原细胞阶段。这为揭示高原鼢鼠睾丸发育机理提供了参考,对了解动物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有重要意义。

    季节性繁殖睾酮生殖细胞基因表达高原鼢鼠

    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不同人工植被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影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蒋志洋周育智陈道坤黄美琴...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淮南采煤沉陷区种植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类型、改善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未改造地、人工草地、石楠林地、水杉林地、刺槐林地、刺槐-侧柏混交林地6种人工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有机碳库组分含量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种植人工植被有效降低了土壤pH值;人工植被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改造地,而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低于未改造地。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在未改造地中均处于最低水平。刺槐-侧柏混交林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含量均高于其他人工植被。不同类型人工植被土壤酶活性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除过氧化氢酶以外,其余4种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显著。各人工植被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各组分含量,刺槐-侧柏混交林的总有机碳量与可溶性有机碳量均高于其余5种类型样地,刺槐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水杉林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在在所有类型样地中达到最高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含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是土壤酶活性重要的影响因子,能解释酶活性变异的66。04%。[结论]种植人工植被改善了复垦矿区土壤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库组分的含量。土壤酶活性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库,可以用来表征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肥力质量及有机碳固持能力。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模式对土壤肥力、固碳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对矿区土壤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采煤沉陷区人工植被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有机碳库

    桃色欧文氏菌Cp2脂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宏黄荣姚博赵亮...
    82-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桃色欧文氏菌Cp2 脂多糖(Erwinia persicina Cp2 Lipopolysaccharides,Cp2-LPSe)对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N2为材料,用试剂盒法提取纯化Cp2-LPSe,用不同浓度Cp2-LPSe(0、0。157、0。314、0。471、0。628 与0。785 EU/mL)处理秀丽隐杆线虫,测定其咽泵次数、繁殖能力、体脂含量、寿命长短、运动速度、运动振幅、身体弯曲频率等指标。[结果]各Cp2-LPSe浓度的处理下,秀丽隐杆线虫的生长发育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浓度低于0。314 EU/mL Cp2-LPSe时,除体脂含量外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并在0。314 EU/mL达到最大值;浓度超过0。314 EU/mL时,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低于0。314 EU/mLCp2-LPSe处理秀丽隐杆线虫会提高其咽泵次数、运动速度、身体弯曲频率、运动振幅,在体脂含量不增高的前提下提高其繁殖能力、延长其寿命,促进其生长发育。本研究为Cp2-LPSe作为一种延缓机体衰老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桃色欧文氏菌脂多糖秀丽隐杆线虫生长发育

    马蔺种质资源花瓣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

    李楠毛培春郑明利云岚...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马蔺(Iris lactea)不同种质花瓣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筛选出花瓣抗氧化能力强的马蔺种质资源,为马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我国6个省区不同生境条件下22份马蔺种质资源,对其盛花期花瓣的花青素、类黄酮、总酚、原花青素、羟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各种质材料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2份马蔺种质间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原花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为64。41%,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仅为4。53%;花青素含量为0。15~0。56 mg/g,类黄酮含量为0。51~1。34 mg/g,总酚含量为1。19~1。90 mg/g,原花青素含量为0~0。19 mg/g;羟自由基清除率在24。97%~50。82%,总抗氧化能力为1。98~2。36 µmol Trolox/g;2)测定的6项生理生化指标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根据欧氏距离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参试的22份马蔺种质资源抗氧化能力聚为3 大类,包括抗氧化能力强的 8 份(ML011、ML012、ML013、ML014、ML016、ML019、ML029 和ML035),抗氧化能力中等的9份和抗氧化能力弱的5份;3)马蔺种质抗氧化能力的综合评价排序结果为ML014>ML013>ML011>ML012>ML035>ML19>ML016>ML029>ML018>ML008>ML010>ML006>ML020>ML005>ML009>ML007>ML023>ML017>ML032>ML015>ML004>ML001,与聚类分析结果高度一致。[结论]22份马蔺种质材料中ML011、ML012、ML013、ML014、ML016、ML019、ML029和ML035抗氧化能力强,为优异马蔺种质资源的挖掘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马蔺花青素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